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汉是哪里?
楚和汉是两个国家名称,指秦汉之际,项羽、刘邦分据称王的两个政权。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兵变,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与此同时刘邦、项羽分别在沛县与吴中起义。
二、楚汉分界是哪里?
鸿沟
楚汉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中牟和升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东归楚,西归汉。
项羽占领荥阳后,立即率军奔赴成皋(今河南荥阳西汜水镇),并一举攻克。不久,成皋被刘邦夺回。项羽回师救援,结果双方又在荥阳相持不下。
为打开局面,项羽以烹煮刘邦之父刘太公(刘太公与刘邦之妻吕雉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所俘)相要挟,逼迫刘邦出城投降。刘邦干脆要起无赖:“我和你曾'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父亲。你一定要煮我父亲,就请便吧,不过别忘了给我留碗肉汤。”项羽听了气得七窍生烟,下令将刘邦的父亲杀死。旁边的项伯忙劝道:“将军,现在谁能得天下还很难说,何况争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人生死安危的,杀了他的亲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相反倒会增加双方的仇恨。”项羽只得作罢。
之后,项羽又约刘邦单打独斗。刘邦大骂项羽,历数他的种种罪状,如违背咸阳之约、杀死首领宋义、杀死秦王子婴、坑杀秦卒二十万、暗害义帝等,还说要率领众将领诛杀项羽。项羽气得火冒三丈,拉弓射了刘邦一箭,结果正中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稳定车心、迷惑项羽,便故意弯腰摸脚道:“真是蠢物,射技太差了,只能射到我的脚趾。项羽无计可施,只好率军回营。
楚汉双方一直对峙了一年多,因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因兵源缺乏,粮草不足,难以抗敌。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让项羽释放自己的家人。迫于无奈,项羽只好答应,并和刘邦签了停战协定:楚汉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中牟和升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东归楚,西归汉。
三、楚汉时期江东是哪里?
楚汉争霸时期的江东即: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
江东:
1、江东是一个人文地理名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史记卷七最早有江东记载。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2、《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5、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四、荆楚汉界指哪里?
“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属郑州)成皋一带。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五、楚汉时期贵州属于哪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六、楚汉交界是指哪里呢?
楚汉交界也可以说是楚汉之争的分界线,位于河南郑州北郊古荥阳附近的广武沟(亦称广武涧),亦称之为“鸿沟"。
据湖北省博物馆档案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的成皋,守将曹咎经不起刘邦军士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怒而率部出城,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当船至河中时,遭到汉军突袭而败,曹咎后悔不迭,自知无颜去见项羽,遂自杀而亡。刘邦顺利攻取了成皋,屯兵广武。
项羽得知成皋失守后,立即调兵前往救援。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刘邦却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盟誓结为弟兄,我的父亲 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在项伯的力劝之下,“太公幸存”。
