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绍兴红色小故事?
在绍兴市嵊州石璜镇的关帝庙有石璜缴枪的故事。
1946年,国民党石璜镇自卫队几十人驻关帝庙,中共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通过周密部署,在11月19日晚上,率领50多名武工队员,里应外合,智取巧战,不费一枪一弹,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35支,手枪11支和一批弹药。
现石璜镇关帝庙已被命名为嵊州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二、描写绍兴水乡的诗句?
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有十几首写绍兴的柳桥,如:《戏作绝句, 以唐人句终之》“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
山居无历日,今日是何朝?”《柳桥秋夕》:“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
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秋日杂咏》:“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柳桥秋夜》:“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
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柳桥》:“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独行,过柳桥而归》:“忽觉意稍佳,呼童扶下堂。
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篱根犬迎吠,碓下鸡俯啄。
徐行过傍舍,醉笑盛酬酢。”。
三、给绍兴的小江桥取名?
江桥就是杨汛桥是在我萧山交界处
四、绍兴的桥有哪些?绍兴的桥?
望花桥 在绍兴市区南。《嘉泰会稽志》云:“在府学前,其旁地名上原,多以艺花为业,桥盖以此得名。”康熙《会稽县志》亦载:“宋时其地多艺花为业。”人以种植花草为业,故桥为望花桥。 广宁桥 在绍兴市区东。《嘉泰会稽志》云:“漕河至此颇广,民居鲜少,独士人数家在焉。”漕河至此水域开阔,而周围宁静,居民鲜少,远望城南,诸山在目,故名广宁桥。 第五桥 在绍兴市西南。《越中杂识》云:“在跨湖桥西南。由跨湖桥泛镜湖,此居第五。”故名。 浪暖桥 在绍兴市东南。康熙《会稽县志》云:“平水、上灶二溪之水合流于此,向有木桥,水稍涨即冲败,往来者甚苦之。”后来有人“捐资纠众,易以石,名曰浪暖。”暖是温暖之意,上游溪水汇合于此,水浪滚滚如似蒸腾一般,故称浪暖,以此命桥。 黄泥桥 绍兴市区狮子街西端。与此桥相连的叫泥墙弄,故名。而嘉庆《山阴县志》称“王仪桥”。因桥西不远为拜王桥,钱▓受郡人拜谒,近处有桥称“王仪”是顺理成章的。又称“凰仪桥”,因在它不远处,还有一座“凤仪桥”,凤凰来仪,何等吉祥,又何等显赫,故名。 石桥 在新昌县东。《水经·渐江水注》“浦阳江又东迳石桥,广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广一丈二尺,桥头有盘石,可容二十人坐,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舆地志》云:“剡东百里有石桥。”《嘉泰会稽志》云:“里人传云,旧路自石笥入天姥,今石笥桥下一大井,与《水经》合,疑今石桥即昔之石笥桥也。”桥下有石井,桥端有盘石,桥旁有石壁,故名石桥,又名石笥桥。 鲤鱼桥、锦鳞桥 在绍兴市区胜利路西西小路口,两桥相隔仅数十步。何以名此桥,说法多种。正确的说法与宋代以后此处为会稽贡院院址有关。嘉庆《山阴县志·艺文》卷中有周廷翰《古贡院记》一文,内云此二桥“知为宋时贡院故址。”“自鲤鱼、锦鳞二桥缘河而西,又北折至西如庵以及弃地十余亩,皆贡院所有,而二桥之得名,非偶然也。”原来宋时在崇宁(1102~1106)、乾道(1165~1173)间,学校大兴,朝廷颁三舍法于天下,诸州皆贡士。当时越州(后称绍兴)为州府所在地。