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燃油税对我们国家汽车市场销售有什么影响?
从1994年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就已经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但由于时机不成熟,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实施。日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我国已经制定征收汽车燃油税的方案,并将择机在全国公布推行。燃油税已经被我国列入“十一五”期间税制改革的重点,预计最迟2010年燃油税将实施开征。
至此,已经议论了十年之久的燃油税终于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法,虽然“择机”一词还给燃油税的推行留下一点悬念,但这一消息无疑在汽车生产、市场销售等环节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燃油税的征收对用车费用的影响
燃油税对排量大、行驶多的车辆征收高额税收,目的是调整人们购车结构以及用车习惯,提倡节约能源。当前征收的养路费,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消费者多开车,与环保主题背道而驰。
若保持现有行使习惯不变,对燃油税征收后用车费用进行测算,中大型车要比目前多支付4822.1元,而微型车要多支付1079.6元,随着车型的增大,多支付的费用也逐渐增加。具体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消费者对燃油税作用的看法
据新华信与新浪网进行的联合网络问卷调查显示,与当初政府有关部门此项政策的初衷一致,56.3%的消费者认为,燃油税的实施,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有利于能源的节约。消费者决定市场,51.0%的消费者认为,燃油税的出台,在节能的同时,也将鼓励汽车企业致力于开发低油耗的产品,从这一层面而言,也是对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
同时,38.3%和27.9%的消费者认为,燃油税出台,将有利于小排量车和柴油车的发展。目前汽车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工薪阶层,一旦燃油税征收,涉及到经济利益方面,私人购车将可能倾向于小排量、低油耗汽车,柴油车也将因为自己的省油特性受到消费者青睐。
(图1)
(该题为多项选择题,故选择比例大于100%,下同)
从哪些方面完善燃油税政策的实施
燃油税牵涉到能源、运输、汽车消费等多个行业,以及公路养护、能源开发、交通工具管理等多个行政部门,如何去平衡协调才能达到彼此的利益共享,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新华信与新浪网进行的联合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征收燃油税,消费者认为应当健全公路收费体系,防止重复收费。
除此之外,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起伏造成征税的困难,如何运用价格杠杆去调整?交通、税务、运输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工作和配套设施如何去解决?如何有效区分公路用油和农业、航空等用油的关系,给部分行业以退税的政策?如何完善税收体系,防止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等等,都是消费者认为需要完善的方面。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各种反应,不约而同都是对政府的协调平衡能力的一种考验,政府在燃油税的推行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组织调控角色至关重要。
(图2)
燃油税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燃油税开征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的一个重要因素,节油性能好的车型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根据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经验,机动车节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定和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并实施车辆燃油税等相关制度,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汽车。征收燃油税在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的同时,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另外还有助于政府、企业加大对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新型动力汽车的投入力度,提高新型动力汽车的发展水平。
东风裕隆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东风裕隆公司致力于增强全价值链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营质量,持续为股东、用户、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东风裕隆在吸收两岸先进的销售经营理念上,制定了长期的经销网络发展计划。东风裕隆与经销商的合作不仅基于经济效益的共享,更将是汽车市场通力合作的楷模。东风裕隆推出以汽车生活馆为中心的用户体验新主张,经销商考察团在赴台考察后受该模式对销售强势推动的鼓舞,迅即寻求与东风裕隆的合作先机。
东风裕隆公司的研发不仅获得东风集团和裕隆集团的强大支持,而且正在建立独立的研发体系和流程,并积极整合欧、美、日等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2011年率先导入世界第一部智慧科技LSUV和专属领袖的座驾CEO,未来几年将陆续推出8款基本型产品,每个平台的产品都采取传统动力车与电动车并行开发和生产。东风裕隆公司已初步形成供应商体系,该体系充分利用ECFA框架,以一套零部件体系兼顾两岸,目前在东风裕隆生产基地周边,已经聚集30多家零部件供货商,总投资额超过11亿人民币,为大杭州将创造2万多个就业机会,以及超过700亿元的总产值。东风裕隆公司的总装、涂装、焊装、油漆、树脂五大车间和发动机厂已全部建成,全部进入试生产运行阶段。东风裕隆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成立之初就按照同步规划、同步研发、同步布局的原则,积极推进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东风裕隆公司董事长周文杰表示:“有东风集团和裕隆集团作为坚实的后盾,有台海两岸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东风裕隆将以独步全球的‘智能科技’与超越期待的‘绿能科技’的双重优势,必将在五年之内进入第一阵营,一个更具朝气和魅力的大中华汽车品牌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