但刘邦闭城不出,并派大将韩信率兵抄了楚军的后路,占领了河北、山东一带。项羽因为粮缺兵乏,不得不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
“楚河汉界”,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 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七、楚汉必争之地是哪里?
公元前204年七月的一个晚上,荥阳城东门突然打开,二千余披甲士兵涌出城外。西楚霸王项羽立即挥师围攻,却发现这些士兵都是女子假扮的。汉将纪信假扮汉王刘邦,高呼:“城中食尽,汉王降。”围城的楚兵纷纷来到城东,高呼万岁庆祝胜利。就在此刻,真正的刘邦率领数十骑兵悄悄从西门溜出,一路疾行入关中……
这是刘邦第三次差点死在项羽手中,鸿门宴、彭城惨败、被困荥阳,一次比一次狼狈。他不甘心,准备重振旗鼓,带着最耐苦战的关中卒再打回荥阳去。谋士袁生却建议刘邦改变进军方向,让荥阳、成皋的军民喘口气。因为那一带将是楚汉未来争天下的焦点。
1.秦帝国的经济命脉,兵家必争之地
荥阳原为韩地,秦庄襄王元年被秦国吞并,成为秦三川郡下辖的县(一说是三川郡治所)。现代考古调查表明,荥阳故城为不规则梯形,东1860米,西2016米,南2012米,北1286米,是典型的大型重镇。这座城在战国时代只是连接韩国首都圈与上党郡的交通枢纽,还不是列国必争之地。到了秦朝时,荥阳的地位突然跃升。
荥阳是当时东西南北运输的交汇处,陆路有四通八达的驰道,水路有黄河与济水航道,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有天下第一大的敖仓,囤积了帝国无数粮草。当初秦灭六国时,敖仓就是支持秦军南征北战的中原后援基地。秦始皇一统四海后,在原六国地区设郡划县,关东各郡的赋税大多先运往中部的三川郡,再输入帝都咸阳。毫不夸张地说,荥阳、敖仓以及附近的重镇成皋,关系着天下的安危。
假如荥阳失守,秦朝将丧失巨额的财政收入,难以维持对东部地区的统治。为此,秦始皇任命自己的女婿,也就是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镇守帝国的命脉。
原秦军屯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兵反秦,在秦淮阳郡地区建立了张楚政权。他们建国后却没有继续向最有民心基础的楚地发展,而是北上进攻原韩国魏国的地盘。张楚军的二号人物吴广更是亲自领兵包围荥阳,但久攻不克,只好放弃。
这个虎头蛇尾的行动,意在控制敖仓,占据荥阳、成皋地区。此举不但能切断大秦帝国的一半经济来源,还能打通黄河南北的联系,与燕赵的反秦势力接上头。陈胜吴广未能拿下敖仓,却很快拉起了数十万人马。粮草储备不足与盲目乐观促使张楚军直接攻入关中,结果被秦少府章邯打回原形。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封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河南国定都于洛阳,大致继承了秦三川郡的辖区。项王让自家亲信控制此地,就是不希望其他势力染指荥阳的敖仓。
2.楚汉相争——战国东西大战的延续
在秦末动乱中,原山东六国的郡县纷纷叛秦,但三川郡、南阳郡、南郡等关东郡却没跟着倒戈。这中部三郡原为韩楚地盘,但在秦始皇时成为统一战争的进军基地,后来又成为秦军与反秦军死磕的第一线。比如,荥阳至成皋一带,被各方势力反复争夺。
战国时代的核心矛盾是东西冲突,秦国完成了对西部地区的一体化整合,东部地区还分裂为六国。中部三郡已彻底融入秦国,站西部势力一方。诸侯诛暴秦是山东六国与秦国矛盾的延续。项羽屠咸阳和封三秦王的做法再次激化东西矛盾,而山东诸侯也不满他的分封方案。于是项羽顿时成为众矢之的,战乱再次重启。
汉王刘邦趁机依照韩信的计谋平定三秦,又分兵出函谷关和武关东征,把秦国的老地盘统统拿下。河南王瑕丘申阳降汉,荥阳、成皋以及敖仓都落入刘邦手中。汉的高层是关东人,但中下层是故秦吏民。刘邦俨然成为西部势力利益的代言人,发动新一轮东征势在必行。
刘邦联合五个与项羽有矛盾的诸侯,集结五十六万大军攻占了西楚首都彭城。项羽正在扫荡齐地,闻讯后留下主力部队继续攻齐,亲率三万精兵回援。楚军的奇袭异常迅猛,汉军大败,死伤二十余万,刘邦的父母妻子被俘。诸侯纷纷叛汉投楚,形势极其严峻。
为了稳住阵脚,刘邦退守荥阳,汉军各路败兵在此重新聚拢。他还派特使随何说服九江王英布叛楚,拖住了项羽,为汉军争取一段休整时间。汉军修筑甬道输送敖仓的粟米,萧何也征发大量关中卒前往荥阳。汉军以敖仓和关中援兵为本钱,重新振作起来。
楚军骑兵已经杀到,刘邦任命灌婴为骑将,以擅长骑战的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重新组建郎中骑兵。这支郎中骑兵先在荥阳以东大破楚骑,又奉命别击楚军后方,绝其饷道。汉军的一连串胜利打乱了项羽的部署,楚军没能继续西进。荥阳成了项羽的眼中钉,一场恶斗不可避免。
3.持续数年的绞肉机式拉锯战
楚军来势汹汹,但荥阳城大,敖仓粟多,汉军兵力不少。项羽放弃强攻,多次派兵袭击汉军的甬道。被困在荥阳城里的汉军无法保障粮草,战斗力直线下降,于是才有了开头刘邦用诡计金蝉脱壳的一幕。
