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做过,朋友有做过的,他是学播音主持的。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建议还是不要做.....
目前用准分子激光方法治疗近视眼有两种:一种叫PRK角膜屈光矫正术,另一种叫LASIK原位角膜磨镶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前者对治疗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眼疗效较好且稳定;后者对治疗高度近视眼较好,治疗适应范围可高达3000度,远视眼高达1000度。
以往对于近视的矫正,主要是通过配戴度数合适的眼镜(普通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使视力提高或达到正常水平。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领域相继发明了一系列近视矫正手术,使手术后的近视患者不用配戴眼镜也同样能达到戴眼镜时的视力效果,尤其是最近几年开展的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LASK或PRK),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至少为数十万名近视患者摘掉了眼镜。
但尽管近视激光矫正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也并不意味着每个近视患者都适合接受激光手术治疗。适合作激光手术的一般要求是:年龄在18至50岁,近视度数已基本稳定(每年变化不超过50度),而且本人的工作环境不适合戴眼镜或者是因种种原因(如美观要求、戴框架眼镜不舒适、戴隐形眼镜太麻烦或容易发炎等)有摘掉眼镜的强烈愿望。此外,还要求全身健康状况基本良好,没有其它严重的眼病如圆锥角膜、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眼底病变等。 LASIK手术不适应人群
1有眼部活动性炎性病变者(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虹睫炎等);
2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兔眼、干眼症、角膜内皮变性等眼科疾病者;
3曾经发生过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者(视目前情况而定);
4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5高度近视且瞳孔过大、角膜过薄者;
6具有瘢痕体质、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角膜伤口愈合的疾病病人;
7对视力要求极高,又对手术思想顾虑极大者;
8有精神疾病且正在服药者。
以上禁忌症并非全部均为绝对禁忌症,有些情况经处理及严密观察下可慎重手术,但一定要在受术者的同意及签字下方可实施。
什么是PRK手术?
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简称PRK):手术的原理为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即除去上皮层的前弹力层和浅层基质,使角膜前表面弯曲度减少。曲率半径增加,屈光力减低,焦点向后移至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这好比在自已的角膜上磨制一副近视眼镜片一样。PRK的优点是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缺点是需要贵重的仪器,术后3-5天内有痛疼,需要长期用药。
PRK优点,缺点
PRK优点,缺点
优点:
1.手术设备及操作比较简单。
2.并发证相对较少。
3.手术费用较LASIK低
缺点:
1.术后病人有明显疼痛。
2.视力恢复较慢。
3.有角膜上皮下浑浊。
4.需长期使用激素。
5.破坏角膜前弹力层完整性。
6.术后屈光度稳定较慢。
7.只能矫正中、低度近视。术费用较LASIK低。
LASIk优点,缺点
LASIK
优点:
1.术后病人无明显疼痛。
2.视力恢复快。
3.无角膜上皮下浑浊。
4.不需长期用激素眼药。
5.保存了角膜前弹力层完整性。
6.术后屈光度稳定较快。
7.可矫正从-2.0D至-25.0D的近视。
8.还可以治疗远视眼和老花眼。
缺点:
1.需要昂贵和复杂的仪器。因此手术费用高。
2.要求医生必须有较高的手术技术。
3.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瓣移动,上皮植入等。
PRKLASIK术后须知
PRKLASIK术后须知
1、术后两周内不要将洗发水、洗脸水等流入眼内。
2、术后两周内不能用手用力揉眼镜。
3、术后须在医师指导下滴3-6个月眼药水,并定期复查。
4、术后两周内少看电视及书报,避免眼疲劳。
5、术后一周内禁烟、酒、槟榔,并少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6、术后一个月内不要去夜总会及舞厅。
