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和山地车的区别
山地车与公路车的区别:轮胎不同、车把不同、车架不同、重量不同、速度不同、刹车不同、功能不同、减震器不同、变速齿轮不同、零件组合不同。
轮胎不同:公路车的轮胎大多在20毫米以下,山地车的轮胎通常在19毫米以上。山地车轮胎比公路车轮胎更厚,胎面更宽。公路车轮胎比山地车的车轮胎更薄,胎面花纹更少。
车把不同:为了在崎岖的山区骑行并追求控制,山地车使用更宽的车把,而公路车追求速度,为了减少风阻,车把更窄。
车架不同:山地车考虑的是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车轴粗而结实,而公路车则注重踏板刚性,车架细长,车轴精致。
重量不同:山地车的重量可以达到12.5公斤,而公路车的最大限量是10.5公斤。山地车相对于公路车来说更重。
速度不同:公路车的挡位一共22挡,适合比赛使用。山地车注重操作性,不追求速度。所以从速度上来看,公路车更快。
公路车介绍:
公路自行车(CyclingRoadbike)是自行车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目。比赛时所有运动员位于起点线集体出发,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顺序排列名次。
公路自行车最初起源于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但只包括个人赛。1912年,奥运会设立了公路团体赛,并被列为比赛项目。1984年,女子公路个人赛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公路自行车最高组织机构是国际自行车联盟,成立于1900年4月15日,总部设在瑞士洛桑。中国的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1959年成立于北京。
山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最直观的区别?
一般来说,公路车应该使用弯把(羊角)或者记时把(牛角),具有变速功能。其后飞变化范围很小,大盘齿数很多。大盘通常为两片,最近有流行3片的趋势。公路车注重的是速度,追求轻量化。公路车的刹车系统是很古老的夹器,只有一个固定轴。
山地车一般使用26的车轮,轮胎较宽,通常具有减震系统和变速系统。山地车的齿比变化范围较大,便于爬山和下坡。山地车对强度的要求很高。最早的山地车使用吊式刹车系统,后来出现的V型刹车提供了更好的制动性能,现在最好的制动系统是从摩托车引进的盘式制动器,或者说碟刹。山地车通常使用3片牙盘。山地车通常使用直把和燕把。
就区别而言,公路车通常比较纤细(近年基于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车架比较粗壮),而山地车比较结实。山地车的车架角度很有讲究,而公路车的角度是差不多的。山地车的车轴比较粗壮,而公路车的车轴比较精致。山地车的轮胎通常在1.9以上(特殊赛道下可能会选用1.5),而公路车的轮胎宽度多在20毫米上下。
事实上,公路车和山地车除了都是自行车,大致结构相似,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山地自行车各方面技术指标更严格和所采用的材料也更好;像车架,采用的材料都是比较好的而且防震;重要的是此类自行车结实。
山地车:体形壮硕,轮胎厚、大、宽,钢架粗大,带有减振,质量大; 公路车:体形纤细,轮胎细、小、窄,钢架细小,质量轻。
一个是走山地的,一个是走公路的
主要看轮胎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其主要特征是:宽胎,直把,有前后的减震,骑行较舒适。宽而多齿的轮胎提供抓地力,有减震器吸收冲击。近些年来前减震的应用成为标准,前后减震的车辆越来越普及。一些山地车开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扬的把横却成为了时尚。
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行时不必选择道路,无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骑车者可以在各种路面环境上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
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具有缓冲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轮胎,牢固结实、材料钢度大的车架,不易疲劳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都使山地车更加适合与爬山越野、郊游旅行。
山地车,车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27速现在还有30速的。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
长途骑行,应适时变换调速器,充分发挥山地车的特长。一般来说,应以脚下略感有力为宜,若觉得有点“空”,就应马上换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应及时换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术,骑上山地车的感觉简直就象个国王,在我们这个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度里,山地车可算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大哥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