素来人文鼎旺,办贡院首当其责。乾道四年(1168)丞相史浩出守绍兴,创建贡院,至九年(1173)资政大学士钱端礼手中贡院建成,一时间各地学子纷纷来院攻读。贡院按时向朝廷贡士。由于贡院即在近旁,于是此二桥名为锦鳞、鲤鱼,意为鲤鱼跳龙门高中得官,出仕穿锦服功遂名就。二桥之名寓意为此。乾隆《诸暨县志》中亦有“鲤鱼桥”,意义近似。 洞亭桥 在绍兴县东南。《嘉泰会稽志》云:“阳明洞前,架小亭其上,自桥东数十步又有斗牛、观山二桥,入龙瑞宫。”桥在阳明洞、龙瑞宫前,又有小亭建其上,故名洞亭桥。 跨湖桥 《嘉泰会稽志》、嘉庆《山阴县志》均称“西跨湖桥”,并注明距县城六里或五里,即今偏门外之跨湖桥。因鉴湖营造原分为东鉴湖、西鉴湖,此桥在西鉴湖上,故又名西跨湖桥,桥南端为马臻墓地。然以西鉴湖论,此又为东跨湖桥。嘉庆《山阴县志》载有“湖塘跨湖桥”即俗称西跨湖桥。言跨湖者,由鉴湖而起。 草貌桥 在绍兴市区北。《嘉泰会稽志》云:“旧传此地在州城外,俗谓征税之所为貌,此以在郊,故名草貌。”古时此处有征税之所,地在郊外,故桥为草貌名。 太平桥 在绍兴县阮社,历有修建,上文已述。这是一座高大石拱桥与高低不同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这种布局,高低错落,桥孔宽狭相间,即利排洪,又利大小船只通航,横跨于浙东运河上,真是一座太平的桥,故名。各地取名为太平桥的甚多,特别是诸暨太平桥。此桥于唐天宝中建,寻废。宋淳熙间改建为石桥。元时在旧址改为铁缆悬浮桥,故此桥又名浮桥。明景泰间复建为石桥,名通远桥,后改称太平桥。明代知县单宇《太平桥记》中述,此处水势汹涌,江民裸涉之,故建桥以通往来。古石桥废,置铁缆系浮梁为渡,十分惊险,今又建成石桥,民心称快称安,遂改名太平桥。现诸暨太平桥长90米,宽7米,自1960年后改称为诸暨大桥。新昌有二座太平桥,一在县南60里南山村,一在县东75里坑里村。 安宁桥 《嘉泰会稽志》载在绍兴市区东北。以“安”为桥名的甚多,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生活安定的渴望。上述的万安桥即是。上虞还有安民桥,在丰惠镇附近。诸暨市区有众安桥,又名中湖桥,亦名登仕桥。新昌有永安桥,在县东55里方口村;有定安桥,在县东40里雪溪村;有吉安桥,在县东60里裘坞村;有田安桥,在县东90里下蔡岙村。康熙《会稽县志》中还载有长安桥,在绍兴市区;永安桥,在绍兴县区;有万安桥在樊江。与“安”近的还有“宁”字,如上文所述的广宁桥,在绍兴市区;有瑞宁桥,在绍兴县区。 利济桥 在绍兴市区。各地以“济”为桥名的特多,反映了人们希望互通往来,互相提携的美好愿望。造了桥,从此不受江河阻拦,南北东西互济互利,这是多么有利的事。绍兴市区又有济川桥、通市桥,上虞有通利桥。新昌更多,有济川桥在县北;普济桥在县东60里的枫树岭脚;永济桥在县东23里兰沿村;另一永济桥在县东70里石磁溪;协济桥在县东70里孙家田村;广济桥在县西七都,等等。 永嘉桥 在绍兴县大皋埠村,明正德十六年(1521)建,为著名古桥,取名为“永”字的桥很多,表示了人们对永远美好、永远安乐的向往。如诸暨的永和桥,一名▓桥。骆问礼《桥记》中述,此处湍悍病涉,前曾有桥,常废塌,嘉靖七年义士何士奇等以最好材料建桥,务求桥孔坚实,如是虽经50余年,桥仍一新,故称永和桥。另外,如永福桥、永安桥、永丰桥、永宁桥、永济桥等亦为同义,嵊州谷来还有永镇桥。与“永嘉”相同愿望的,《嘉泰会稽志》中还载有绍兴市区的通泰桥、称心桥,绍兴南钱清的如意桥等。 福禄桥 在绍兴市区。桥名中有福字的甚多,如上文的永福桥和兴福桥,均在绍兴市区,康熙《会稽县志》有载。还有成福桥,在樊浦。又如新昌的福洋桥在县东边5里的茅洋村,万福桥在县南70里下庄村,还有赐福桥,在结溪村。又如上虞松厦有凝福桥,嵊州小柏有福德桥,镇基有福安桥,民胜有五福桥,进禄桥等。福禄寿禧,是千百年来民间吉祥瑞兆,人们追求目标。桥以福禄名,反映了老百姓内心的期待与冀希。 乐善桥 在新昌长征,民国《新昌县志》有载。“善”,据孟子观点是人之本性;造桥为一大善举,施善于人是一种美德,故以“善”为桥名者十分普遍。如嵊州崇仁有长善桥,黄泽有保善桥,升高有积善桥,金庭有善济桥,新昌还有继善桥、公善桥、盘山公善桥,还有旌善桥在元岙村,同善桥在黄渡里村,等等。 万寿桥 在绍兴市郊城东樊家埭,又名蜈蚣桥,选型别致。“寿”是人们最大的期待和最虔诚的祝颂。“寿”为桥名,不仅祈求桥本身长存不圮,以更多造福人间,也祷告河神海若,施寿于人间,让人长寿长乐。