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暑山庄狮子园
水当窗面天然白,山抱林端分外清——题避暑山庄湖山罨
笙簧响入疏松里锦绣云从翠壁来
——题避暑山庄青枫绿屿
云外花为障风前叶点阶
——题避暑山庄宜照斋
云晴天宇阔山晓入楼青
——康熙题避暑山庄静好堂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康熙题避暑山庄
雨过琴书润风来花木香
——乾隆题避暑山庄烟波致爽
野静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乾隆题避暑山庄双湖夹镜
一庭缥缈云霞气四壁清凉水石心
——题避暑山庄绮望楼
万家烟火随民便千亩山田待风丰
——题承德避暑山庄
西屏翠障常堪挹北户清风不碍尘
——题承德狮子园
乔木拂窗连岭翠澄波映槛接天光
——题避暑山庄香远溢清
积雪全消横远岭浮云净卷俯高楼
——题承德六合塔
窗间树色连天净户外岚光带水明
——乾隆题承德避暑山庄
山月满庭,影疏横藻荇松风绕壑,韵远叶笙簧
——题避暑山庄
绿里明斜日青山淡晚烟
——康熙题承德清舒山馆
四面浮青天日景一泓澄碧见天心
——题承德避暑山庄
香袅金垆春昼永兰芬玉砌晓风清
——康熙题避暑山庄
秋心宛在水精域晴色遥呈罨画天
——题避暑山庄
素影写波,澄境原无暑清风拂林,爽气最宜秋
——乾隆题避暑山庄
双润常流月千峰自合云
——题避暑山庄镜水云岑
泉临香涧落峰入碧云高
——题避暑山庄绿云楼
远见波光来玉漳近临山翠入书窗
——题避暑山庄
石剑攒青,千林天杖合水衣萦碧,一鉴月槎横
——乾隆题避暑山庄
2. 狮子园度假村
滨州狮子刘旅游度假村不收取任何门票,去过好几次了。
3. 避暑山庄狮子园简介
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包括: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
4. 避暑山庄狮子园图片
河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不属于江西省,河北又为冀,为京津冀经济圈。河北省秦皇岛港是全国最大的煤炭港口。唐山市为全世界最大的钢铁产值市,更有承德避暑山庄,沧州铁狮子。邯郸等古代名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昌黎。天下第一关的秦皇岛山海关
5. 避暑山庄狮子林
我觉得两个地方不相上下,都好玩。
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之一。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在元代原是一座寺院“大弘寺”,到元末逐渐荒废。到明朝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历经两次牢狱之灾,罢官后回到故乡苏州,购得大弘寺废址,经拓建后成为私家园林。
6. 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介绍
万壑松风。 仿西湖万松岭。
曲水荷香。仿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兰亭修契,曲水流觞”的典故意境而建。
千尺雪。仿苏州范氏山园中一瀑布。
沧浪屿。仿苏州著名园林沧浪亭。
烟雨楼。仿浙江嘉兴烟雨楼。
文园狮子林。仿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狮子林。
金山。仿镇江金山寺。
文津阁。仿浙江范钦天一阁。
7. 避暑山庄狮子园门票
门票65元/人!
