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贵州娄山关景区气温多少
我觉得贵州省气候优势适宜发展的农作物是:辣椒。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贵州的辣椒闻名世界,贵州辣椒拥有独特的香味与辣味。第一,贵州省的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气温变化幅度小。常年平均气温在14°C~15°C度左右,最低气温在3°C~6°C,最高气温在22°C~25°C。贵州地区的降雨量也适中,阴天较多,日照比较少。第二,贵州省的地势海拔在1100米左右,主要是以,山,土地,田地为主。就于贵州省的气候跟地势海拔来说,是非常适宜种植辣椒的。据我所知,陶华碧牌的老干妈用的辣椒就是贵州省种植的,销量一直领先于其他品牌,新闻播报说贵州的辣椒达到了15块钱左右一斤,其它地区的辣椒才7块钱左右一斤,可想而知贵州种植辣椒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我认为贵州省气候优势最适宜发展的农作物就是辣椒。
2. 贵州娄山关旅游
答;首先在遵义参观会址然后在市区吃地方特色,再到娄山关著名战役去参观,
娄山关
娄山关是遵义红色旅游不可缺少的一站。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位于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娄山关关上重崖叠峰,峭壁绝立,异常险要,因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更因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到桐梓72道拐看一看
七十二道拐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是国道210线在贵州境内最险峻的一段。七十二道拐位于遵义市桐梓县从新站到楚米之间的凉风垭山上,总长约12千米。山上那一道道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像一条白色带子萦绕在山体上,由山顶蜿蜒迂回到山底。天晴时,大型车辆经过七十二道拐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号称贵州弯道最密集的盘山公路。然后就进入重庆…
沿途景点:桐梓72道拐,黔北花海,娄山关。重庆到六盘水全程约508.8公里。六盘水素有“中国凉都”的称号,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乌蒙大草原、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
桐梓72道拐
七十二道拐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是国道210线在贵州境内最险峻的一段。七十二道拐位于遵义市桐梓县从新站到楚米之间的凉风垭山上,总长约12千米。山上那一道道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像一条白色带子萦绕在山体上,由山顶蜿蜒迂回到山底。天晴时,大型车辆经过七十二道拐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号称贵州弯道最密集的盘山公路。
黔北花海
黔北花海,又称杉坪花海。贵州省内为数不多的四季花海之一,遵义最大花海。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境内,著名的
3. 贵州娄山关好玩吗
贵州省播州区龙坑镇马家湾社区是龙坑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210国道与326国道纵横交界处,交通便捷。本文为大家带来遵义好玩的景点。
1.遵义市汇川娄山关景区
2.绥阳清溪河峡谷漂流
3.遵义市播州香韵庄园
4.绥阳鸣泉谷生态旅游区
5.遵义市枫香温泉旅游景区
6.遵义市仁怀盐津河旅游景区
7.遵义市仁怀中国酒文化城
8.中国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9.贵州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10.赤水丹霞
4. 贵州娄山关景区气温多少度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这种文体的一大魅力在于,不同的作者依据同一词牌,可以写就不同的经典。“忆秦娥”便是极为特殊的一个词牌。这个词牌留下的经典不算很多,但最著名的两首远隔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赞叹。词作是经典,词人也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这便是李白与毛泽东的两首《忆秦娥》。 相传李白留下了十余首词。因为李白处于词这种文体并不流行、尚属草创阶段的盛唐时期,这些词不同程度受到后人质疑,认为非李白所作,但《菩萨蛮》与《忆秦娥》两首却得到较多论者的确认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南宋淳佑间黄昇编集的十卷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中,选录了李白的这两首词,并称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忆秦娥》是一首双调小令,共四十六字。“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这一词牌便源于李白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这一句。秦娥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相传当时有个叫萧史的男子十分善于吹箫,能把孔雀和白鹤招引过来。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十分喜欢他,秦穆公便把弄玉嫁给了他。萧史每日教弄玉吹箫,模仿凤鸣,最终真的招来了凤凰。最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二人一同成仙而去。“乘龙快婿”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李白的《忆秦娥》从女子伤别写起,寥寥数笔,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怀古伤今之情。伫立乐游原, 不见离人归。当秦宫汉阙成为渔樵的谈资笑料,当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吴宫花草、魏晋江山只会给人以深深的反思。 