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莞深城际铁路的交通线网
为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增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引导城市群健康发展,促进大珠江三角洲优势整合,自2000年7开始,我省开展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
九易其稿,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规划》于2002年1月、2003年7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于2003年8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在铁道部编制的《铁路网中长期规划》中,也提出了建设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圈、长江三角洲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1、目标
建设连接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与港澳相衔接,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协调,布局合理,通达性强,放射线和环形相结合,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2、线网规模
至2020年,规划的线网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广州至深圳、广州至珠海为主轴,放射与环状相结合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架构,实现珠江三角洲地级以上城市通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全长约586公里。其中:
广州―珠海主轴线长约117.5公里;
广州―深圳主轴线长约132.5公里;
广州―肇庆放射线长约109.7公里;
中山―江门放射线长约28公里;
东莞―惠州放射线长约75公里;
顺德―东莞联络线约59.6公里;
中山―虎门联络线约64公里。
3、技术标准
珠三角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区域性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方便旅客的往来,体现时空效益,因此,考虑采用较高的速度。主要考虑如下三个速度层次: 正线数目:双线
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
旅行速度:大于50公里/小时
最小曲线半径:1200米,特别困难时400米
线路最大纵坡:30‰
普速城际线标准主要适用于中心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广州至佛山段,该段实际上已经是地铁线。 正线数目:双线
最高速度:200公里/小时
旅行速度:大于150公里/小时
最小曲线半径:2800米,特别困难时1400米
线路最大纵坡:20‰ 正线数目:双线
最高速度: 300公里/小时
旅行速度:大于220公里/小时
最小曲线半径:5000米
线路最大纵坡:20‰
快速、高速城际线主要考虑应用于广深、广珠、深珠之间的交通联系,目的是将广州、深圳、珠海用高速线互相联系起来,方便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三个最主要的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穗、深(港)、珠(澳)经济一体化进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由两条主轴线(广州―珠海、广州―深圳)和联络线(中山―虎门)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主骨架,使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覆盖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环珠江口核心地区,有效地缓解该地区的交通紧张状况,争取在2010年前建成轨道交通约375.7公里,总投资约784.5亿元(尚待通过优化设计等方式及措施降低造价,下同),具体项目包括:
广州―佛山段33.7公里,投资约147亿元,单位造价43620万元/公里(现为地铁方案,已向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上报项目建议书);
广州―珠海段长145.5公里(含中山至江门支线约28公里),投资预估算总额231.5亿元,单位造价15911万元/公里(已向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上报项目建议书);
广州―深圳段长132.5公里,投资预估算总额287.2亿元,单位造价21675万元/公里,目前正在着手开展前期工作;
中山―虎门段长64公里,投资预估算总额118.8亿元,单位造价18563万元/公里。
京广线铁路图
线路呈南北走向,串联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为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纵。京广线北起北京,南止广州,横贯我国中部,途径京、冀、豫、鄂、湘、粤省市,沿途经过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重要城市。
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广州市的国家Ⅰ级客货共线铁路,一共249站点,总长2294千米。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建成通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原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合并成京广铁路。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广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运营速度140千米/小时。
2008年铁路春运,受雪灾影响,京广铁路一度陷入瘫痪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广铁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铁路干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