7、出门时,如光线较强请戴好太阳镜,避免风沙吹入眼内,如有灰涯,先用眼药水自行冲洗后运河医院检查。
8、滴眼药水时,先将双手清洁,头部抬高,眼球看下,右手垂直向下点滴即可。
9、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及体育运动。术后3个月不要深水游泳。严防眼外伤。
LASI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LASI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LASIK手术象其他的板层角膜屈光手术一样,由于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从而减轻了术后的病理愈合反应,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也减少了不同类型上皮再生引起的欠矫或过矫的发生率,PRK手术后常见的角膜雾状混浊在LASIK术后检查中更是难得见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切削基质前需使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就有可能产生角膜瓣移位、上皮植入、基质溶解甚至切穿前房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与PRK手术往往都是创口愈合引起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1)、疼痛
大多数的患者术后都感觉良好,或许有异物感、眼部瘙痒等不适。有些患者有眼眶部疼痛,这往往是术中开睑器和吸引环的应用引起的,与板层切口无关,一般不需要镇痛药。剧烈的疼痛往往提示角膜瓣移位和上皮缺损。个体差异是患者感觉不适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2)、角膜瓣移位
角膜瓣移位的患者进入检查室时,双眼紧闭、眼泪横流、畏光明显,且有痛苦状,和其它大多数眼睛无明显异样的患者不同,从外观上就很容易作出诊断。视力很差,甚至仅有指数。移位通常都出现在术后12至24小时,移位的量一般不超过1mm,可有中央或周边的基质皱摺。角膜瓣完全游离和仅靠角膜瓣蒂部连接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如果手术步骤有误或切削时基质床过于湿润容易导致角膜瓣移位。游离的角膜瓣即使正确复位也比正常的角膜瓣更容易脱位,此时应将眼睑用胶布完全贴合,以防止角膜瓣脱位后丢失。
3)、感染
感染是术后最灾难性的并发症,幸运的是其发生率很低,约为1/5000。LASIK手术具有保持完整上皮的优点,只有在手术过程的这段时间内细菌才有可能侵入基质。术后的基质水肿和上皮破损将增加表层感染的机会。减少感染发病率的措施有: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角膜微型刀系统的彻底消毒、术前眼球彻底冲洗、不使用有粉尘的手套等等。
4)、不规则散光
几乎所有的患者术后初期都有某种程度的散光,尽管有很好的视力表视力,但总是感觉不清晰。应该向患者说明,特别是高度近视的患者,这是正常的手术病理愈合反应现象。大多数患者的不规则散光在术后2至4周内逐渐消退,一些患者需要6至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大约1%至2%的患者很明显的不规则散光将引起最佳矫正视力降低2至3行。LASIK手术的初学者和存在角膜瓣游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规则散光的发病率约为5%至10%。
5)、夜间视力问题
夜间视力问题包括眩光(光点周围形成光环)、星爆状光点或在夜间――尤其是在开车时对光线的敏感性增强。这些问题通常只是在手术后数周内出现。部分人术后的出现夜间视力问题可能超过6个月。
夜间眩光是许多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另一种较常见的不可避免的症状,是暗环境下瞳孔直径超过有效光学区直径所致的球差引起的。但如果要增加光学区直径,势必要增加切削深度,也增加了中央岛的可能性。夜间眩光使夜间驾驶很危险,残余的屈光不正,特别是残余的近视,可加重夜间眩光症状。
6)、屈光矫正的误差
(1)、过矫
LASIK手术引起的过矫比PRK手术引起的过矫更难以矫正。因为PRK的过矫还可依赖术后的药物进行调控。年轻的患者因为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对于轻度的远视一般能耐受,而对于那些老视或接近老视的患者来说,则意味着远视力的下降和阅读困难。
(2)、低矫
低矫常见于高度近视的患者,特别是近视度数高于-10.00D。由于残余的少量近视比过矫引起的远视容易治疗,所以治疗高度近视时,计算软件总是偏向于术后的低矫,低矫的患者远视力不理想,且有夜间眩光,但近视力都不错。
(3)、回退