刘邦回关中组建了新军,本欲直接杀回荥阳,但袁生不赞同马上出击。荥阳和成皋的兵民疲敝,在这里死磕无法扭转局面。袁生提议刘邦率军出武关,在南阳郡治所宛城驻扎,深沟高垒,吸引项羽南下,并让名将韩信攻略河北赵地,挺进燕齐。这样一来,荥阳成皋的汉军就能充分休整,恢复战斗力。届时刘邦再率军北上荥阳,楚军要同时防备刘邦和韩信两路夹击,必定困窘。
于是刘邦依计行事,项羽果然率兵南下。就在此时,彭越袭击西楚后方,迫使项羽回援。刘邦趁机北上成皋,可是好景不长,项羽迅速击败彭越,挟战胜之威先拔荥阳,再围成皋。汉军连吃败仗,只有刘邦和夏侯婴两人逃脱,跑到了黄河以北的韩信军营。假如不是彭越从背后牵制,项羽将会提前与韩信决战。
已经输红眼了的刘邦,把韩信的兵马夺为己用。他一面让韩信征发赵地兵员继续攻齐,一面准备反攻河南。
楚汉相争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项羽多次消灭刘邦亲自指挥的兵马,但未能抓住刘邦。汉军凭借秦地大后方的人力物力不断组建新军投入战斗,彭越又在梁楚之地大打游击战。项羽不得不两头跑,先击退彭越再重回荥阳与刘邦对峙。
就在项羽疲于奔命之际,刘邦大破楚军留守部队,夺回了成皋和敖仓。汉军这次驻守在成皋、荥阳附近的广武。项羽以重兵应对,双方进退不得,战况陷入僵局。
在这数年的拉锯战中,荥阳、成皋饱受兵戈之苦,楚汉双方都向这里投入了大量兵力和物力。前方厮杀的丁壮死伤惨重,后方转输的老弱不堪重负。战国七雄的遗产,秦王朝的遗产,都被这个黑洞榨干了。以至于汉并天下后,刘邦的天子座驾都找不到四匹同样毛色的马。
4.项羽为什么无法打破僵局?
在旷日持久的对峙中,项羽用尽各种手段挑战,硬是没能前进一步。被刘邦封为齐王的韩信歼灭了大量楚军精锐,斩断了项羽的左膀右臂。由于彭越反复骚扰后方,楚军粮草越来越难以为继。汉军却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萧何送来的粮草与新兵。项羽只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归汉,鸿沟以东为楚,以此换取恢复元气的时间。谁知项羽一退兵,刘邦就会同各路诸侯夹击项羽,最终在垓下之战中灭楚。
可能有人会问,项羽为什么非要在荥阳、成皋、广武一带跟刘邦死磕,而不挥师杀入关中,端掉刘邦的老巢?他也许真动过这个念头,但条件并不允许。
大家不要看诸侯反秦时杀入关中好像轻而易举,那是钻了秦朝内部不合的空子。分裂的西部势力经由汉整合后,重新一致对外,死守中部三郡,御敌于国门之外。
项羽若想攻入关中,要么突破荥阳、成皋,经洛阳进入函谷关,要么攻下南阳郡,从宛地入武关。偏偏这两个路线有嵩山、伏牛山、桐柏山等天险拱卫。楚军不攻克这些重镇要塞,连函谷关和武关的门都摸不着,谈何攻破关中?
荥阳、成皋、广武虽同属于秦三川郡,但恰好在嵩山天险东部。荥阳、广武位处平原,成皋扼守着嵩山黄河之间的通道,而在成皋以西还有巩县卡住洛阳盆地的咽喉。这一带的地形决定了汉军很难不被楚军围城,但楚军即便能夺取这些城池,也无法直接突破嵩山防线。这才造成了持续反复的绞肉机事拉锯战格局。
于是刘邦吸引项羽在此打消耗战,通过韩信、彭越等人逐渐控制外围战场,把楚军逐步压缩在内线,最终形成十面埋伏之局。
八、楚汉时期的江东是哪里?
江东地区包括现在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省、江西东北部和上海市。
三国时江东是孙吴政权的属地,所以也有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都叫“江东”。
九、楚汉传奇武关是哪里?
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州东南的丹凤县。汉水支流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秦岭东段山地,穿切开一条狭长的低谷地带,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向西北上行,越秦岭后,可径至陕西蓝田,下临长安;向东南下行,即至南阳盆地。《楚汉传奇》中演义了刘邦率军从彭城出发,攻略南阳,招降宛城(南阳)守将,宛城以西的郡邑闻风而降,遂迅速攻入武关,进抵灞上,兵至咸阳。
十、楚汉春秋小说哪里找?
古籍有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国语,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楚汉春秋等。明清小说,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民国蔡东藩著,前汉(含秦)、后汉、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共11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今人所著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 可以,刘洪胜写的楚汉英烈传,也不错;大争之世 作者月关;李劼的《吴越春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