康熙避暑山庄又名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山庄始建于1703年,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 承德避暑山庄狮子园
乾隆皇帝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不仅文治武功卓有建树,而且平素也经常效仿其祖父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一次,乾隆在独自私访中,听到有人议论说当今天子不是满人所生,而是某某汉大臣之子,说得有根有梢。
乾隆听了,又惊又恼。想把那些议论之人捉拿治罪,又怕倘若情况属实,妄杀无辜。若不拿问,任其议论,又有损自己的尊严。他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最后只得默默回宫,心中闷闷不乐。他的乳母李氏见此情景,就探问他有何心事。
乾隆猛然想起,乳母李氏是把他从小抚育大的,对自己的身世一定知晓,何不问问她呢。想到这儿,乾隆就把自己在私访中听到的有关自己身世的街头巷议一一对乳母讲了,并恳求乳母说出真情。
乳母知道,自己年迈将终,若再不说出真情,恐怕乾隆皇帝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身世了。在乾隆的再三恳求下,乳母李氏向他讲述了如下一段故事。
那是康熙年间,在避暑山庄北边有个叫狮子园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王府,是四太子胤祯的住所,叫雍王府。每年夏季,胤祯随康熙到山庄避暑,都住在这里。胤祯三十四岁那年,他的妻子(称福晋)有喜,暂不能回京,就住在府里了。
恰好随从的一个汉族大臣杨林,也因妻子有喜临产,也留在热河了。事也凑巧,就在同一天,胤祯妻子生了个女孩,杨林妻子生了个男孩。胤祯盼儿切,可偏偏生了女孩儿,这使他非常焦虑,懊恼。可他听说杨林家生了个胖小子,心里就打定了主意。他马上命王府上下对外宣称自己得了男孩,并不准任何人去内室看望。
转眼间,孩子满月了。胤祯派人到杨林家传信,说要看看杨家的孩子。这下可把杨林乐坏了,赶紧亲自把孩子送到雍王府。王府太监接过孩子,送往内宅。杨林就在客厅等候。足足过了两个时辰,太监才把孩子抱了出来,说是雍亲王夫妇很喜欢这个孩子,赏金千两以示祝福,并让杨林好生抚养。
杨林听了,喜出望外,感激涕零地叩头谢恩。等他接过孩子回家一看才傻了眼。原来送去的是男孩,送出来的却是女孩。杨林吓得不敢吭声,和夫人一商量,觉得这件事弄不好必有杀身之祸,只有隐居林下才可避去风险。不久,杨林就借故辞官,回江南老家去了。
乾隆听了乳母这番真情话,惊魂动魄,难过异常。他原以为自己是洪福齐天,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不幸身世。天底下,人人皆有父母,自己虽身居帝位,至高至尊,却不能与双亲团聚,岂非人生憾事?
若把双亲找到,接进宫来,自己身世真情大白,那皇亲国戚,满朝王公大臣岂肯罢休?自己的帝位就不稳了。若置双亲于不顾,任其流离,又违背人伦,于心不忍。他苦苦思索,寝食俱废。
乳母李氏知道他的心思,就劝道:“圣上何不借南巡之机,暗地查访,将双亲妥善安置奉养!”乾隆听了,觉得有理。他向李氏详细询问了杨林的年貌、特征,以及可能隐居的地点,并一一牢记在心。
南巡的时候,乾隆四处打听,终于得知自己的生母早已去世,女儿已长大出嫁,杨林更名换姓到镇江金山寺出家为僧了。乾隆兴奋异常,立即启驾来到金山。金山寺的大小储众在长老的率领下,列队于码头岸边接驾。龙舟靠岸,乾隆皇帝舍舟登陆,故意压住脚步,缓步而行,挨个的打量众借人,揣测他们的年纪,端祥他们的相貌是否与杨林相符。
结果,二百来僧人一看过,并无一人与杨林相似。乾隆仍不甘心,问长老:“金山寺的僧众是否全数来到?”
长老躬身合十道;“阿弥陀佛,敝寺除了一个疯僧留寺烧茶炉外,其余皆来恭迎圣驾。”
乾隆道:“朕今天要看看这个疯人是何等模样。”长老引乾隆来到寺内茶炉房。只见一个衣衫褛褴,面容污秽的老僧,一双鞋倒穿着,双目紧闭,盘腿打坐在茶炉旁。
长老忙上前叫道:“圣上驾到,还不快起来接驾?”说着,伸手拽疯僧。
乾隆挥手制止,亲自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老僧双眼紧闭,依然不动。长老急了,拽他说:“圣上问你姓名,你为何不答话?”那老僧还是不理。长老急忙向乾隆解释道:“禀圣上,此人疯得厉害,真是罪孽。”
乾隆听了却不在乎,又问道:“请问师傅,尊姓大名?”
