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郎织女景区门票多少钱少钱
大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以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东起贺江,西至207国道,南起207国道故道,北至乐山站,总面积40平方公里。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批批复成立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也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湘、桂、粤三省交界处,距贺州市区约30公里,距桂林市230公里,距广州254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3%,负氧离子含量为69120/cm3。奇藤异树品类繁多,峡谷、清溪、飞瀑随处可见、是一个天然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
大桂山植被繁茂,植物达50科250种。树木除人工种植的松树和杉树外,其余多为阔叶林种,如柯树、枫树、椎树、樟树等。这些树木枝繁叶茂,一棵棵、一簇簇、一片片,汇成随山势起伏的绿色海洋;山风吹过,林涛呼啸。绿叶丛中,常有小鸟嘀啾;沟谷湿地,偶见野兽蹄印。山上和溪边,奇石怪树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一个1056米高的山峰上,生长着3000余亩的杜娟,到了四月的开花时节,漫山遍野的红花灿烂得如同满天光彩耀目的朝霞。有关专家称:有如此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森林生态资源的地方,在全省已为数不多。
主要景区景点有云栈湖山水、藤类世界、五马归槽瀑布、留羊顶、土匪窝旧址等。
云栈湖:是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湖水深约10米,清凉透澈,湖边的云栈阁设有茶座,供游人作途中休息或休闲娱乐。至于深山密林之小径,是游人探奇寻幽,领略山水真谛,自有一番情趣。
藤类世界: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藤类约有20多种,随处可见,最大的直径约25公分,最长的约3000米,形状更为奇特,有圆形、方形、扁形、三角形等。且部份藤类是国家特级保护的名贵药材,如鸡血藤、扁担藤等。象如此规模的藤类世界。
五马归槽瀑布:是由五条峡谷支流汇集而成,在五马归槽瀑布对面有一条小瀑布,它们犹如牛郎织女遥遥相望,所以也称为鸳鸯瀑布。瀑布高约30米。是桂东地区最高的瀑布,幽深、雄伟而壮观。
留羊顶:海拔1208米。是桂东地区最高的观景亭,终日云雾缭绕;这里蕴藏着一段神秘的历史文化传说。在这里,您可以鸟瞰波澜起伏的林海景致,欣赏蜿蜒盘旋的贺江风光。
绿林故地(土匪窝旧址):是解放前夕绿林好汉聚居的地方,门前沟壑纵横,星罗棋布,天然工事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五十年代初期,在解放军剿匪部队多次强烈攻击之下,绿林好汉最终被歼灭。因绿林故地神奇而险峻,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景区的门票门市价为75元,学生证价格为50元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39.7公里
起点:贺州市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10米,左前方转弯
2.行驶10米,左转
3.行驶140米,右前方转弯
4.行驶80米,过右侧的贺州广场东门约70米后,右转进入贺州大道
5.沿贺州大道行驶2.1公里,左转进入G207
6.沿G207行驶3.4公里,朝G78/广州/桂林方向,稍向右转
7.行驶90米,直行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610米,过乌泥洞约210米后,朝怀集/广州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840米,在入口,进入汕昆高速公路
10.沿汕昆高速公路行驶23.6公里,在步头/梅花/G207出口,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1.1公里,朝步头/梅花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207
13.沿G207行驶7.4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2. 牛郎织女文化园景区
1、交通:
本人觉得, 宁波 方特适合自驾,不适合坐车,因为班车什么的没有觉得特别方便,都是有距离的,虽然方特边上有一个新区汽车站,很多班车还是没有的。
到了 慈溪 客运中心后,可以坐公交车去方特,也可以打的过去,90左右。
2、住行:
方特在 慈溪 的一个郊区,叫 杭州 湾 新城 区,这次去已经发展的很不错了,虽然不是很繁华。到了 新城 区后,可以住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去。并且住的地方基本上都在一个叫世纪城的地方,离方特也很近的,并且吃的什么的很多。
3、方特一日游:
虽然方特开门时间在9:30,高峰期时,会提前开门。那天因为特殊原因,我们8:00多就出发了,已经有很多人到达。取了票后大概等了20-30分钟就开门检票了,所以九点左右就进园了。
进园后,我直接奔向丛林飞龙了(是一个木头做的过山车),坐的是第一班车。之后就在这附近的设施上玩了一圈。
第一个表演节目是《水漫金山寺》,是室内坐船过去的,一路上讲解喝雄黄酒到水漫金山寺的过程,唯一看点就是水漫金山一段,水漫一段时间很短。不用担心被水打湿,有玻璃会挡住,还是蛮震撼的。
《女娲补天》是重头戏,是3D效果,就是坐在一个15人的小车车上,然后带上眼镜,去跟女娲娘娘进入情节补天去。
