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东区在哪里
金东新区位于金华市区东面,与老城区紧密接壤。首期开发面积6.5平方公里,西起环城东路,东至规划中的二环线,北到金瓯路,南至丹溪路,是金华中心城市的副中心。
金东区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邻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南连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西接金华城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金东区交通便利,浙赣铁路复线穿境而过、03省道、330国道横贯全境,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和在建的甬金高速公路在境内均设有互通口。“无水港”的开通和“公共型保税仓库”的建立,打通了浙中西部地区出海的通道。全区电力、通讯设施完备,市场繁荣,仙桥花木城、金华汽车城和金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带来无限商机。
金东新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距杭州国际机场仅2小时,离义乌机场只有半个小时;三条高速公路(杭金衢、金丽温、金甬)均有出入口;330国道、03省道穿境而过;距中国小商品城义乌、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等城市均不到50公里,可资源共享。
二、为什么厦门地铁会被很多人吐槽没人坐?
国家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城市的发展,近几年厦门的发展也是很迅速,作为一个东部沿海城市,厦门有着很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而且厦门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很多人都会去厦门旅游一番,可是大家在去厦门旅游的时候,都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宁愿去挤公交,也不愿意去坐地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一下吧。
厦门地铁1号线全程30.3公里,几乎每1公里就是一个站点,这对于高速地铁来说,刚发动就等于要停车了。这对于乘客来说,明显体验不佳。大多数时候,大家去做地铁却觉得空荡荡的,入口处和出口人非常少。反观BRT,分分钟挤爆的节奏。
网上很多人分析,厦门地铁1号线不到厦大、不到轮渡、不到火车站、不到湖里老城区、不到机场、不到集美老城区、不到杏林老城区,统统这些人流大的成熟的地标性位置都没有经过,地铁1号线经典的合理走向是:厦大始发,经过思明南路到轮渡站,接下来经过开禾路口到思北站,公园东路站,将军祠站,火车站再然后走嘉禾路去机场。
厦门它的人口已经超过了400万,为了有效的缓解地面上的压力,厦门也早早的开通了地铁,可是在开通地铁后却一直出现和冷清的状态,甚至可以用门口罗雀来形容,有的时候还没有乘坐公交的人数多,车厢内部空荡荡的,有的车厢甚至都没有人坐,相反厦门的公交就很拥挤了,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去挤公交也不愿去坐地铁呢?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坐地铁吗?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如公交车方便,因为在厦门随处可见BRT公交车站,BRT公交车站在其他城市都能够见到,但是在厦门就不一样了,厦门的地铁线路跟公交线路已经重叠了,也就是说地铁能到达的地方,BRT公交都能够到达,而且BRT公交比一般公交要快,所以在速度上并不会比地铁慢很多,而且价格也比地铁便宜很多,因此大家也不愿意去坐地铁了。
不仅如此,有很多的居民反映到,只有地铁线路覆盖面积很广,才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厦门的地铁建成数量很少,而且地铁的站点分布的也不合理,有的时候去地铁站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去地铁站的路上比坐地铁的时间还要多,这样还不如直接做方便快捷的BRT快速公交呢,也就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很多人宁愿去挤公交,也不愿意去坐地铁。
三、去恩施大峡谷玩,大家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旅游分享啊!急需要,在线等。
我去玩过,给你分享一下我的路线吧。第一天,我上午或者中午到恩施,先去玩的土司城(50元),然后去的龙鳞宫(50元),都在城郊,然后因为我对恩施历史风貌比较感兴趣的,就去游览了恩施的老城,花了半天搞定。下午找了个本地餐厅吃点恩施的菜肴,晚上沿着恩施的亲水走廊走走,欣赏了恩施风雨桥夜景(廊桥建筑)。第二天,建议先去腾龙洞,(大峡谷景点比较累,留在最后一天),如果去腾龙洞,就不必去龙鳞宫了,都是洞穴。腾龙洞回来已经是下午,晚上有时间,可以逛逛恩施的超市。恩施的茶叶,药材不错,可以酌情购买。第三天,大峡谷,无以伦比的风光,山体变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绝壁、瀑布、原始森林,美不胜收,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呢,往返4小时加景点观光5小时。一共9小时,一定穿舒适的鞋子,做好腰酸腿疼的准备。
四、烽火战国拓荒新城和老城用一个资源?
不是的,分城除科技于主城共享只外,其他都是独立的,资源也不能共用,只能用运输兵种在城于城之间互运。
五、上海松江、张江、临港新城,这几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环境更好,更适合生活?
我跑了上海大部份地方,最好的就是松江新城的环境了.公园多,河水清澈,公路又宽.人口密度也小.绿化和空气都很好!不过老城区就不行了!
六、徐州市未来几年的规划是什么样子.
