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州市旅游局局长是谁
可能你在河南时手机开机着,后来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然后到兰州再开机,所以有到兰州后收到手机短信会提示河南旅游局欢迎你的情况
二、兰州旅游局投诉电话是多少
2021年中秋兰州市是可以出省旅游的。现在,新冠疫情只是个别省有疫情,没有疫情的省是可以去的,例如,湖南张家界,最近推出旅游半价,主要是疫情期间旅游的人少。出省旅游,除了带好旅游用具,关键是要有核酸检测合格的报告要带在身上,把打过疫苗的证明带好就可以出省旅游。
三、甘肃省兰州市旅游局
不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铁路局之一,简称“兰局”。经过59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交通运输企业之一,形成了以兰州为枢纽,由陇海铁路、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宝中铁路、兰青铁路、兰新二线、干武铁路、兰渝铁路、太中银铁路、宝兰客专9条普速干线和2条高铁干线及10余条支线构成的西北铁路基本框架。纵横跨川、甘、青、宁四省(区),是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重要区段。营业范围包括客货运输、商贸、宾馆、旅游广告、工业修建、房地产等多种业务,主要担当煤炭、石油、矿产、钢铁、水泥、粮食、盐、化肥、化工产品等物资的运输任务,经济吸引区包括川、甘、青、宁四省(区)及新疆、内蒙古、西藏部分地区,达160万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告,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的兰州铁路局的名称变更已经通过核准,兰州铁路局更名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外文名China Railway Lanzhou Group Co.,Ltd.
总部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路72号
四、兰州市旅游局电话号码
水车园
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幅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
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水车园建成于1994年,占地14500平方米,由靖远县特级木工高启荣建造。公园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
兰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上,系新建的山林公园。整个公园依山布景,低处始自五泉山东侧的枇杷岭,高处至三台阁,逶迤10余公里,占地面积5200亩,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园内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顶端建筑,高三层,上建一亭,气势雄伟。在此俯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市容尽收眼底。傍晚时分,远山云蒸霞蔚,市内万家灯火,场景壮观。
公园曲径蜿蜒,游乐城娱乐项目齐全,小跑车、八卦阵、谜宫、彩宫、魔窟等游乐设施使人们流连忘返。公园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清代军事防卫墩台、解放兰州的营盘岭战场等文物古迹。兰山自古一棵树,解放后,兰州人冬天背冰上山,初春植树绿化,但收效甚微。1983年,兰州市政府建成上水工程,由四十多家单位划片承包,绿化建成了兰州市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到兰山公园旅游,可乘车直达,也可以在五泉山公园东门口乘缆车扶摇直上,该缆车行程长度和爬高度均属全国第一。
五泉山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茸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
白塔山
白塔山在甘肃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白塔得名。岗阜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山下有金城,玉迭二关,为古代军事要冲。白塔建于元代,明景泰年间(1450-1456)重建。塔七级八面,上置绿顶,下筑圆基,通高约十七米,山上的一,二,三台建筑群,依山势升高,飞檐红柱,参差错落,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三星殿,迎旭客阁,白塔寺,云月寺等建筑,总面积约八千余平方米。登临诸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黄河几曲,气象万千。东、西、北三山之巅各有东风亭,喜雨亭,牡丹亭。
滨河路绿色长廊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
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位滨河路观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
五、兰州市旅游局官网首页
甘肃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始创于1979年,是国旅集团董事成员之一,直属于甘肃省旅游局领导,是全省成立最早的一家骨干旅游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旅游、青藏旅游及票务代理。
六、兰州市旅游局官网电话
关注微信公众号兰州音乐厅票务,在线购票。
2023年3月31日、4月1日每晚20:00,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大剧院承办;兰州歌舞剧院、兰州芭蕾舞团演出的2023年兰州市惠民演出——舞蹈精品晚会,即将在兰州音乐厅精彩上演。
七、兰州市旅游局官网网站
一)康养旅游的产生
康养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墨西哥。目前,康养旅游发展主要来源市场是欧美国家,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欧美地区等非传统发展中国家。
(二)发展中医药旅游的背景和养生理论基础
养生理论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来护理人类生命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或根据人类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而采取的所有物质、精神和心理护理活动。随着人们对旅游业更深层次的认识,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中医药旅游就是在这种状况下逐渐兴起。
(三)全国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共有450多个景区、度假村和酒店等机构开设中医药康养旅游,90多家中医药机构从事中医、足部护理、按摩、水疗、药浴、美容理疗等中医药康养服务。