尽管从理论上说,LASIK手术由于有角膜瓣的覆盖,病理愈合反应很轻微,屈光效果应该在术后早期取得稳定,但事实上,一些患者术后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回退。近视度数矫正越高,回退越明显。回退的机制是上皮的增生和基质层的重塑。LASIK患者的回退比PRK患者出现更早,对局部激素的使用不敏感。较大的光学区有着更平滑的周边过度曲线,因而比较小的光学区产生的角膜上皮增生少,引起的回退也因此减少。角膜厚度检查有助于明确回退是上皮增生引起的还是基质层反应引起的。少数一些患者可见到网状角膜混浊和纤维变性,这样的发生率低于0.4%,常见于-10.00D以上的患者和术中层间过于干燥的患者。
近视眼不能随便“激光”(节选)
能不能做手术要看情况
临床发现,激光矫正视力手术的预后效果,与手术医师的资质、手术的设备以及术前检查密切相关。
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底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内压和散瞳眼底检查等,准确测出所需矫正的屈光度和角膜厚度,然后决定能否手术。
术前的波前像差检查,可以了解到每只眼睛不同的像差和白天、晚上的不同视力,从而制定的激光方案更准确。
很多眼科疾病是不能做激光手术的,否则会加重病情。(摘自:求医问药网 )
近视眼因眼轴拉长,较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甚至脱落,且多发生在眼底周边部。扩瞳检查眼底,就能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另外要检查暗光下瞳孔直径,因为瞳孔过大者有的也不适宜进行手术,否则术后就可能出现眩光。
接受手术必须年龄在18周岁以上,青少年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发育尚不稳定,不适宜手术矫治。
接受手术者,近视应在1500度以下,远视在800度以下,散光在600度以下,且近两年屈光度数稳定,其发展速度每年不大于50度。
患有青光眼、虹膜炎、眼底出血等眼病,患有糖尿病、免疫性、胶原性等全身性疾病,以及疤痕体质者,都不能做这项手术。
链接
手术后有多项注意事项
激光是在角膜上进行的,眼科王泽欧主任提醒说,手术后,视力恢复有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术后除了按照医嘱用药和定期随访外,平时要注意术眼的保养,特别要避免眼睛受外力的撞击。不要揉眼。
术后要避免长时间地看书、看电视、用电脑。
如出现眼前有大量飞蚊黑点、视野产生暗影飘动,或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等情况,应立即找医生诊治。
一些患者术后出现视力回退,有的是与患者本身的近视再度发展有关,因此视力不稳定者不宜做这项手术。
目前用准分子激光方法治疗近视眼有两种:一种叫PRK角膜屈光矫正术,另一种叫LASIK原位角膜磨镶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前者对治疗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眼疗效较好且稳定;后者对治疗高度近视眼较好,治疗适应范围可高达3000度,远视眼高达1000度。
以往对于近视的矫正,主要是通过配戴度数合适的眼镜(普通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使视力提高或达到正常水平。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领域相继发明了一系列近视矫正手术,使手术后的近视患者不用配戴眼镜也同样能达到戴眼镜时的视力效果,尤其是最近几年开展的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LASK或PRK),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至少为数十万名近视患者摘掉了眼镜。
但尽管近视激光矫正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也并不意味着每个近视患者都适合接受激光手术治疗。适合作激光手术的一般要求是:年龄在18至50岁,近视度数已基本稳定(每年变化不超过50度),而且本人的工作环境不适合戴眼镜或者是因种种原因(如美观要求、戴框架眼镜不舒适、戴隐形眼镜太麻烦或容易发炎等)有摘掉眼镜的强烈愿望。此外,还要求全身健康状况基本良好,没有其它严重的眼病如圆锥角膜、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眼底病变等。 LASIK手术不适应人群
1有眼部活动性炎性病变者(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虹睫炎等);
2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兔眼、干眼症、角膜内皮变性等眼科疾病者;
3曾经发生过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者(视目前情况而定);
4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5高度近视且瞳孔过大、角膜过薄者;
