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开元寺景区(江都大桥开元寺的简介)

万里旅行网 2022-12-24 10:46 编辑:admin 217阅读

1. 江都大桥开元寺的简介

江都市区的景点:龙川广场、仙女公园、许晓轩故居、引江水利枢纽;周边邵伯镇的景点:铁牛、斗野亭、邵伯湖旅游风景区;周边大桥镇的景点:开元寺;周边郭村镇的景点:郭村保卫战纪念馆。

2. 江都大桥开元寺的简介是什么

丁沟社区隶属丁沟镇,

区划代码321012110

代码前6位:321012

长途区号:0514

邮政编码:225200

车牌号码:苏K

行政级别:社区

丁沟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10个小区,住宅楼20栋,住户1638户,人口3213人。

丁沟社区与麾南村、新民社区、丁东村、腾飞村、朱桥村、邓华村、乔河村、黄花村、曙光村、荣臣村、麾中村、野田村、麻村村、联民村、摩村村、麾东村、魔北村、丁西村相邻。

丁沟社区随近有江都朴园、江都开元寺、江都自在公园、邵伯古镇、龙川广场等旅游景点。有丁沟水饺、邵伯菱、江都河豚、蛤蟆方酥、滨江鲥鱼等特产。

3. 大桥镇开元寺

1:延安宝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东南,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所在的山上已建成宝塔山公园。

延安宝塔,及所在山已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宝塔和宝塔山、延河、延河大桥整体象征着“延安精神”标志。

2: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处的红石岩上。据《横山县志》记载:“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响铃塔在远处望去像巨人一样高高耸立,塔的整体色彩呈红褐色,与地面几乎要糅合为一体(被誉称为陕北的“铁塔”)。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砖规格23厘米×5.5厘米×19.5厘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密檐阁式砖石塔,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棱角分明,依然保持并展示着夕日的光彩。塔内有精美礼佛图壁画。目前陕西现存唯一一个元代建造的古塔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安康报恩寺塔 位于安康市紫阳县房镇贾家坪村。塔为六边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9.5米,底边长2.3米。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每层每面有一劵龛,每一层以平砖六层叠涩出檐,仿木瓦垄、檐角、椽头等,塔风格别致,与众不同,具有重要的艺术性和民族文化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法门寺塔,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

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

第一层塔身八面,南面塔门,上有“真身宝塔”四字的石匾。

其余四面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样,以记方位。

塔身的第一层檐下,用砖刻制出垂爪柱、帐幔和斗拱、椽子等构件。

从第二到第八层,檐下均刻出额枋、斗拱,以叠涩出檐。

八层以上各层仅作叠涩出檐,而无斗拱和其它构件,可能是后代重修过的。

第十三层己残毁,做成了八角形圆盖。塔刹为铜覆钵、宝珠。

塔的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像龛88个,每龛置铜佛或菩萨造像1~3尊,共计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

塔上的造像庄重肃穆,铸造技术精湛。这些像组成一座佛教艺术的珍贵宝库。

1654年关中又发生大地震,法门寺塔开始倾斜,虽然多次整修无效。

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门寺塔。

1981年塔身倒塌,重修前发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其地宫,地宫由漫道、平台、隧道及石筑前、中、后室组成,形状略呈“甲”字形,总长21米,地宫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有造型精美,制作工整的金银器皿121件(组)及法器、佛像、宝函、生活用具、丝绸等,其中四枚佛指舍利被誉为稀世之宝,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渭南精进寺塔 因建于精进寺而得名。位于渭南市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内。建于南唐时期,北宋庆历七年修复,为方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30.26米,塔内中空,塔基周长28米,仿木结构,保存完好。

8:铜川塔, 又名“重兴寺塔”或 “宋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政府(文化馆,重兴寺遗址)所在地。该塔依山而建,建于北宋年间,为多层密檐式建筑,青砖仿木结构。塔身雕刻富丽,塔顶有铁刹,由仰覆莲座、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宋代建筑样式,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七层,高约十五米,每边宽三米多,仿木结构密檐式,雕饰富丽,造型精美。塔内有梯,可登顶。据《陕西通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更名为重兴寺塔,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商洛东龙山塔,东龙山大塔,又称“南塔”。位于商洛市商州区城关镇东龙山村。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塔为九层八边密檐楼阁式空心砖塔。建于明万历十九年。高31.5米,底边长4.2米。塔身有劵门,历代多次修缮,至今耸立。

