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区观音寺(峨眉山观音道场)

万里旅行网 2023-03-04 15:35 编辑:admin 226阅读

1. 峨眉山观音道场

安徽的‘徽’字,上下是山水,左右是人文,安徽可谓是好山好水的生态胜地。说起山水,名声最大的、人气最高的当非黄山莫属了。更是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一说,作为国家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5A景区不止黄山这一座风景奇秀的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长江之滨的九华山也是国家首批国家重点风景胜地。我们都知道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知道它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但是却不知道它的来历,其实在九华山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是数百年前就得到官方认证的。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也是座历史文化名山,传说唐朝时期诗人李白见九子山景色秀丽,九峰状若莲花便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九子山由此改名九华山,李白的“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更是成为描绘九华山秀丽景色的千古绝唱,历代文人墨客也是纷纷沓至而来留下千首赞美九华山的诗句,所以九华山也有着 “千载诗人地”的美称。九华山以地藏信仰为其佛教文化特色而闻名,与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并列成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莲花佛国”之称,成为世界地藏信仰者的精神圣地。宗教名山总是有一种庄严圣神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游览过后则心旷神怡心灵会有一种收啬宁静之感。

风景秀丽,群山环绕的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它又有九十九峰之称,为首的十王峰海拔1344米。这里能看到天台的全景。峰顶东西两侧,危崖层叠,登临其上,极目远眺,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九华山的胜景基本全在天台峰,这里也是游九华必到之处 。从十王峰上远眺天台峰,天王禅寺时被云雾遮挡,忽隐忽现,恍惚间以为人间仙境。天台峰海拔1325米,又称天台正顶,高度略低于十王峰,因为其风景、人文绝佳,被称为九华之首,气势雄伟的天台禅寺就坐落在峰顶。天台寺继续向北,就会看到一条百米长的青岩石路,这条路被称为青龙背,沿着青龙背前行,两边的石壁刻满了游客僧人的摩岩石刻。继续前行就是著名的“一线天”景观。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名 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天台晓日是“九华十景”之一,捧日亭和云峡是观日的最佳地点。云海密布之时红日跃动而出,金光穿透云海,洒下万丈光芒。九华山群峰似是披上金光,形态全现。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台峰可看到九华佛光,山峰与寺院共映于佛光中,景观奇特壮美。

九华山的第一大瀑布就是来自真人峰和沙弥峰两谷的桃花岩的飞瀑,高度达到200米,宽度5米直飞而下至“浮桃涧”。唐代王季文曾作诗:“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这一景点被称为“桃岩瀑布”。舒潭是九华山最佳的赏月地点,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听着三潭的泉水汩汩,犹如在仙境,便有了“舒潭印月”一美景。九华山的云海,凡在千米以上的山峰都能领略到,要说最佳观赏还得是春日里的莲花峰,伴着身边弥漫的云雾在山路悠然前行,像在云端遨游。“莲峰云海”便由此成了九华十景之一。

同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样景区内群峰竞秀,怪石硝拔,流泉遍布,飞瀑轰响,松柏怪异,,亦有不同庙宇毗连,晨钟暮鼓,引人邈思,正是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早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景区。听着淳淳泉声,但见古木参天,但闻阵阵花香,难道这山、 这水,这一草一木皆因染上了仙气而脱胎凡骨,而带有一种神风仙韵?且不说那有关地藏菩萨修练成仙的传说,更不谈那凡人所无的肉身仙骨只这美妙仙境便让人心生眷恋。

2. 峨眉山观世音菩萨

峨眉山景区内现存寺庙30处,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八大寺庙。

1、峨眉山报国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

2、峨眉山伏虎寺,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大雄宝殿右侧后院内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全文——华严铜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

3、峨眉山洪椿坪,位于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处的山腰里,坪上建有干佛禅院,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等等。大雄宝殿中供普贤像,左右为十八罗汉像,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它高近2米,直径1米,七方翘角,上下刻有几百尊佛像。

4、峨眉山仙峰寺,古名慈延寺、仙峰禅院,海拔为1752米,因旁靠仙峰岩而得名,寺后菁竹林中有一古洞,相传轩辕皇帝曾在此遇见九皇仙人,故名九老洞;第三殿舍利殿,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像。有舍利铜塔,六方七层,高3.6米,通体敷金,金光闪闪。

5、峨眉山洗象池,建筑规模较大,面积达3600平方米。传普贤菩萨每逢此过,必先浴象,故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寺内供奉普贤菩萨骑象金身,两旁为脱纱十八罗汉。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金身站立莲台之上,高约3米。藏经楼上供有一瓷制观世音菩萨像,带座高约尺余,制作精良。

6、峨眉山金顶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寺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手执如意,莲台置象背上,白象脚踏四朵莲花。整个造像通体铜铸,通高4.5米,是峨眉山难得的佛教珍贵文物。

7、峨眉山万年寺,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三宝之一的御印最为珍贵,这枚方印13厘米见方,重4公斤,是明代万历皇帝御赐的印章,刻有“大明万历,敕赐峨山,御题砖殿,普贤愿王之宝”的文字。内供普贤铜像高7.35米,重62.1吨。

8、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明朝时期,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3. 峨眉山观音寺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4. 峨眉山 观音殿

有的 在伏虎寺

伏虎寺是峨眉山有名的一个寺庙,位于报国寺西约一公里,始建于晋代,当时称为药师殿,后来一度曾改称为"龙神堂"、"虎溪禅林"、"虎溪精舍"。因山形如卧虎,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又因为传说树林中多有虎患,于是建立"尊胜幢",其外形制作像塔一样,上刻梵咒,放在无量殿前。寺内建筑,历经朝代兴废,也曾几度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 现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该寺随之成为中国较大的比丘尼道场之一。 洗象池也是峨眉山的有名的一处寺庙,又名天花禅院。明代称初喜庵,又叫做欢喜亭。清康熙时扩建,从而成为一座寺庙,实际上是供旅游者休息的地方。因为寺的前面有一很小的六边形池塘,相传为普贤菩萨洗象的地方,于是寺因而得名 。 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等。 1983年,洗象池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从暮春到初秋,在伏虎寺的花枝间、草丛中、曲径上,或是殿堂内,往往会看到枯叶蝶随风飘舞。它喜欢单独长途飞行,时飞时息,采食花密或树液,一旦遇有“敌情”,立刻疾速地飞落在树枝上或草丛中,伪装成一片枯叶,静悄悄地躲藏在绿叶丛里。依靠它这种特殊的自卫能力,枯叶蝶在峨眉山代代相传。

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年间改建,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后系韦陀殿,内有韦陀像。寺内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文。华严铜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

5. 峨眉山观音佛像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还是网络游戏《梦幻西游》中门派之一。

6. 峨眉山观音洞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生物圈成员、亚热带最完整的生物体系,栖息着黔金丝猴、珙桐、紫薇等珍稀动植物;是黄河以南地区10多亿年古老的地质台地;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佛教圣地、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之弥勒菩萨道场。

棉絮岭

棉絮岭,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起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一览无余。

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一大奇观——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且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赐敕碑

赐敕碑——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云金顶

红云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

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

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