《纵横华夏》也是3D效果,本来要等半个小时等下场,工作人员突然开门,乘着间隙跑进去的。这个讲述的是从远古到现在的一段历史,很适合小朋友们看看。
休息了一下,去了《千古绝恋》真人表演,讲师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嗯……自己感觉就这样………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看完孟姜女后去了边上景点,也是什么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旋转的座位,还是蛮喜欢的,也值得去一看。
其实,这些看下来,方特基本上玩的差不多了,有些什么儿童剧场,鬼屋,七彩王国,梨园情什么的没去。鬼屋是因为我真的很不喜欢,所以对我来说直接过,要玩的话它在丛林飞龙旁边。儿童剧场和七彩王国本人觉得没什么看点,就放弃了。还有什么蝶恋,讲述蝴蝶的,因为没有走好路,就错过了最后一场表演。听说感觉一般。
旺季的时候不通过预约玩那么多。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大家也可以选择,不一定非要没个都去,可以有一些取舍。
那时候玩好已经6点多了,这个时候广场上有游行什么的,也可以放松一下,看看表演什么的。
3. 牛郎织女纪念馆
2012年,鲁山县辖20个乡镇,四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居委会,527个村委会,38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27万人,总面积2432.32平方千米。
各街道乡镇人口分别为:露峰街道办事处人口3.81万,琴台街办事处人口4.817万,鲁阳街道办事处人口2.7435万,汇源街道办事处人口1.9232万,下汤镇人口3.5088万,梁洼镇人口3.7402万,张官营镇人口6.2038万,尧山镇人口2.0649万。
张良镇人口5.7054,张店乡人口4.146,辛集针人口5.6126万,磙子营乡人口7.1241万,熊背乡人口2.3055万,瀼河乡人口5.3522万,瓦屋乡人口4.3975万,赵村乡人口2.7625万,四棵树乡人口1.643万,团城乡人口1.448万。
仓头乡人口2.6653万,背孜乡人口2.6122万,董周乡人口6.1288万,马楼乡人口9.2万,昭平湖库区乡人口2.6689万,观音寺乡人口2.6883万。
扩展资料: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属平顶山市辖县。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县域面积2432.3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为沙河冲积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鲁山古称鲁阳,炎黄五帝时期,是我国史前三大民族集团之一——华夏集团的重要活动地域,昭平湖邱公城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自汉置县,唐始名鲁山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
这里曾孕育出春秋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现代诗人徐玉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境内有中国最古老的楚长城遗址,汉代名将张良、萧何、韩信的练兵、屯兵场,西汉冶铁遗址和唐代琴台遗址,还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元次山碑等。
鲁山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保存有豫西革命纪念馆、邓小平市场街等红色遗址。
鲁山还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织女故事”发源于鲁山。
参考资料来源:鲁山县人民政府网站-走进鲁山
4. 牛郎织女景区什么时候开放
一、河南省南阳市伏牛山区南阳牛郎织女传说是流传最久,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传说。河南省南阳市宝天曼伏牛山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石人山南麓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西峡龙潭沟瀑布群水石相依,风景独秀,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相传牛郎由于得到千年古牛的指点,与织女在这里相遇并相爱,从此过着和谐甜美的生活。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后,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凡后大怒,派下天兵捉拿织女,牛郎大哭。老牛却让牛郎披上自己的通灵牛皮追赶,牛郎忍痛照做,后登天去寻织女,为了纪念这个通人性的千年老牛,牛郎曾经住过的山就叫做伏牛山。而在南阳市城南20里的宛城区溧河乡,有一个叫牛郎庄的自然村,与许多资料中关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记载相吻合。该村人也说,传说中的牛郎就是他们村的人,是一个叫孙如意的年轻人。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源于此地。在牛郎庄发掘出了“神牛冢”石碑,随后村中修建了牛郎织女像,一到七月初七这里就香火旺盛。牛郎庄中祖辈流传下来的牛家宅,据说是牛郎曾经的居住地。牛郎庄祖辈流传下来的饮牛坑,据说是牛郎当年放牛饮水的地方。这里无论是旱涝年份,该坑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传说中的鹊桥所在地,据说该桥以前是石头桥,“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随后建碑纪念。