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什么民俗景区(泉州有什么文化古迹)

万里旅行网 2022-12-20 08:30 编辑:申屠珍 122阅读

1. 泉州有什么文化古迹

泉州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发达,世界各国商人曾云集于此,将各所在地的文化带进泉州。这也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有独特的异国情调,也有中外合璧的佳作,不月生枚举。

最具代表的有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伊斯兰教圣墓,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天后宫,真武广庙,泉州府文庙,洛阳桥,安平桥九日山祈风石刻群等等,除了这些保存完的还有建筑遗址如德济门遗址,市舶司遗址,磁灶窑址,德化窑址等。这些建筑体现了多种文化多种崇教的融合。也体现泉州海洋般的胸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平共处。

2. 泉州的名胜古迹

1、开元寺推荐理由: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2、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推荐理由: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崇武古城4、泉州西街推荐理由: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象征了泉州的繁荣5、清净古寺推荐理由: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6、泉州洛阳桥推荐理由: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7、晋江五店市8、永宁古镇9、承天寺推荐理由:又称月台寺,殿堂宏伟10、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推荐理由: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3. 泉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1.清源山 AAAAA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

2.安平桥(五里桥)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五里桥)

  俗称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海湾上。宋绍兴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后建成。它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全桥长2255米,宽3-3.8米,桥墩361座,桥上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桥东头有白塔,高22米,五层六角空心砖塔,外涂抹白……

3.泉州开元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东西二塔等景观。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

4.泉州博物馆 AAAA

泉州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泉州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泉州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1月,……

5.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AAAA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侧,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

6.宝盖山风景区 AAAA

宝盖山风景区

  泉州十佳中秋赏月点。一座生态文化公园,以泉州重要的文物古跡——姑嫂塔及虎岫寺、朝天寺等风景名胜中心,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艺术色彩和地方风情,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地方。这里,方圆百里,一峰独耸,远离都市的喧嚣,任你将天地拥入怀中。“侨乡明月朗,姑嫂塔下话团圆”。每……

7.崇武古城 AAAA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崇武半岛上。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备海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时,明嘉……

8.德化石牛山 AAAA

德化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德化县东部,主峰海拔1781米,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传说与太上老君骑青牛在此显化有关;该山是个典型完整的放射状的火山塌陷盆地,这一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构成丰富多姿、奇妙无穷的岩石山洞。加上人们赋予种种的神话传说,使这一自然景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很……

9.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 AAAA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

  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占地126亩,共有特色建筑132栋。走在斑驳沧桑的石板路上,举目所见,既有独具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还有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耳畔响起的是千年雅乐南音的遗韵,是高甲戏、木偶戏各路主角热闹的旁白;囫囵吞下外酥内……

10.清水岩 AAAA

清水岩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4. 泉州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泉州市区最值得去的旅游景点:西街开元寺,涂门街关帝庙及旁边的清净寺。然后还有承天巷的承天寺。还有天后路的天后宫。各种各样的各具特色的小街巷。

5. 泉州著名古迹有哪些

泉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1.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2.清源山

  清源山是泉州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5A级景区,可以算是泉州的标志性景点了。山并不高,海拔才500多米,所以大可不必把清源山的行程当做爬山之旅,可能用休闲锻炼来形容会更加合适一点。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3.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为抵御倭寇所建。但至今,古城遗留下来的也只有一段古城墙了,所以,为了景区的可看性,古城植入了惠安的绝活——石雕。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4.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古城繁华的涂门街上,在涂门街老远就可以望见袅袅青烟,闻到浓浓的香火味了。这应该是闽南地区香火最旺的关帝庙了,据说十分灵验。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5.清净寺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年间,然后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 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

  现在的清净寺是一片废墟,但是高耸的阿拉伯式门楼轮廓依在。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它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6.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唐朝初年,大量的中原人南迁,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桥也因此得名为洛阳桥。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7.天后宫

  泉州的天后宫始建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也较大的一座妈祖庙,也是泉州比较重要的一个参观点,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

  天后宫的山门很漂亮,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进入后,你会发现,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大殿壮观,浮雕也显得很漂亮,屋檐上的雕刻装饰实在是美轮美奂。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8.闽台缘博物馆

  闽台缘博物馆位于泉州市西湖公园北侧、清源山的山脚下,地理位置很好。它是展示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以历史为主线,先后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宗教、艺术等各个角度,用各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展示了泉州发展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福建及台湾的历史关系。展品齐全且贴近民生,很多展示都非常真实,看完整个展览也就对泉州有个相当丰富的认识了。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9.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泉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排名10.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园内碧波浩淼、绿树成荫,景点建筑极具闽南地方特色,尤其是核心景区的刺桐阁,更是以其典雅古朴造型、恢宏博大体量统领全园,成为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公园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植物品种达300多种,并辟有“国际友谊林”、“义务植树林”等十三片纪念林。环境改善引来众多鸟类来此繁衍生息,据专家考证,园内现有鸟类三十几种,尤以白鹭、池鹭、夜鹭、苍鹭为多。

