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梦想
梦想到底是用来实现的,还是仅仅挂在嘴边?
冯静一上来的一段文字就很“抓人”:
The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这名字既令人望而生畏,又足以勾魂摄魄。一眼万年,我无法抗拒想要靠近的冲动。徒步前往的念头一经闪现,朝圣般的热情便不可救药地燃烧起来。多年独自旅行的经历练就我对盲目乐观本能地戒备,我谨慎地措辞,发出给Paul(她的教练)的第一封邮件,坦陈想要徒步难抵极的愿望,以及自己尚未掌握任何相关技能的情况,请他评估此事有几分可行。收到答复之快出乎意料——“静,跟我说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2、悉心研究与借鉴
每一个竭尽全力试图抵达梦想彼岸的人都曾历经磨难。尽管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似乎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冯静会要求他的向导(同时也是教练Paul)挨个讲曾经带过的客户,留心记录Paul对他们的评价,还会跟Paul讨论传说已久的100多年前英雄时代的探险南极的故事。
冯静会对这些前人经历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剖析,抽丝剥茧后不断修正观点。写日记是她每天临睡前最后的任务,满脑子都是需要改进的事项。
【真让人敬佩,她真的明白——原来每一场成败皆非偶然,早在出发前就有迹可循。】
3、认识自己
性格就像种子,如何生长由基因、环境和经历共同塑造。经历一些事情,有了历练,塑造全然不同的自我,又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冯静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仅仅是鸡汤,因为她的行动让每一句话都实现。能做到!真好……】
4、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静问:“那些最终没能完成的人,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
Paul答:“没有准备好……”
——“哪方面没有准备好?”
——“太急了,人们通常想要的远征就像速溶咖啡,立等可取。”
【我读到这里时瞬间觉得这两句对话,真的好值钱。这里“远征”可以换成成功、财富、自由、幸福以及想要的事情。我们都太急了】
5、为什么非要“难抵极”
Paul说:“别想难抵极,去远征南极点吧”
静答:“南极点很好,如果没有难抵极”
——为什么想去(难抵极)?
——那里是真正的南极!
“南极点太热闹了,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一年到头都有人。虽然也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但这种魅力太张扬,太直白,没有让人回味的余韵,我心里的南极不是那样的。如果从没有人到过难抵极,我也不会感兴趣。可谁叫苏联人留下个小木屋。那个词怎么说来着?侘寂(wabi-sabi)之地,令人敬畏。”
6、那些冯静说的,值得只字不差记住的片语关于目标:过于宏大的目标,往往令人在漫长而艰辛的追逐中迷失。【但她没有迷失】冷静与勇气: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反正躲不过,索性战斗吧。风险与审慎:安全撤离是比上路更重要的事。练习与实践:在最接近实战中进行练习——训练,不是在健身房里那种,而真的到雪地里,吃住都在这里。难而正确的事:先经历痛苦,才能获得长期的回报——得先做好多不想干的事儿才能换点儿特想要的吧。凡事勿过度:付出并不必然导向期待中的结果,努力可能转化为失败、教训。——凡事勿过度。知易行难,不碰壁有时候并不清楚度在何处。
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