因为牛郎织女被拆散后,传说中织女的出生地史洼村还保留着和牛郎庄不通婚的习俗。至于人物原型方面,相关人士指出,牛郎织女其实都是凡人,是地道的南阳人。牛郎是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庄人,织女是城南二十里史洼村(俗称织女村)人。织女私奔嫁给了牛郎,织女家人发现后把他们拆散了。牛郎寻找妻子来到史洼村附近住下,随后便形成了现在的牛郎庄。如今每年七月初七,牛郎庄不仅传承着“炸巧果”、“乞巧”、“祭祀”等习俗,并且在这一天早上,老人还要把公鸡杀掉,怕它提前报晓而缩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每年的七月初七前后,白河东岸的牛郎庄及其周围村民,都要到牛郎庄烧香祭祀、祈福求子。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起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对此南阳也存在物证。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白河西岸的白滩汉墓发掘出一块“牛郎织女星座”汉画像石,右边牛郎执鞭所牵之牛,从体态、神态及行走来看,无疑是经过驯化的耕牛——南阳黄牛;左下角织女的跽坐状,也是汉代妇女操机织布的劳动姿态。 《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一文报道,引起了众多南阳及外地文化界知名人士、学者的关注。其间,郑州轻工学院副院长、民俗学专家陈江风教授,湖北襄樊市某高校学者杜汉华,河南历史学会会员白万献,南阳集邮协会副会长杜全山,著名作家二月河,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及南阳籍军旅作家夏廷献等,对“牛郎织女传说”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刘魁立特为“七夕起源地南阳”明信片题词:“民间传统节日是人民生活的美丽花朵”。著名作家二月河认为:“牛郎织女乃中国之爱神,中国之美神,中国人文之精神。”南阳应积极申报发源地,发掘“七夕”现代生活的内涵,让古老的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今年1月,借助“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明信片发行之际,二月河又亲笔题写了:“考证牛郎织女,构建和谐社会”。2012年10月,南阳市文化局具体实施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的申报工作,最终成功,由此在文化上认定了"牛郎织女传说源于南阳"的说法。二、山东省沂源县天上银河 ,地上沂河。沂河的源头沂源三原:生命之源 沂水之源 情爱之源。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原临沂地区,今淄博市,山东省最长的内陆河沂河发源于此,沂源因此而得名。沂源县是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山东屋脊生态高地、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和牛郎织女之乡。织女洞与牛郎庙,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首先,当地有实景。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拥有中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银河-织女星”遥相呼应,有着惊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独特景观。牛郎庙原先是一幢两层阁楼式建筑,后经多次重修,始具规模,建有三间正殿,青砖绿瓦,彩绘斗拱,建筑宏伟。庙内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院内古柏参天,清幽别致。其中,“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庙旁边的村叫牛郎官庄, 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每至七夕节,牛郎官庄的妇女都会兴致勃勃的用纸折出金元宝,供奉在织女洞中。第三,文献有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篇就有:“跂(qi)彼织女”、“睆(huan)彼牵牛”的记载,据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第四,石碑有见证。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的描写了在天成象、与地成形的意境。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得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织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对岸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于地成形矣……”。再者,据考证,牛郎织女景区内还有织女泉、织女台(天孙台)以及罕见的叶籽银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叶籽银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叶籽银杏所结的果实是长在叶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实都是长在叶片上的,只有这个枝干上结的果实是叶籽银杏,就是织女洞附近无生殿上方弯的很漂亮的一枝,这些果实约占这棵树的20%,而这枝正好是冲着织女洞的方向,也许这是老树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做的一个见证吧。