徐州过去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今,这里又成了商家必争之地,在徐州市“十一五”的规划中,地跨苏鲁豫皖四省的“徐州都市圈”的蓝图夺人眼球。
走进如今的徐州城,通衢大道、车水马龙,著名的淮海路、中山路两侧商铺林立,处处都能体会到大城市的感觉,中央、苏宁、五星、苏果、金鹰、王府井……可以说南京有的,徐州基本都有,有些南京没有的,这里也有。
徐州市商贸局局长王广宪称,徐州中心商圈在其周边城市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与之相提并论。“去徐州买衣服!”“到徐州买家电!”已经成了宿州、淮北等周边城市百姓的口头禅。徐州市城调队的统计曾经显示,宿迁、连云港、宿州、枣庄、淮北、商丘以及济宁等地的消费者占据了徐州消费的半壁江山。安徽、山东、河南等周边城市纷纷“弃”合肥、济南、郑州等省会城市而“投”徐州。王广宪局长笑称:“徐州以前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可是商家必争之地呀!”
2003年,江苏省提出了建设三大都市圈的概念,南为苏锡常都市圈,中部是南京都市圈,北部是徐州都市圈。从地理位置上看,徐州拥有作为大都市的独特条件:徐州南至南京350公里,北至济南320公里,西至郑州380公里,东至连云港230公里,就连离得最近的淮安,距离也有220公里。毫不夸张地说,徐州周边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是一片开阔的空白地带,这个地带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城市。这就为徐州都市圈的构想提供了有力的地理保证。
由于跨越苏鲁豫皖4省,徐州要做核心城市,自然有人不服,尤其是山东济宁,提出了“济宁都市圈”的概念,公然向徐州叫板。
面对对手的挑战,徐州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徐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赵军认为,都市圈的范围地跨4省,不可能靠行政手段来推动。
因此,徐州提出“都市圈”规划时,不是口气强硬的“打造”,而是:“培育、发展、协调”。即:突出对产业、劳动力、政策环境等发展要素的有序培育、择优培育和重点培育,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深化对城镇布局、交通网络、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协调。
据赵军介绍,徐州“十一五”期间将在老城的东南面打造一个新城区,新城区东起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西抵拖龙山,南临连霍高速公路,北接古黄河风光带,规划用地50平方公里,将来可以容纳50万-80万人口。新城区建设包括以下几块:一个是行政中心,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搬到那里办公,靠行政中心的南移拉动新城区建设。另一个是商务中心,另外,在5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当中,还规划了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区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园区,以此来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新城区建成后,徐州的城市规模将进一步做大:目前徐州主城区居民人口是167万,2010年,主城区人口预计将增加到200万人。
在做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徐州着重在提高城市功能和城市服务水平上下工夫。“十一五”期间,徐州的教育、医疗、商贸、文体娱乐等设施将不断完善。
正是由于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徐州才能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流,“到徐州求学”成为了众多书生的理想;“到徐州看病”成了很多病人的共识;“到徐州看两汉文化”成了很多游客的爱好。徐州也因此进一步形成了核心城市的凝聚力。
建设徐州都市圈,徐州人的决心非常坚定。市委书记徐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列举了建设徐州都市圈的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城市化和区域共同发展;第二,对“做大做强”徐州,增强徐州集聚能力,提升徐州的综合竞争能力,是个很好的机遇;第三,有利于徐州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跨越式发展。
徐鸣认为,要建设一个跨越4省的都市圈,就必须有一个包容的胸怀,徐州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加强同周边城市的合作。
徐鸣扳着手指告诉我们,徐州现在在做三件事情:一是与周边省市一起,建立一个徐州都市圈的交通大枢纽。“十一五”期间徐州至郑州的电气化铁路将正式投入运营,京沪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也将进行,徐郑、京沪铁路客运专线将不再“纸上谈兵”。此外,徐荷铁路,徐枣(枣庄)、徐丰沛(丰县、沛县)、徐济(济宁)、徐宿(宿州)、徐淮(淮北)等一大批区域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彻底拉近徐州与周边地市的距离;第二,旅游资源的共享上要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将徐州的两汉文化旅游、连云港的海滨旅游、商丘的古城旅游、台儿庄大战的军事旅游等连接成一条条旅游线路,以整体优势吸引全国游客,做大徐州都市圈的旅游业;第三,在企业投资的相互渗透上进一步做工作,盘活整个徐州都市圈的经济。
徐鸣还告诉我们,2006年上半年,徐州都市圈论坛将在徐州召开,届时,他们将向枣庄、商丘、连云港、宿州等周边城市发出邀请,一起加入到论坛中来,共同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据徐书记介绍,徐州目前已经和周边城市有了很多合作:去年刚刚和宿州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近期还将和安徽交通厅合作,推出徐州都市圈的快速交通规划,和河南方面合作的夔河治理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正是这些交流与合作,使得周边城市与徐州的联系更加紧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的徐州正以包容一切的气度、以王者的姿态和开放的胸襟描绘着“徐州都市圈”的美好蓝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