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共享单车不温不火的现状该怎么应对?
由于共享单车的大企业倒闭导致共享意思不温不火,如果想要改正,那就得从源头抓起,一方面正规共享单车的市场和服务标准,不能还搞各种名牌遍地开花。
另一方面就是优化共享的需求,把大家的需求解决好,给大家顾虑打消就行,否则还不会长远。
为什么共享单车接连倒闭
最近,小蓝单车和酷骑单车两家共享单车公司倒下了,用户甚至无法办理退押金。而不久前,小鸣单车、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卡拉单车等等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今年相继倒闭。一时间,共享单车行业进入冬季,濒临破局的说法蔓延开来。
共享单车的冬天似乎比今年的冷空气来得更早,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停摆。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造成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多亿元。
又一家共享单车倒闭了,为什么呢?但在小编看来,这些跟风的失败者都是有共同的失败基因,在其搞到几十万几百万就“撸起袖子干”的时候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第一,共享单车是一次标准的跟风创业行为,缺乏理性。
关于创业的激情,事实上与年龄是不相关的。只是相比而言,年轻人更容易“激动”,更容易受本能的影响而快速加入到创业的大潮中来。所以你会发现,共享单车这一波创业者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甚至不少刚过20岁。
对于这些年青的创业者,你可以认为他们有闯荡的精神,敢想敢做,激情万丈。但不能忽视的是:他们往往缺乏商业上的理性。
这些年青人,无疑缺少对商业环境的分析能力,更缺少应对市场变化、维持企业运营的必备智慧。
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在其公司创立之初,就是完全依靠其父亲的投资,而当其父亲不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时,他并未考虑其他的筹钱方式,而是采用赌气的方式,直接与核心团队出走。町町单车的快速死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丁伟曾坦言,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且称,虽然他在父亲的多个公司中担任职务,但都是挂个头衔,并没有任何的管理运营经验。而在町町单车成立后,虽然他“起早贪黑”十二分的卖力工作,但公司的运营管理上仍然十分幼稚。
第二,缺少对商业本质秩序的基本认识。
町町单车的创立完全是跟风行为,所以谈及商业模式,丁伟只是简单说“和摩拜、OFO的想法一致”,寄希望于获得海量用户数据后建立一个规模可观的出行体系。林斌创立卡拉单车,就是因为他骑着ofo逛了几圈陆家嘴,眼看着上海到处都是共享单车,就认为在莆田也能搞一把。
而小鸣单车、悟空单车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共享单车企业的创立有很大的跟风投机因素在其中,它们的成立和运作完全不符合一个正常企业应有的逻辑,在资金、团队和运营方面事实上是不足以保证它能完成常规的商业运作的,从始至终就缺少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既没有冲破现有的商业规则,也没能创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是看到了别人的脚印跟着模仿而已。
第三,被侥幸和资本冲昏了头脑。
仔细看关于共享单车创业团队的采访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存在一个侥幸的心理,并被资本市场可能会带来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关于侥幸心理,这一点十分明显。当摩拜和ofo爆红之后,共享单车才成为现象级的话题和创业对象。而单车,这是一个基本没有门槛的生意,手里有个几十上百万就可以买自行车投放运营(至于像摩拜宣传的自行车科技含量问题,我认为这纯粹的是涂脂抹粉),所以,多数创业团队搞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认为摩拜、ofo这些头部不可能把所有的市场都占尽,认为只要能在一个三、四、五线城市活下来就有机会。但结果呢!
摩拜、ofo等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融资信息,其实是冲昏共享单车创业者的又一个关键。当他们的融资额已经达到亿的级别后,抛开眼红的因素外,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是一个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商业了,那么手里有点钱的投资人应该很容易跟进才对。
但问题是,即便摩拜和ofo也是没有找到可靠而盈利模式的,比如摩拜创始人胡玮t就曾说:思考盈利会限制想象力。这就是说她没有盈利模式哟!
为什么要创业?
这个问题看上毫无意义。
扎克伯格说,创业的初衷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去开一家公司,“很多人在没有想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之前就开了公司,在我看来这是很疯狂的”。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得以生存,都是因为它满足了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实现了某种特殊的社会目的。
最后小编说说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共享单车押金到底去哪了?为什么迟迟不退给我们?
其实,99元、199元、299元的押金对用户而言,并非大数目,但对于收下押金的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却是一个庞大的资金池。那么,押金迟迟不退,是否意味着已经被挪用了?
从财务角度说,正常的押金模式是“一物一押”,即借物品时付押金,归还物品的同时归还押金。
但共享单车的押金模式是“一人一押”,每个人使用单车都需要交押金。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押金远高于单车本身的价值。曾有人说,某单车的押金是单车价值的8倍,这背后存在大问题。
目前,有部分共享单车公司愿意与支付宝合作,通过芝麻信用免去押金,但有些公司拒绝与支付宝合作,因为他们很期待去拥有押金。
那么,押金去哪了?在一些成熟行业,押金需要被单独监管,被放在第三方存管的账户中,不可挪动。但在一些新兴行业,还没来得及被监管,除了跑路的公司,很多公司将押金用作企业经营了。
比如,共享单车公司收到押金后,购买了更多的单车投放到市场,然后收取更多的押金,再去投放更多的单车。另外,也会被用作广告费,甚至用来发工资。
面对退押金困局,不少公司甚至提出以车抵押金的办法。或者正如酷骑公司前CEO高唯伟说的,酷骑单车的造车成本是650元,能够覆盖298元的押金,“大不了一人一辆骑回家”
最后问题:如果押金退不了,给您辆车行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