对于曹操的评价?

127 2024-06-13 22:55

一、对于曹操的评价?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不同的看法。在某些人的眼中,他是一个英雄,具有卓越的才能和勇气,以一己之力结束了汉朝北方的混乱局面,为后来的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另一些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奸雄甚至奸贼,手段残忍,经常执行反人类和反道德的行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因此,对于曹操的评价是复杂的,不同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都有不同的观点。

二、对于书法怎样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用笔

  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 “善于笔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肉。”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二、结构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法是主要的,是书法美的基础,但单独的笔画美不能直接构成书法的美。如果字的排列如一堆乱柴火,似一盘散沙,必然会使人眼花缭乱。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是以整个字出现的,因此以笔画为组成材料的汉字结体美是极为重要的。“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关。”。这句话出现在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中意思是说写字的时候,如何掌握字的结构是最难的,每一笔的位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每一个字的笔画应该如何结构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再优美的笔画,只有附着在合理的“骨架”上才能“锦上添花”。假如结构先已“失常”,就是用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笔法,这字也无法组合成漂亮的造型。 “一从证得黄金律,便觉全牛骨宽。”一旦掌握了结构的规律,写字的时候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挥洒自如。黄金律是启功先生总结出的一套不同于传统的把米字格的中心点作为字的重心的结字方法,它是把一个正方形方格纵横各画十三个正方小方格,字的重心在“其上其左俱为五,其下其右俱为八”,的这四个交叉点上。

  三、章法

  章法是书法作品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章法与笔法、结体一起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这正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别于日常写字的一个重要标志。章法就是安排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使一幅字显现出整体美的法则。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意思是,篆书崇尚婉转圆通,隶书须要精巧严密,今草贵在流畅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不同书体都有不同的形质与情性。苏轼说“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谨”。指的是写楷书时,不仅点画要精到,更重要的是把点画写得和谐、优美、有趣味、有神态,真书写得灵动。

  四、“形”与“神”

  书法中“形”与“神”的统一,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之一,形是神的所生之地,因此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历代先贤都十分注重形的刻画,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就提到:“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意思就是每写一个字,都要通过这个字的造型来反映出这个字所应反映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而且不仅仅是形似,更应该神似。卫夫人把书道的本质,定性为客观事物物理之美,是典型的道法自然者的体现。

  五、韵

  提到书法的美,就不能不说草书的动势之美。索靖的《草书势》对用结体的变化来表现动态美作出了如下描述:“骐骥怒而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以及“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草书结体就如奔跑中的运动员一样,竭力打破平正稳定的体势,或上体前倾,或上部后仰,这种前倾或后仰打破了平正稳定而产生了动态美。

三、对于史铁生的评价?

史铁生(1951- ),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四、对于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不应算作中小地主的代表,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变法期间社会矛盾依然尖锐,一句话王安石“富国有术,强兵无方”。

不完全肯定说,一方面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的一次重要改革活动,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变法期间生产有所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基本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

另一方面亦指出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给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增加了新的负担。对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肯定它还有对商品经济发展起积极影响,又承认它对商业活动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五、对于孙悟空的评价?

孙悟空很厉害,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边的角色,当年大闹天宫,有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很厉害,最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被称为斗战胜佛

六、莎士比亚对于书的评价?

莎士比亚”将书誉为全世界的营养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后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理查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七、对于刘邦的评价,谢谢?

刘邦是一个帝王它结束了秦末的战争,可以算上是一代明主了

八、曾国藩对于谦的评价?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评价了关于谦的话题。他写道:“吾观乡里拔尖之流,皆因子气谦而得福文,骄傲者虽或偶胜,终必吃亏。”这句话意思是说,他观察乡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都是因为保持谦逊而得到好运,而骄傲的人虽然偶尔可能会取得暂时的成功,但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曾国藩认为,谦逊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告诫弟弟要保持谦逊,不要骄傲自满,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好运。

总的来说,曾国藩对谦的评价是积极的,他认为谦逊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成功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九、对于雨果观点的评价?

对雨果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雨果无疑是法兰西文学史上的巨擘、最闪耀的明星之一。他才华横溢,并且富有激情,而且善于用激烈的故事情节来打动人心;

2、不过,除了这些标签式的赞誉之外,雨果另有其作为凡人的一面,他同样在生活当中经历了坎坷,犯下了多种错误,并且也有和每个人一样的人性弱点。他像那时候上流社会的男人一样放荡,对妻子并不忠贞,情妇前后好几个,有一个甚至在身边长留了三十年——也许这种放荡因为文学家的才华而被蒙上了一层脂粉,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不忠贞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并且给孩子们树立了并不完美的榜样;

3、如果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放荡的生活只是道德上的小小瑕疵的话,那么他早年在政治上的前后摇摆,更加让喜欢或者不喜欢他的人都对他颇有微词。

雨果当时的政治背景:

1、自从大革命之后,法兰西一直都陷入到了一种政治上的精神分裂当中,各个政治派别纷争不断,时常冷战偶尔热战,所以政府的垮台频频出现,有的时候甚至会发展成革命,把整个国家倾覆。从1789年到1871年,法国经历了三个王国、三个共和国和两个帝国,可谓是风云激荡;

2、在这种激荡,共和派、帝国派和支持王朝的派别,互不相让,彼此攻讦撕咬,互相仇恨不已。可以说当时法国的三家王族总是有一家在台上,有一家被迫流亡,有一家在被监视或坐牢,彼此轮回;

3、雨果却多次改换了门庭,最初,在极端保王党的妈妈的影响下,雨果是十分拥护波旁复辟王朝的正统派分子,他成名也是在这个阶段,而到了复辟王朝末期,他却成为了一个共和派,呼吁打倒王权;

4、可是在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之后,没多久他又改变了立场,成为了拥护奥尔良王室的秩序党,并且接受了国王提供的贵族院议员职位,成为七月王朝的核心拥护者之一。

十、姜昆对于谦的评价?

姜昆在一次曲协大会上,曾高度赞扬于谦的为人,号召全体演员向他学习。

于谦的三大爱好:喝酒抽烟烫头,交了许多朋友,性格温和,爰说爰笑,豪爽大方,在误乐圈人员相当好,朋友特别多,与吴京、马未都等人都是好朋友,于谦一个电话就可以叫来黑豹乐队为他捧场。他一方面对人和善,没有仇人,另一方面背景深厚,无人敢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