6. 泉州的文化古迹

1、风情别韵|西街;

2、中西合并|中山街;

3、繁华古迹|涂门街;

4、幽静祥和|洛阳古街;

5、古韵别情|石狮永宁老街;

6、繁华犹存|南安立新街;

7、古迹遗风|永春五里街;

8、洋气十足|安溪小上海街;

9、静温安宁|德化上涌街。1、风情别韵|西街;

2、中西合并|中山街;

3、繁华古迹|涂门街;

4、幽静祥和|洛阳古街;

5、古韵别情|石狮永宁老街;

6、繁华犹存|南安立新街;

7、古迹遗风|永春五里街;

8、洋气十足|安溪小上海街;

9、静温安宁|德化上涌街。

7. 泉州有什么文化古迹景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项目的22处遗产点中,就有一处是我国仅存的古海关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这对保护和修复中国海关历史物证,传承中国海关历史文化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这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古城泉州如此描述。泉州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

泉州市舶司设置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市舶司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也就是承担船舶管理、货物监管、征税缉私、招徕迎送等现代海关、商务、港务、外办等职能。

泉州市舶司历经两宋、元、明三朝,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迁置福州,前后达385年之久。据海交史专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介绍,泉州市舶司一经设立,给当地海商提供进出口贸易便利,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富,泉州市舶收入占当时全国一半的市舶收入。

泉州市舶司见证了泉州在宋元时期“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船到城添外国人”“梯航万国”的繁荣景象,目睹了泉州港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据《泉州海关志》记载,宋元明三代对海外贸易管理严格,国内外商人从泉州港出海或靠岸,必须先赴市舶司登记,凡从海外运货抵港,要先经市舶司抽分博买,即征收关税,否则没收船货并治罪。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四百种以上。

泉州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泉州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市舶司文化,不断增强新时代海关人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同时,要结合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防疫情和稳外贸并重,从海关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不负历史、不负韶华,主动融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为服务泉州口岸高水平开放、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8. 泉州市有什么古迹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9. 泉州有什么文化古迹吗

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正式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遗产要素的角度看,泉州有哪些古迹?它们的价值何在?如果有机会去泉州旅行,你可能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泉州城是遗产谱系

泉州,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处神奇而伟大之地。它的情调来自它谜一般的现代与传统相融的和谐。建筑、器乐、民俗、仪式、饮食无不自成一体地透露着此地的文化自信。现代性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到这座历史上曾吐纳天下奇货的港口城市中。

泉州有许多古称,如“刺桐”“温陵”等。前者是与其东方大港的传说有关,后者则既是描述其多山的丘陵地理风貌,也暗指历史上宋明理学对其过化的影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泉州的各类遗址兴趣盎然。从约20年前德济门遗址的出土,到新近对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大港的历史篇幅正徐徐展开。

与国内其他遗产地不同,泉州系列遗产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一直延伸到腹地地区的广大空间中,多达22处。

泉州的遗址,从遗产构成要素价值分为三类:一是“山—城”的城市结构,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南外宗正司、泉州文庙及学宫、开元寺等。二是“山—河—聚落”乡村手工业景观,主要涉及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三是“海—陆”交通环境景观,指的是安平桥、洛阳桥、顺济桥遗址、真武庙、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和万寿塔。

这三组遗产构成了区域一体化空间结构和复合景观。因此,“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场所或地点,也不仅是一条为商场写字楼包围的单调的历史街区。它是一个跨山海、通城乡、贯古今的遗产谱系。

城中史迹是游览首选

位于泉州城市中心的密集景点,多为官方文化历史遗存,也是参观游览的首选。

城中的核心地标是位于西街的开元寺双塔。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元二十六年改名为开元寺。约唐咸通六年(865年),寺东始建镇国塔,初为木塔结构。后梁时期,又在寺西建有无量寿塔。如今的古城人还时常畅想泉州港兴盛之时,远航归乡人是如何望塔寄情的。开元寺亦在海洋贸易的财富支撑下于宋元时期获得巨大发展。如今,开元寺山门仍有唐宋遗风,双塔为宋代原物石构,彰显了宋代石塔建筑的建造技艺。

