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日本鬼子开的三轮摩托车,就那种右边有一个车斗,可以做人的那种。

万里旅行网 2023-02-18 19:37 编辑:yyns 188阅读

一、电视剧中,日本鬼子开的三轮摩托车,就那种右边有一个车斗,可以做人的那种。

偏三轮

国人俗称“鬼子车”,其实在很多抗日题材影片中都能看到日军的单边三轮摩托车,一般影视剧中的道具都是用老式长江750摩托代替,但实际日军在二战时使用的这种摩托车性能非常强悍,别被抗日神剧忽悠了,下面科普一下日军在战场上使用的军用摩托。

其实抗战神剧根本没有还原历史,毕竟这种摩托车已非常稀有了,现在已经是古董级的了,日军全面入侵中国,并由此受到来自美国、英国的制裁,日军使用的美军福特卡车、哈雷摩托、英军的威克斯装甲车和法国雷诺坦克被禁止出口。日军大本营将日本国内主要商社集中分配研发任务,由此开启了日本丰田、三菱、中岛(富士)等工厂生产汽车的序幕,其中,日本关东军急需的各型摩托车的生产,由兴东贸易商引导,通过增资(主要资金来源于日军)向美国哈雷公司购买全套的生产图纸和设备,以及足够生产190台整车的套件。

在此前的2年,日本一些商贩就有意国产摩托车,日本内燃机公司曾经组装过一台排量为1200ml的两轮摩托,但因为可靠性不佳,动力储备不足而没有引起日军的兴趣,通过进口散件组装的哈雷摩托在成本下降3成后,反而引起日军大本营对哈雷国产化的兴趣,根据日军相关部门要求,自产的哈雷摩托禁止使用任何进口部件,尤其是发动机缸体、活塞以及传动链条必须为自产。

抗日神剧里坑人啊!真正的鬼子三轮是仿哈雷的‘陆王’,右驾驶的,左边带挂斗的。一群脑残的导演误导了多少人呀!

你想问什么

你想问啥

二、三轮摩托果然更酷!斗风倒三轮不输标致,长江偏三轮也复活了

三轮摩托果然更酷!斗风倒三轮不输标致,长江偏三轮也复活了

乘用版摩托车大多都是两轮设计,正三轮摩托车往往就是比较低端的货运版,这在国内街头早已经不稀奇了。但是除了正三轮摩托车之外,其实还有多种不同的三轮设计,在近日大火的重庆摩博会上,多家国内摩托车厂商带来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潮国货。其中斗风车业带来了一款很炫酷的倒三轮摩托车,命名为斗风D1,车头采用两轮设计,后面则是单车轮。

这款斗风D1的外观颜值效果不输给标致metropolis400,前轮四根减震器很霸气,中间搭载了大尺寸LED大灯,两侧还额外增加了LED灯带,再加上黑色挡风玻璃,整个车头显得很厚重,更像是巡航旅行车的风格。侧面超大面积踏板开起来就很舒适,座位支持两个成年人乘坐,后面还有实用的小靠背,总体来看这款斗风D1的颜值回头率足够高。

比较遗憾的是这款斗风D1采用了电力驱动,说白了就是电动摩托车,可以选择3kw与5kw两种不同的功率版本,动力表现比普通的电动车更强一些。四组锂电池可以带来足够强的续航能力,充满电之后续航200公里不在话下,采用皮带传动效率很高,而且这款车可以挂摩托车牌照,完全属于机动车范畴,在一些地区是可以上高速的。

除了斗风D1倒三轮之外,长江品牌也复活了偏三轮摩托车,就是经典的长江750,这款车在老一辈车迷心目中知名度非常高,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座驾,敞篷的副驾驶足够炫酷。如今复活之后的长江750搭载了春风650cc排量发动机,这台双缸发动机的极限输出可以达到52千瓦,也就是超70马力的水平,峰值扭矩62牛米也很靠谱,水冷散热模块可以应付长途驾驶需求。

