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泾源老龙潭旅游指南
水土严重流失,河道变成了沟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作为黄河二级支流的泾河在我国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有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今天,泾河及其支流却面临着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体污染和河流干涸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当地和下游的生产生活和持续发展。
泾河源头
位于宁夏泾源县老龙潭的泾河发源地。
老龙潭位于泾源县城南约20公里处,攀爬几级石阶,向山上走去,路边垂柳、青松掩映,行走几十米,来到一个洞口,洞很浅,长仅二三十米,高约2米,路面湿滑,仅容一人通行。穿过洞右拐,一个小水坝映入眼帘,便是老龙潭。河水从两山之间的小峡谷中流出不远,小水坝将其拦腰截住,经过闸门,河水像瀑布一般泻下。潭内水面平静、清澈见底,四周的山头倒映其中。
老龙潭水坝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而之前这里可能是一个堰塞湖状的水潭。一名村民说,之所以叫老龙潭,是因为这里山势陡峭,水潭幽深,人们认为这里有龙王居住。
泾河流量10年减少60%
泾河有两个本源,老龙潭是南源,北源位于宁夏固原大弯镇,两源在甘肃平凉八里桥汇合,向东南流经泾川县,在杨家坪流入陕西长武县,向东南在陕西高陵县注入渭河。泾河全长455.1公里,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流经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
2. 泾源县旅游景点老龙潭
有水但水很少了
水土严重流失,河道变成了沟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作为黄河二级支流的泾河在我国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有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今天,泾河及其支流却面临着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体污染和河流干涸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当地和下游的生产生活和持续发展。
泾河源头
位于宁夏泾源县老龙潭的泾河发源地。
老龙潭位于泾源县城南约20公里处,攀爬几级石阶,向山上走去,路边垂柳、青松掩映,行走几十米,来到一个洞口,洞很浅,长仅二三十米,高约2米,路面湿滑,仅容一人通行。穿过洞右拐,一个小水坝映入眼帘,便是老龙潭。河水从两山之间的小峡谷中流出不远,小水坝将其拦腰截住,经过闸门,河水像瀑布一般泻下。潭内水面平静、清澈见底,四周的山头倒映其中。
老龙潭水坝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而之前这里可能是一个堰塞湖状的水潭。一名村民说,之所以叫老龙潭,是因为这里山势陡峭,水潭幽深,人们认为这里有龙王居住。
泾河流量10年减少60%
泾河有两个本源,老龙潭是南源,北源位于宁夏固原大弯镇,两源在甘肃平凉八里桥汇合,向东南流经泾川县,在杨家坪流入陕西长武县,向东南在陕西高陵县注入渭河。泾河全长455.1公里,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流经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
3. 泾源老龙潭的水从哪里来的
泾河系中国陕西省渭河最大的支流。本源有二∶南源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北源出於宁夏固原大弯镇。两河在甘肃平凉附近汇合后折向东南,至陕西长武县亭口附近先后纳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形成辐射状水系,在陕西高陵县附近注入渭河。
渭河,中国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 潼关县汇入黄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4. 泾源老龙潭景区介绍
一、湟水
湟水是黄河上游左岸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大坂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境,于甘肃省永靖县汇入黄河,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863平方公里,其中约有88%的面积属青海省,地质条件复杂。
二、白河、黑河
白河(又称嘎曲),黑河(又称墨曲)是黄河上游四川省境内的两条大支流,位于黄河流域最南部,流经川北若尔盖高原,两河分水岭低矮,无明显流域界,存在同谷异水的景观,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称“姊妹河”。白河长270公里,流域面积5488平方公里。黑河长456公里,流域面积7608平方公里。
三、洮河
洮河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于甘肃省永靖县汇入刘家峡水库区,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按沟门村水文站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年输沙量0.29亿吨,平均含沙量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在黄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仅次于渭河,居第二位。
四、清水河
清水河发源于宁夏固原开城乡境,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县汇入黄河。河道长约260公里,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
五、大黑河
大黑河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隅,是黄河上游末端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境的坝顶村,流经呼和浩特市近郊,于托克托县城附近注入黄河,支流长236公里,流域面积17673平方公里。
六、窟野河
窟野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的巴定沟,流向东南,于陕西省神木县沙峁头村注入黄河,长242公里,流域面积870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7.47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36亿吨,平均含沙量高达182公斤每立方米,是黄河平均含沙量的6.4倍,是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有严重影响。
七、汾河
汾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纵贯山西省境中部,流经太原和临汾两大盆地,于万荣县汇入黄河,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最大河流。汾河流域面积占山西省面积的25%,地跨47个县市,人口917万,耕地1760万亩,分别占全省人口的37%,耕地的30%。许多重要工业城市,如太原、榆次、临汾、侯马等,集中分布在汾河的两大盆地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八、无定河
发源于陕西省北部定边县境,流经内蒙古伊克晤盟乌审旗境,流向东北,后转向东流,至鱼河堡,再转向东南,于陕西清涧县河口村注入黄河,全长491公里,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15.3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2.17亿吨,平均含沙量141公斤每立方米,输沙总量仅次于渭河,居各支流第二位。
九、渭河及其支流泾河,北洛河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个源头,南源出于泾源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弯镇。两河在甘肃平凉八里桥附近汇合后流经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在高陵县注入渭河,全长455公里。渭河位于黄河腹地大“几”字形基底部位,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年径流量100.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5.34亿吨,分别占黄河年水量、年沙量的19.7%和33.4%,是向黄河输送水、沙最多的支流。北洛河,也称洛河,古称洛水或北洛水,为黄河二级、渭河一级支流,河长680.3公里,为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河源分三支:西支为石涝川,中支为水泉沟,东支为乱石头川,在吴旗汇流后称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
十、洛河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至河南省巩县汇入黄河,河道长447公里,流域面积18881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34.3亿立方米,年输沙量0.18亿吨,平均含沙量仅5.3公斤每立方米。
5. 泾源老龙潭名字由来
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具体如下:
1、渭河。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2、泾河。
是渭河一级支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即黄河二级支流。
它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湾镇,于高陵县陈家滩注入渭河。
3、沣河。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
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
4、涝河。
发源于秦岭梁的静峪脑,源出涝峪,河长43.8公里,集水面积346平方公里,(一说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 )年总径流12786万立米,最大流量904(1957年7月16日)秒立米,最小流量0.37秒立米。
5、潏河。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
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皂河,向西则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
6、滈河。
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石砭峪,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292平方公里。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滈河绕西安之南。
7、浐河。
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是灞浐水系的最大支流,流经西安灞桥区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全长70公里。浐河绕西安之东。
8、灞河。
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63.7平方公里,据史载,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
6. 泾源县老龙潭介绍
泾河系中国陕西省渭河最大的支流。本源有二∶南源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北源出於宁夏固原大弯镇。两河在甘肃平凉附近汇合后折向东南,至陕西长武县亭口附近先后纳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形成辐射状水系,在陕西高陵县附近注入渭河。
渭河,中国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 潼关县汇入黄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7. 泾源老龙潭景区门票多少钱
泾水有南北两个源头,北源头从甘肃固 原县同牛营出,南流浙江,经隆德、平凉与 南源会,南源从化平县西南大半山出,东北流会北源,东南流到泾川县,入陕西境内,经 长武、邠县、淳化、醴泉到高陵县入于渭水,泾水清,渭水浊,世称泾清渭浊,《尚书•禹 贡》中认为泾属渭油,《诗•邶风》认为泾以渭浊,提堤其扯,《周礼职方》认为正西日雍 州,其川泾讷。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