二、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甘肃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冰川、沙漠、戈壁、绿洲、石窟、文物、草原、马场、森林、高山、峡谷、瀑布、天池、沼泽、梯田、黄土、雅丹地貌、革命圣地、神话传说、魔鬼城、民族风情等等。甘肃是华夏古文化的发样地之一,完整保留了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政治文化等多种文化遗迹,系统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八千年历史。甘肃省所拥有优越的中医资源优势,被称为千年医药乡,全省主产将近300种中药成为国家重点医药品种,拥有1600多种药用资源,是重要的药材产区。
(二)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1.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2013年11月,甘肃陇东南地区启动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创建。2015年11月,甘肃省推介五市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并与省内外旅行社签署了合作协议。
2.建设养生旅游产业园。甘肃省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基地的首要保障就是省内生态环境多样性,中医药历史文化和中草药种植等优势。同时,建设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园、产业基地。
3.形成特色的保健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开发出类型丰富、优势明显、吸引力强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形成特色的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品牌。
三、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目前,我国中医药康养旅游标准几乎空白,因为没有完善的消费标准作为参考,旅游消费者只能从旅游供应商提供各种旅游产品进行挑选,随之而来的是供应商进行虚假宣传,而消费者跟风消费的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中医药康养旅游行业时常发生消费者投诉,消费争议频发,消费者满意度低,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
(二)产业链不完整导致行业聚集性差
中医药康养旅游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产业完整性尚未达到行业标准,由于前端产品设计的形式相对薄弱,以中医药康养旅游为主题的体验服务,产品推广和营销网络发展跟不上步伐,中医药康养旅游终端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链三端缺乏有机的整合与联结。
(三)基础条件薄弱以及品牌特点缺乏
当前甘肃省的中医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无法像发达地区一样投入大量财政资源,农业基础薄弱、高寒阴湿的六盘山、秦巴山区等连片贫困地区是甘肃中药材主产区,由于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中医药康养旅游和健康旅游企业的品牌特点不突出,导致旅游消费者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差异性触觉相对较弱,缺乏全国性、地域性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
四、促进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加强康养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
中医药康养旅游标准化管理制度应涵盖中医药康养旅游行业规则、中医药康养旅游标准体系、康养旅游市场准入制度等,形成规范中医药康养旅游自律发展的完善机制。强化中医药康养旅游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的储备;确立中医药康养旅游行业的规则,包括:产品信息公开、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基本要求等。
(二)行业促进康养旅游系列产业链完善
在宏观层面上,行业通过引导技术、资金、人员、信息等元素到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中聚集,发挥产业链的规划和导向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发挥区域财税政策改革和区域财税政策优惠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康养旅游企业的发展,鼓励外商和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的投资与支援。
(三)景点挖掘自身特色大力构建品牌体系
景点需挖掘自身特色,建设健康体验观察基地,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珍贵中草药栽培,发展田园生态和休闲旅游健康体验场地;同时注重中医药养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展医疗浴、沙疗、泥浴等系列养生项目,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构建属于自身的品牌体系。
(四)推动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建立中医药康养旅游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利用现有的中医机构和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加强对中医药康养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外语、旅游、中医药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加强中医药康养旅游企业和实用人才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培养涉外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人才,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人才队伍。
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以中医药康养旅游为研究主体,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了解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发展甘肃省中医
药康养旅游产业意义深远
八、兰州旅游局咨询电话
可以退,但是不建议退。
退房不一定有退钱,兰州住建局已经说了买房的钱在监管账户,恒大拿不走你也拿不走,用来建楼的,但是配套的旅游项目估计没有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