全新长江750的前轮搭载了320mm大尺寸蝶形刹车盘,三活塞卡钳带来的制动效果足以让人放心,车头有复古造型机械式仪表盘,不过下半部分增加了液晶数显功能。20升容量的油箱估计无法带来很长的续航里程,不过燃油车不用担心续航,到处都是加油站,真不行带个副油箱就能解决。

总结上面这两款三轮摩托车,斗风D1作为电动倒三轮,可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特立独行的消费观念,长江750偏三轮则能够满足老一辈车迷怀旧的情愫,这样的小众化摩托车也许会成为常态化,因为现在摩托车已经不是纯粹的交通工具了,而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的是骑行体验,这或许就是广大国产摩托车品牌的出路,打造越来越个性化的产品,努力活下去。

问题来了,你觉得三轮摩托车帅吗?欢迎在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关注孔明有惊喜,小编在手随便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严禁转载抄袭,欢迎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哈雷摩托怎么样啊

哈雷摩托 开放分类: 摩托车、哈雷 目录 哈雷摩托的简介 哈雷摩托的发明 哈雷摩托的历史 哈雷车主俱乐部 哈雷摩托的简介1903年,William Harley和Davidson 三兄弟在密尔沃基创建了的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哈雷戴维森机车公司,100 多年来,它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萧条、罢工、买断和回购、国外竞争以及市场变幻的重重洗礼,但它经受住了所有考验。哈雷戴维森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慢发展的步伐。 一个世纪以来,哈雷得理念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密尔沃基摩托车的形象在全世界车迷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狂热地忠诚于 V 型双缸驱动的机车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 公司被《福布斯》杂志提名为年度最佳公司及 400 名最佳公司之一,并且哈雷连续跻身于美国十大最著名品牌。哈雷摩托的发明最初的哈雷是在1903年由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在一间小木屋里“攒”出来的,并以两个人的姓氏命名为“哈雷―戴维森”。这之后,哈雷从新英格兰地区开始发展,1912年第一次出口日本,一直拥有稳定的顾客群,现在已经销售到200多个国家。近年来美国经济滑坡,消费能力大减,哈雷的年销量却以15.7%的比例增长,2001年的纯利润超过4亿美元,订单已经排到了2005年。 哈雷摩托的历史哈雷传奇式的发展总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联系在一起。1905年的独立日,一位车手骑着哈雷摩托赢得了芝加哥市举办的车赛。从此,哈雷的销量渐渐上升,生产规模渐渐扩大,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自己的分销处,同时开始生产警用摩托。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哈雷抓住时机,以战场为市场,生产了约2万辆军用摩托,获得了可观的利润。1918年,一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盟军下士罗依・霍尔茨就是骑着一辆哈雷,第一个进入德国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哈雷又一次搭上了军火工业的快车,开始跃进式的发展。到二战结束时,哈雷共生产了9万辆WLA型军用摩托。哈雷摩托与美军朝夕相处,已经成为这些军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当他们回到祖国,再次见到熟悉的哈雷摩托,内心的激动是不难想象的。哈雷寄托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激情,他们也成为哈雷最忠实的支持者。 从创立之初,哈雷一直致力于在机械、外观等各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提高哈雷的品质,并通过开发多种服务项目,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哈雷从初期的单排气管摩托车到双排气管,从500毫升发动机到1200毫升或更大排气量的发动机,从三档变速到四档变速,还不断引入液压减震器、电子点火器等新技术,玻璃纤维、铝合金等新材料,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新的系列产品。