只见那老僧双目微睁,泪珠滚落,双唇颤抖,说:“我叫八×”。
众人吓得目瞪口呆,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说了声:“果然疯颠,朕不怪罪!”随即转身离去。
乾隆回到京城,乳母李氏问起他寻父的结果如何。乾隆摇头叹气道:“朕好不容易打听到他在金山寺出家为僧。朕把金山寺全数僧人挨个儿看来,并无一人相象。不过,却遇一怪事,甚是可笑。”
李氏问:“什么怪事?”乾隆便把金山寺茶炉旁遇见一个疯颠老僧的事情述说了一遍。乳母听毕,唉呀一声,吃惊道:“那个疯僧人正是圣上亲父。”
“这,怎么见得?”乾隆惊问。
乳母说:“万岁爷;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您难道不知道南方人把鞋子叫‘孩子’吗?他知道您到了,故意把鞋倒穿着,意思是‘孩子到了’。还有,您再三追问他的姓名,他不是回答叫八X吗?其实,八X不就是父字吗?他隐世瞒名,是故作疯颠。如果真疯了,那他见了你为何还掉眼泪呢?”
听了这席话,乾隆恍然大悟,细细地回想那个疯僧人的年貌,与乳母所说果然相符。他立即诏令,再次南巡。又来到金山,寻找那个烧茶炉的疯僧人。谁知此人早已失踪了。乾隆懊悔不已,只好望江兴叹了。
乾隆虽然没找到他的父亲,但从此对金山更加眷恋。不但每次南巡时定要莅临,而且还把承德避暑山庄的金山修饰一新。每逢夏季,乾隆到山庄避暑时,总是要在金山游玩,有时竟然流连忘返。别人都以为他喜欢这里优美的景色,岂不知他是在想念自己的父亲呢。
9. 避暑山庄狮子园草
承德避暑山庄是皇家园林,此地四周环绕这大山,这是唯一一块面积平整的园区。园区没大面积的名贵树木,还有湖水区域,因为山庄内由山区和平原区两部分组成。山区古树非常多和灌木丛非常茂密,平原区以湖区为主.这就是承德避暑山庄凉爽的原因了。
10. 避暑山庄狮子园林在哪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人,为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生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侍雍王府邸,名号格格。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年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
雍正元年(1723年),册封为熹贵妃。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皇太后,住慈宁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卒,享年86岁,葬泰东陵。
谥: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
一、出身名门
孝圣宪皇后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她与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是一个曾祖。而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是她的曾祖父。额亦都(1562年~1621年)字有归附努尔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后,隶属满洲镶黄旗,在清初参加了讨尼堪外兰、取色克济等城、取巴尔达城、败萨克察人入扰、拿尼玛兰、章嘉、索尔瑚等城寨、击败叶赫九部联军、破扈伦四部等等重大战役,可谓是身经百战,累立战功,先后授一等大臣、总兵官等。额亦都的儿子是遏必隆,此人与康熙朝的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同是四大辅臣,遏必隆一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属于墙头草的类型,但是他的官运最长,随着其他三大辅臣死后,他更是百官之首了。而到了凌柱这里就没什么官位了,所以钮祜禄氏当时是被作为秀女指婚给当时的胤禛的,钮祜禄氏刚到藩府的时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钮祜禄氏为人贤惠勤劳,康熙对这个儿媳妇很是夸赞,到了后来她为康熙生了一个弘历这个皇孙之后更是专门召见了她。弘历身受康熙的宠爱,被接到了皇宫抚养,自此钮祜禄氏的地位也大为提升。
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满语“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满语”钮祜禄”汉译”狼”之意。”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称”钮祜禄氏”。满洲氏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称”钮”姓,也有的冠以汉字姓称”郎”姓。”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氏族。详见《满族八大姓》。钮祜禄氏家族出了很多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军事家、政治家、翻译家、理财家、文学家和珅了。
二、嫁入雍贝勒府
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禛时才11岁,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仅次于王爵),所以当时钮祜禄氏得身份是为格格身份,这一身份直到弘历的降生才得以改变。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直到今天,关于弘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说法不一。在小说、野史等记载中,说弘历并非祜祜禄氏所亲生,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关于弘历的身世,不管后人如何猜疑,如何写进小说、拍成电视剧,都不能当成历史事实来相信。弘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玉牒》和弘历时期的《实录》及《圣训》,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弘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
弘历十分孝顺,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他曾侍奉母亲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庄。弘历还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由此看来,弘历对生母的感情很深。
弘历认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东北,是著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爷府。弘历登基后,把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在雍和宫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念经,他在每年正月初七都要到雍和宫祭拜。弘历曾多次以诗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宫。一次他到雍和宫瞻仰祭拜后,做诗说:“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人日”是古人对正月初七的叫法。弘历诗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那天到雍和宫祭拜,我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就是生在这里。在另一首诗中,弘历更明确地表明:“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这里,弘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和宫,而且还点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