故以“寿”为桥名的甚多。绍兴县还有寿宁桥、桑港村的长寿桥。嵊州和平有万寿桥等。新昌县雅坑村口有万寿桥、青坛村有长寿桥、董村有万寿桥、五马有长寿桥等等。与“寿”同义的还有嵊州黄泽的长生桥,太平和谷来的万年桥等。 长庆桥 在绍兴县坡塘。“吉庆”是人们快乐、幸福的雅称,造桥成功,当是一方人士的喜庆之事。而且希望吉庆长存,喜庆普施,故以“庆”为桥名者多有。如绍兴市内有大庆桥、坡塘还有福庆桥、江家溇有庆佑桥。嵊州亳石有隆庆桥、新昌有车茗的万庆桥,雪溪村的江庆桥,真诏村的大庆桥等。 兴文桥 在绍兴市区上大路。桥名以“兴”为名者多,意为建了桥后,能地兴人兴万事兴旺,故“兴”字寄托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嘉庆《山阴县志》中载有兴安桥,此桥取名独有风趣,在柯桥附近,时有乡人名祁茂兴者,其子名子安,为便于乡里,特建桥一座,桥名为父子名中各取一字,故为兴安桥。《嘉泰会稽志》、康熙《会稽县志》还载有兴福桥。乾隆《诸暨县志》中有兴乐桥,民国《新昌县志》中有丁家园的兴龙桥,坎头村的复兴桥。嵊州春联有新兴桥等。 灵台桥 在绍兴城东侧水牌,上文已述。在绍兴市五云门,旧有灵汜桥,为著名古桥。以“灵”为桥名者亦多,意为灵验、神灵,这是对桥的一种祝托和信任。绍兴钱清有五灵桥。新昌更多,如县东黄坛村的灵溪桥,小将的灵鹤桥,莒溪村的灵佑桥,中溪村的灵嘘桥等。其他县市亦为数不少。
五、关于桥的小故事?
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
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
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六、江南水乡绍兴鲁迅的故乡?
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绍兴县)是鲁迅的出生地,是他的故乡。具体可参考《鲁迅和他的绍兴》(是2007年出版的图书)。该图书从鲁迅著作中萃取有关故乡绍兴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从地域文化、乡土民情、传统风俗等角度解读鲁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一个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鲁迅。
七、绍兴水乡的水从哪里来?
绍兴水乡的水集中地为四大块,一是南部山区的水库地;
二是原古鉴湖地区的残留水面;
三是北部平原以■湖、瓜渚湖、洋泾浜、湖则畈、大坂洋、贺家池为核心的河湖水网;
四是新形成的曹娥江大闸水库。!
八、江南水乡的桥主旨?
《江南水乡的桥》主旨:
本文主要讲述了江南水乡的桥的特点,并且特别介绍了苏州宝带桥的历史,记叙了宝带桥的由来,宝带桥的建筑特点,宝带桥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以及与宝带桥有关的传说,最后介绍了宝带桥蕴含的浓浓的江南文化气息。结尾例举了江南水乡的各种桥与文化的关系,总结性的说明桥产生了文化,文化熏染了桥的作用。
九、水乡的桥主要讲什么?
水乡的桥主要介绍了江南风光与水乡桥的关系 桥与环境的形式的变化 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等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江南水乡的桥的特点,并且特别介绍了苏州宝带桥的历史,记叙了宝带桥的由来,宝带桥的建筑特点,宝带桥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以及与宝带桥有关的传说,最后介绍了宝带桥蕴含的浓浓的江南文化气息。结尾例举了江南水乡的各种桥与文化的关系,总结性的说明桥产生了文化,文化熏染了桥的作用
十、绍兴是有名的水乡,侨乡被称为?
绍兴是有名的水乡,桥乡,还被称为名士之乡。
绍兴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历代名人在这里留下诸多经典的诗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