1907年,哈雷制造出了第一台V型双缸发动机,较之于传统单缸发动机,它能为摩托车提供两倍的动力。20世纪20年代,哈雷在体育竞技和实用相结合的道路上,一方面开发出时速达85―100英里的比赛用摩托,一方面又开发出带斗的警用三轮摩托和家用的小型摩托。这种方式使哈雷平安度过了经济大萧条。 哈雷摩托既有几万美元的高档型,也有几千美元的低档型,还提供租赁服务,所以谁都消费得起。除了摩托车,哈雷还为车迷开发了各种二线产品:帽子、头巾、内衣、袜子、夹克衫、靴子、钱包、打火机等各类服饰,让哈雷迷们可以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副武装。 哈雷的服务也一直做得十分到位。哈雷从1917年7月开始为美军专门培训维修哈雷摩托车的机械师,而到了和平时期,哈雷就转为主要培训民用摩托车的机械师。哈雷的租赁服务不止出租一辆摩托车,还提供头盔、雨衣、小件寄存和24小时紧急援助服务。在哈雷的官方网站上,还帮助消费者制定预算和贷款计划,提供财务及保险咨询服务。 哈雷的成就,固然有它的经营者善于抓住商机,不断进取的一面,更深层次的,是经过百年的岁月沧桑,哈雷浓缩了激情、自由、狂热等诸多品格,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如同一群在社会生活中左冲右突的困兽,但他们最终在哈雷那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那种纯金属的坚硬质地,炫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门所带来的轰响,甚至烫人的排气管,都让他们疯狂。为了与狂热、叛逆、不羁的风格相配,他们从此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破了边的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身体上刺着哈雷的标志,也给社会带来冲击和震撼。对他们来说,这甚至比遵纪守法更能表达爱国精神。 80年代后的美国,“嬉皮士”们早已不见踪影。但哈雷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1983年,哈雷车主俱乐部成立,使哈雷迷们更加亲密。到了2002年,成员已超过65万。 哈雷也在不知不觉中,由叛逆群落向主流社会渗透。特别是90年代后,白领人士面临日益增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越来越渴望有一种可以释放和解脱的方式。这时,哈雷当然是首选。扔掉西装革履,穿一身“哈雷服”呼啸而过,如同纵马驰骋,真切地触摸大自然的灵魂,远比坐在密闭的轿车中过瘾。但是,他们这种放纵很不彻底,身上的刺青是贴上去的,摩托车也许是租来的,只是愿意在短时间内远离尘嚣。“9・11”后,哈雷迷们的呼啸又有了新的含义。不少人身上的刺青多了一面美国国旗,车后座上也往往插一两面星条旗迎风飘扬。“9・11”后的每一个节日,美国政府为安全起见,都会劝告国民不要聚集。哈雷迷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不但要为哈雷100周年举行大规模的活动,而且活动要从今年7月开始持续14个月,以一副满不在乎的昂扬姿态面对恐怖主义。文章开头提到的摩托车队,就是他们纪念活动的序幕。现在,哈雷已经正式开始了路上展示活动,全球的哈雷迷们纷纷集中到悉尼、东京等10个城市,齐齐把自己心爱的摩托车开到路上,就像是流动的哈雷博物馆。明年,哈雷迷们还要从美国的西北、西南、中南和东北四个方向分四路驾车驶向哈雷的家乡密尔沃基,于2003年8月27日集合,开始为期3天的盛大的庆祝活动。1993年,哈雷90周年庆典时有10万人参加,1998年95周年时有14万人参加,明年的庆典预计约有20万人参加。 哈雷车主俱乐部为了加强与客户之间的紧密沟通和互动,在1983年,哈雷创立了哈雷车主俱乐部,英语简称为H.O.G,当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方式,使会员之间可以更便利地分享他们驾乘哈雷摩托车的经验与体会。随后这一由哈雷企业赞助的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到2001年,H.O.G全球各地的分部已达1200个,66万个会员遍布115个国家。无疑,H.O.G创造了一种哈雷亚文化,将消费者、摩托车和哈雷公司连接在了一起,消费者追求驾驶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哈雷摩托车,最终转化成为对品牌的忠诚。如今从企业主管、银行家,到知名影星如何诺史瓦辛格、名脱口秀主持人伙蓝诺等,均是哈雷俱乐部的成员。随着时间的流逝,哈雷―戴维森还会被美国人赋予更多的精神含义。就如它的广告语所说:路从这里开始,没有尽头。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 2. 3.

八个字:

性能超群,价格惊人

相当牛 好多明星都喜欢它 中国的胡军就用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