10:净明寺塔,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高五丈余,方形、实心的砖塔,亦称“汉中东塔”。

它是汉中市名胜古迹之一,也是汉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汉中府志》记载:“净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在,相传三国时西凉庞德曾在塔下养病”。1953年修复时,在塔顶发现压角铁狮子一对,上携“庆元四年(南宋宁宗四年,公元1198年),洋州(洋县)城西街李子照谨舍”。这说明南宋时已有塔存在,建塔年代,尚需进一步考证。

汉中东塔的结构形式,基本和唐代砖塔的造形相仿,唐塔多为方形,造型厚重朴质;宋塔多六角形,体态玲珑秀丽。著名的西安雁塔,开封铁塔,杭州六和塔,在建筑艺术上都具备了时代的特点和不同的风格,表现了我们劳动祖先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

4. 江都大桥开元寺开门吗

江都地理知识 地名由来

公元前209年,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来广陵,凭江而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

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称江都者,按郭璞江赋云【表神委于江都】。意思是以江水都汇于此,并且县临大江,故而得名。另一说称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会】。二说并存,皆与水有关。

江都县瓜洲乡、工西乡第七村,划归仪征县朴席区;仪征县朴席区双桥乡的西妃、岔路2村划归江都县。

区划变迁 中国政府废止 1966年5月 2005年

1966年设立江都镇,2005年撤销。1949年解放称仙女镇,1966年5月更名为江都镇,2005年,双沟镇与江都镇合并设立仙女镇。

区划变迁 中国政府废止 1994-4-26

1994年江都县撤销。撤销江都县,设立江都市(县级),以原江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江都市的行政区域。

区划变迁 中国政府设立 1994-4-26

1994年设立江都市。撤销江都县,设立江都市(县级),以原江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江都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江都市撤销砖桥镇并入江都镇,撤销锦西镇并入丁伙镇,撤销七里镇并入宜陵镇,撤销杨庄镇、滨湖乡并入真武镇,撤销宗村镇、华阳乡、富民乡并入小纪镇,撤销东汇乡并入樊川镇,撤销昌松乡、中闸乡并入大桥镇,撤销谢桥乡并入吴桥镇,撤销高汉乡并入浦头镇,撤销吴堡乡销设立吴堡镇,撤销三周乡、永安乡设立永安镇,撤销黄思乡、周西乡设立周西镇,撤销二姜乡、塘头乡设立塘头镇。

5. 江都大佛寺

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共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 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穆斯林。 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

6. 江都大桥镇寺庙

云龙山兴化寺火车站【汽车总站同】:出火车站(或汽车站)沿复兴路向南,至和平路路口【一座大桥】向西拐,一直直走到一个上岗就到了 香火很不错。

7. 江都大桥镇开元寺

邵伯第一

首先是邵伯古镇,这座古镇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镇,古老的明清大运河从邵伯流过,给这里带来的不仅是繁荣,也有那无价的人文财富。1600多年历史的积淀,使古镇邵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如今,古镇依存,古迹仍在,只是多了前来感受历史的游人,让邵伯多了新的活力。

第二座是瓜洲古镇,这里地处扬州长江的北岸,是古运河的出入口,也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重要关口,是一座著名的千年渡口,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旺盛,地方富庶,城内大型建筑、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也是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美景。

第三座古镇是临泽古镇,这里也是一座千年古镇,鱼米之乡、商贸重镇,自古人杰地灵、商贾云集,有“广陵小扬州”之美誉。三街六巷九坡台是这座古镇的名片;历经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小镇仍能保持着古镇古色古香的风貌,也只有几条老街巷,当然古镇中的古迹也是有喝多的,这里的老街、石碑等等依旧值得一看,在古镇中有一条临泽中街,这里是古镇的中心,也是最繁华之处。

最后一处是大桥古镇,这里也同样是一座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镇中的古迹也并不算少,其中主要是以清末时期的建筑为主,也有一些气势恢宏的四进建筑,大桥镇中心有一条横贯全镇的石板长街,保存的比较完整。走进石板街,各种格局的民居矗立两侧;镇上的开元寺也是必游之地

8.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开元寺

江都大桥镇开元寺那边,应该是新挖的人工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