令考古学家兴奋的新近发现为位于泉州旧梨园剧团的南外宗正司遗址。这一遗址的挖掘证实了宋代赵氏皇族南迁泉州的史实。史学家们通常认为,正是泉州港繁荣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才可支撑和延续远离政治中心的皇族们过上奢靡的宫廷生活,也正是这种宫廷生活为原本地处海疆的小城带来了延续至今的诸多习俗、音乐、舞蹈和仪式遗存。

作为一座因海港商贸而兴起的城市,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古城一样,泉州文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被纳入帝国体系的重要明证。这座象征儒家正统的建筑兴建于唐开元末年,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历代的迁建和修缮。如今,文庙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大成殿的建筑基础、台基等石质基础部分是宋代原物,木构件等其他构件则是清代按原样修缮的。

这些场所的兴起与发展与宋元泉州的海洋贸易息息相关,泉州古城的肌理亦是由这些重要的历史场所构成。

 海陆交通看一桥一庙一门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从宋元时期开始,刺桐城(泉州)便是享誉中外的“东方第一大港”。鄂国公留从效曾在古城遍植刺桐花,外商来港纷纷称道刺桐港之美。泉州城南货运港口引领的古迹,当然与宋元海洋贸易息息相关。

往往,以现涂门街和新门街为界往南为“城南”的范围,乃是泉州古城城墙的所在地。传说城南向来为小贩、流民和异族聚居之处,海陆通货便是在这种热闹纷纷的杂烩世界中展开的。

从城中腹地延伸到港口,有一处重要的古迹顺济桥。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作为宋元时期泉州府进出货物的重要通道,顺济桥对于稳定与繁荣泉州社会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除此之外,宋代古桥还有晋江安海的安平桥。

距离顺济桥不远处的滩涂上,矗立着一座为华南信众感佩无比的女神庙——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这座宫庙原名为顺济宫,也是因为桥的缘故。桥与庙组成了城南港口地带最为重要的宋元史迹。

在桥与庙之外,2001年经考古挖掘首现于世的德济门遗址确立了位于“城南”内部的海陆分界线。也就是说,泉州古城历经各代拓城,而德济门为其最南端的南门。古时,从南门顺水路至竹街再至市舶司,获得许可证方可入城。后市舶司虽迁往福州,但时至清朝,官办海关口仍设在南门附近。可见,吞吐货物的泉州港与南门的关系紧密相关。

一桥一庙一门为讨论泉州“城南”的人文地理空间与宋元海洋贸易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在涉足这些遗产点后,旅行者还可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一窥泉州绵延数代的海陆文化。并在开元寺的古船陈列馆中,亲睹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泉州后渚港的宋代古船。

 流动的城乡是活着的遗产

泉州,不仅是一座古城,它的独特还在于城乡体系的完整性。泉州港的繁荣贸易除了海陆交通的发达以外,还因其广袤的内陆腹地提供了丰富的转运货物。

由东溪、西溪汇流至晋江的航道提供了货物流通的重要路径。2020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22处遗产系列之一的安溪县青阳冶铁遗址便是位于西溪上游的内陆地带。

北宋初期,福建矿冶颇具规模。据《安溪县志》记载,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在龙兴里(今尚卿乡)开青阳铁场,后废。该遗址的考古挖掘证实了宋元时期泉州商贸从业者们将所造的锅、鼎、针等铜铁制品,兴贩于不含铁的两浙,并输往南海诸国。

除此之外,位于德化的尾林—内坂窑址和屈斗宫窑址皆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瓷器销往海外的明证。前者位于德化县三班镇,后者位于浔中镇宝美山破寨山的南坡上。根据考古发现和调查,在德化发现了宋元时期(10世纪—14世纪)窑址多达29处,这一带的陶瓷由陆路运至永春县,再由东溪顺流而下运至泉州港,再销往海外。

除了东、西溪所涵盖的内陆腹地之外,在晋江对岸广袤的平原丘陵地带还有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前埔沟边村。这一遗产点要素包括4处龙窑遗址和1处作坊遗址。

美国学者休·克拉克对唐宋时期的泉州城乡关系做过精彩论述,他认为经济依附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与泉州城南区域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可见,海陆与城乡——这两组看似无关的议题可同时在泉州并行追溯,从而生发出有趣的历史角度。

这些散落的遗产地,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泉州的可贵之处在于,遗产还是活着的。祖籍泉州的人类学家王铭铭曾说过,“具有‘灵验’效力的遗产深深烙印在泉州世代祖辈的日常生活中,是当代泉州文化遗产活态现状的根基。”我们须与泉州本地人一样对此怀有敬畏之心。

今年5月造访泉州小山丛竹书院的学者甘阳,曾留下“泉州是座神奇而伟大的城市”的笔墨。且让我们在徜徉城中史迹、探访海陆交通遗存和城乡手工业遗址的过程中感受神奇且伟大的泉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