《忆秦娥》是毛泽东在长征后写的第一首诗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仓促转移的红军在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后,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到只有3万余人。 娄山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居于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娄山关由三座山峰包围,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历来是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全词以“西风”起首。西风,多指秋风,因为古人认为西是属于秋天的方位。西风多用于萧瑟、凄凉的景象。无论是宋朝辛弃疾的“昨夜西风凋碧树”,还是元朝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都给人凄清衰败之感。李白在《忆秦娥》中,也将西风与残照并列,表达一种历史消亡的感觉。毛泽东的词中,紧随“西风”的“雁叫”进一步增加了凄凉之感。从《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开始,雁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漂泊无定、凄凉悲苦的感情。因此,雁叫往往也是悲凉的,就像唐朝李颀在《送魏万之京》中所写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因此,当一只或是一行高飞的大雁,在结霜的清晨,伴着一弯冷月飞翔,传来的雁叫声在空山里回荡,人们听到后忍不住为之动容。 写到这里,毛泽东的笔触一转。在大雁高飞、冷月高挂的天空下,在结了寒霜的地面上,传来了马蹄声。这里的马蹄声并非激越豪迈的,而是小而碎的,显得很急促,也很疲惫,很符合红军艰辛的行军情况。与马蹄声相映的,还有喇叭声,同样是哭咽一般。这两种声音与空中的雁叫上下呼应,以声音勾起了读者的联想,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行军画面,苍凉而悲壮。 急促的马蹄声,踏破了清晨的宁静。寒霜胜雪,凛凛寒意似乎能穿透身上的衣服,沁入人的骨肉。上阙所写的便是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如此场景,读者的心也会受到感染,并由此联想到行军途中红军战士的心情。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一路上遭遇了太多惨烈的伏击,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随时可能失去。当个人面对着前途未卜的命运,浮云也难免会遮住望眼了。 这样的半阙词,放到词最鼎盛的宋代,由最优秀的词人来续写,下阙无非是更添一份凄凉和悲壮。偏偏在毛泽东的笔下,下阕词陡然开阖,写出了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气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摆脱被围追堵截的困境,红军采取灵活的作战方式。此前已经二渡赤水,出其不意在贵州为自身赢得了一丝机会。张爱萍在《从遵义到大渡河》中写道:“出敌不意,突然回戈东进,把敌人甩在长江两岸。……我十二团先敌赶到赤水河,仅以三条小船,从二郎滩击溃东岸守敌,顺利东渡赤水河。”面对着机会,毛泽东等人没有错过,2月19日至21日,红军主力分别从太平渡、九溪口、淋滩、二郎滩渡过赤水河,随即星夜兼程疾进,24日攻占桐梓,25日奇袭娄山关,28日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2000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靠着这种战术,红军随后三渡赤水,让敌人的判断彻底犯了错误;其后四渡赤水,终于拖垮了国民党大批精锐部队,创造了三万红军走出四十万人大军包围圈的奇迹。“从头越”,“越”出了红军的新生,“越”出了新中国的诞生! 词上阙的场景在清晨,下阙则是在黄昏,重点描摹了夕阳。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晴空丽日下的娄山关,青山如黛,给人一种无比祥和的感觉,可在行军打仗的黄昏时,则完全不是如此了。如血的残阳缓缓沉入深不见底的天际,给人一种自然无比辽远而个人十分渺小的感觉。可伟人在这一刻,却能生出十分豪迈的感情。究其原因,是不同的心境,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夕阳。在李清照的笔下,黄昏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色彩极为绚丽。可在毛泽东的笔下,黄昏却有种震撼人生的苍凉与壮阔。高山雄关,固然高耸入云,凡人难以超越,但走到了这里,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居高临下,红霞满天,按照俗谚,明天又是个好天气,毛泽东既写出了独特的人生哲理,又展现了一位伟大军事家的气魄和胸怀。 当年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面对着壮观的自然景象,曹操抒发的是自己的壮怀,毛泽东同样如此。毛泽东自己也认为,他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如今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回首那如血的残阳和如海的苍山,所有的失败与胜利,都成了过去。毛泽东自身经历的浮沉与曲折,在他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也都成为了一个瞬间。一首《忆秦娥》吟罢,包含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和喜悦?5. 贵州省娄山关的气温
娄山村位于县城南面10公里处,坐落在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海拔在1100米至1300米之间,是休闲渡假的的避暑胜地。该村交通便捷,二一零国道、兰海高速、黔渝铁路贯穿全境。现有7个村民组,3737人,农业人口3717人,非农业人口20人,行政区域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7.45亩。由汉族、苗族等民族组成,所辖娄山,南溪,老街,红元,狮溪,河沟,大山等7个村民组。该村以乡村旅游为主,烤烟,养殖,农业生产和黄焖鸡为其主要产业,年生产总值200万元。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