这里还有一汪清泉,传说是王母娘娘留下的泪珠,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此处殷红的樱桃也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被叫做爱情果。三、山西省和顺县山西和顺是地处太行山之巅的一山区小县,因为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久占有一席之地。此前,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来又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春天再次被山西文化部门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在和顺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与故事主人翁相对应的地名,一段段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着。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和文化是一份难得的宝贵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聪明的和顺人正在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此间整体形象,增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和顺县加快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救、开发与利用,唱响“牛郎织女”文化品牌。由省城晋剧名家主演的新编晋剧《鹊桥会》今夜开始在山西省演艺中心演出。在和顺城乡,“民间剪纸作品展”、“民间布艺绒画中药画展览”、“民间手工艺品展”等相继举办,一批包括牛郎织女、华夏圣母、凤台小戏、五谷画、剪纸、刺绣等人文历史、典故传说和民间艺术,被当地的能工巧匠展露出来。“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而这故事的起源地正是山西,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和顺县,这里是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域(并非说是唯一的地域),是七夕风俗传承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地域。和顺县的南天池与牛郎峪不到10平方公里的境域中至今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物20处之多,从地名来看,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与磨子峪(簪峪)是地方志中早有记载的地名或村名,其余地名及相关景物名称均长期流行于民间,如今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八仙洞、哪吒塔、驴打滚等等,还有如今已毁圮无踪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磨簪石等。村民世代传承着生动鲜活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风俗活动,其整体环境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十分融洽和谐。经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2006年12月13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正式命名和顺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6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08)19号文件将和顺县“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于这样的故事,山西民间习惯称七夕节为“天河配”。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时,山西民间还曾保留着扎像贺节的风俗,人们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表示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供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七夕节里,民间流行姑娘媳妇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山西南部民间习惯用当年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饰以牛郎、织女、老牛、男孩与女孩、喜鹊等形象置放案头;或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向织女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并列手中,用一根彩色线穿针孔,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投放水中乞巧。晋北民间百姓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任灰尘飘落,晚上盆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姑娘媳妇把绣花针涂油之后轻轻放置水面,能使针浮水面者便认为乞得了巧。