可是,就在弘历还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议论。当时朝中有一个官员叫管世铭,他随弘历到避暑山庄时曾赋诗30首,其中一首就涉及到弘历的出生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诗后小注说,“狮子园是弘历的诞生地,因此弘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康熙到热河避暑时,雍正随驾,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在热河的住处。大概弘历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有所耳闻,他在72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的。弘历79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完佛,又写下一首七律《雍和宫瞻礼》,在注释中他再次重申,他的确是在康熙五十年生于雍和宫,而且在那里生活了12年。
弘历再三强调自己生在雍和宫,而有人偏不信,甚至他的儿子嘉庆也大唱反调。嘉庆登基那年八月,弘历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在诗后注解说,康熙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弘历也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其中缘由实在不可思议。第二年,弘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诗祝寿,再次提到弘历诞生于山庄。可是十几年后,嘉庆又放弃了弘历生于山庄这一看法。为什么呢?原来清朝每位皇帝登基后,都要为其皇父撰修《实录》和《圣训》。《实录》是专门记载每位皇帝在位时的主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圣训》则是每位皇帝所颁的诏令和谕旨的集锦。嘉庆十二年,嘉庆皇帝命令朝臣编修弘历的《实录》和《圣训》。他审阅时发现,这两部文献典籍中,把弘历的出生地都写成了雍和宫。他当即命令编修大臣认真核查。官员把弘历当年的诗找出来送给嘉庆审阅,嘉庆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只好放弃狮子园说法。
可是,弘历出生地问题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皇帝到塞外打猎,突然死去。在军机大臣以嘉庆名义撰写的遗诏中说,皇父弘历当年就生在避暑山庄,今天我死在这里,也没什么遗憾了。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里加急,将已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改写后的遗诏,把原来说弘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说成弘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道光为把弘历生在雍和宫的说法作为结论确定下来,不得不把嘉庆当年说弘历生在山庄的诗作都改过来。由于嘉庆的诗早已公开流行天下,这样大张旗鼓地修改,结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员百姓对弘历的出生地问题愈加议论纷纷。
围着弘历身世问题,后来又冒出另一个说法:说弘历是浙江海宁大盐商陈阁老的儿子。
这个更是胡说八道了,弘历出生的时候按照出生顺序,排行老五,但是他之前的弘昐没有序齿就夭折了,所以他又称为皇四子。而他之前还有一个哥哥弘时,所以,野史传闻中说弘历是与海宁陈家的互换了儿子纯属胡说。根据皇室族谱可以发现:弘历出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已幼年早夭,但第三个儿子已经8岁,另一个王妃过三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而且,这时的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他怎会在已经有一个8岁的儿子,另一个王妃又即将临产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从情理上也是说不通的。
浙江海宁县,清朝时属杭州府,是海边一个小县。海宁虽小,却因在这里能观看到气势磅礴的海潮而闻名于世。相传,海宁有位盐商叫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今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
相传雍亲王和陈阁老两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家只得忍气吞声。那换入皇宫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弘历皇帝。
当代小说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宁人,他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弘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将上面的传说写了进去。故事一出笼,弘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传说便越传越广。民间甚至传说,弘历登基后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另外有一本野史叫《清代外史》,作者是晚清文人天嘏,他在书中说:弘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历史上的弘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弘历穿汉人服装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
其实,这是纯属皇帝的玩耍游戏,雍正也经常带着西洋假发和身穿汉人服装画像呢,是否雍正是洋人活着汉人的儿子呢?
而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乾隆六年担任内阁大学士时间不长,就因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当时弘历骂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
至于弘历为什么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宁并住在陈家私人花园,据考证,弘历南巡到海宁,主要是视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浙江海宁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当时找不到比陈家花园更好的地方让皇帝住了。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弘历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探望亲生父母”了。
现在看来,所谓弘历本是陈阁老儿子的民间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至于弘历的出生地,虽然史学界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从清宫档案来分析,落脚点是雍和宫。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