晋西北一些地方人们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在阳光下经过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各种形状,或蜈蚣或水蛇,或猪狗或鸡鸭,倒影愈丰富逼真就意味乞巧愈多。长治一带的女孩,七夕节前一天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盒子里,第二天观察其结网疏密状况,网愈密则认为乞巧越多。在山西,男孩也要在七夕节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晋南一些地方,青年男子七夕节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上作茅屋小景,屋旁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为“谷板”。晋中、晋北流行将小麦或豆类浸水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谓之“种生”。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之“为老牛过生日”。山西境内七夕前后多降雨,民间把七夕节看成是“下雨天”,称织女渡河会牛郎,悲喜交加,禁不住泪如泉涌,泪落人间,便是雨水,遂有“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之谚。此日,少女们有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习俗,据说老年人见了便双目清亮、头脑不昏。山西旧时讲究七夕看天河预测米价,七夕天河昏暗则米价涨,天河明亮则米价贱,民间有“天河目米价,太乙照时康”之说。现代的七夕节,山西民间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在姑娘媳妇中间还流行着一些乞巧活动;不少地方仍保留着制作“巧食”的习惯,用白面或糕面加糖、油,做成各种食品;还有一些地方家家吃西瓜,并在西瓜上镂刻图案花纹,称之“花瓜”,这些习惯都是七夕风俗的遗存。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乡---江苏太仓市南码头,至今还在织女庙就可见证这一切。
5. 牛郎织女景区改造项目
华夏南路、红旗街等20条街道,梅花巷、关帝庙街等10条小巷上榜。
1.华夏南路(淇滨区)
全长4000米,双向四车道,是我市标志性景观大道,种植樱花2.2万余株,每年春天,32米宽的中央绿化带层层“樱云”绵延数里,又称“中国最美樱花大道”。历经海绵城市改造、景观提升,形成“一路三廊四区八节点”空间布局,观赏效果、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魅力更加凸显,是我市一张亮丽“名片”。
2.淇滨大道(淇滨区)
我市城区主干道之一,也是一条迎宾大道、景观大道、智慧大道,道路两侧安装5G智慧合杆,搭载5G基站、环境检测、公共Wi-Fi、照明、信息发布、IP音柱、安防监控、应急呼叫等智能物联设备,实现城市智慧化可持续发展。
3.兴鹤大街(淇滨区段)
兴鹤大街是一条贯穿主城区南北方向的形象大道、景观律动大道、城市的主动脉,是一条街道有活力、空间有特色、交通有效率的新城市建设示范性街道。兴鹤大街通过种植银杏树,增加绿视率,丰富绿化空间,打造海绵城市标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4.湘江路(淇滨区)
湘江路连通主城区与淇河风貌带,成为连接现代都市与自然风光的生态长廊,中央绿化带植被茂密、色彩丰富,是淇滨区的宜居大道。湘江路上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淇滨区的现代化发展。
5.鹤煤大道(淇滨区)
鹤壁因煤建市,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鹤煤集团办公楼搬迁至这里,该路因此得名。道路双向六车道,宽阔整洁、绿化适宜,游园临街而建,与华夏南路交会处的转盘景色怡人。沿线交通、购物便利,是一条便民利民的魅力大道。
6.山城南路(山城区)
山城南路与新老城区快速通道衔接,是山城区的南大门。通过拆迁废旧建筑,整治沿线荒地,拓宽两侧绿地,增加国槐、海棠、丁香等树木,尤其是曲径通幽的红色透水园路将游园串连起来,展示了山城新形象。
7.兴鹤大街(开发区段)
兴鹤大街(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段)长1.25千米。道路绿化融入海绵城市元素,分车带与绿化带做微地形处理,营造疏朗大气的绿化效果。全市首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实现了“公交进港湾、骑行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
8.煤化大道(宝山经开区)
全长2.5千米,双向四车道,南北走向,南接宝泉路,北至宝成路,和东西走向的宝园路交叉,是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要道。煤化大道北段东侧是元宝山公园,站在山顶可以一览宝山园区,是极好的登高远眺地点。
9.中山路(鹤山区)
中山路(黎明桥—鹤源路段),全长3.6千米。该路建有雨污水、自来水、天然气、供热、弱电等市政管网和道路配套设施,鹤鸣游园、杨邑游园等8个游园分布两侧,打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大道。
10.朝歌路(淇滨区)
东起鹤壁东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西至淇水大道,因商朝首都朝歌位于鹤壁,故起名朝歌路。“朝歌夜弦五十里”讲述了朝歌曾经的繁华,如今的朝歌路车辆络绎不绝,衔接主城区东西方向,交通便利。道路两侧应绿尽绿,各类花卉绚烂多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