6具有瘢痕体质、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角膜伤口愈合的疾病病人;
7对视力要求极高,又对手术思想顾虑极大者;
8有精神疾病且正在服药者。
以上禁忌症并非全部均为绝对禁忌症,有些情况经处理及严密观察下可慎重手术,但一定要在受术者的同意及签字下方可实施。
LASIk优点,缺点
LASIK
优点:
1.术后病人无明显疼痛。
2.视力恢复快。
3.无角膜上皮下浑浊。
4.不需长期用激素眼药。
5.保存了角膜前弹力层完整性。
6.术后屈光度稳定较快。
7.可矫正从-2.0D至-25.0D的近视。
8.还可以治疗远视眼和老花眼。
缺点:
1.需要昂贵和复杂的仪器。因此手术费用高。
2.要求医生必须有较高的手术技术。
3.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瓣移动,上皮植入等。
PRKLASIK术后须知
PRKLASIK术后须知
1、术后两周内不要将洗发水、洗脸水等流入眼内。
2、术后两周内不能用手用力揉眼镜。
3、术后须在医师指导下滴3-6个月眼药水,并定期复查。
4、术后两周内少看电视及书报,避免眼疲劳。
5、术后一周内禁烟、酒、槟榔,并少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6、术后一个月内不要去夜总会及舞厅。
7、出门时,如光线较强请戴好太阳镜,避免风沙吹入眼内,如有灰涯,先用眼药水自行冲洗后运河医院检查。
8、滴眼药水时,先将双手清洁,头部抬高,眼球看下,右手垂直向下点滴即可。
9、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及体育运动。术后3个月不要深水游泳。严防眼外伤。
LASI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LASI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LASIK手术象其他的板层角膜屈光手术一样,由于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从而减轻了术后的病理愈合反应,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也减少了不同类型上皮再生引起的欠矫或过矫的发生率,PRK手术后常见的角膜雾状混浊在LASIK术后检查中更是难得见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切削基质前需使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就有可能产生角膜瓣移位、上皮植入、基质溶解甚至切穿前房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与PRK手术往往都是创口愈合引起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1)、疼痛
大多数的患者术后都感觉良好,或许有异物感、眼部瘙痒等不适。有些患者有眼眶部疼痛,这往往是术中开睑器和吸引环的应用引起的,与板层切口无关,一般不需要镇痛药。剧烈的疼痛往往提示角膜瓣移位和上皮缺损。个体差异是患者感觉不适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2)、角膜瓣移位
角膜瓣移位的患者进入检查室时,双眼紧闭、眼泪横流、畏光明显,且有痛苦状,和其它大多数眼睛无明显异样的患者不同,从外观上就很容易作出诊断。视力很差,甚至仅有指数。移位通常都出现在术后12至24小时,移位的量一般不超过1mm,可有中央或周边的基质皱摺。角膜瓣完全游离和仅靠角膜瓣蒂部连接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如果手术步骤有误或切削时基质床过于湿润容易导致角膜瓣移位。游离的角膜瓣即使正确复位也比正常的角膜瓣更容易脱位,此时应将眼睑用胶布完全贴合,以防止角膜瓣脱位后丢失。
3)、感染
感染是术后最灾难性的并发症,幸运的是其发生率很低,约为1/5000。LASIK手术具有保持完整上皮的优点,只有在手术过程的这段时间内细菌才有可能侵入基质。术后的基质水肿和上皮破损将增加表层感染的机会。减少感染发病率的措施有: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角膜微型刀系统的彻底消毒、术前眼球彻底冲洗、不使用有粉尘的手套等等。
4)、不规则散光
几乎所有的患者术后初期都有某种程度的散光,尽管有很好的视力表视力,但总是感觉不清晰。应该向患者说明,特别是高度近视的患者,这是正常的手术病理愈合反应现象。大多数患者的不规则散光在术后2至4周内逐渐消退,一些患者需要6至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大约1%至2%的患者很明显的不规则散光将引起最佳矫正视力降低2至3行。LASIK手术的初学者和存在角膜瓣游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规则散光的发病率约为5%至10%。
5)、夜间视力问题
夜间视力问题包括眩光(光点周围形成光环)、星爆状光点或在夜间――尤其是在开车时对光线的敏感性增强。这些问题通常只是在手术后数周内出现。部分人术后的出现夜间视力问题可能超过6个月。
夜间眩光是许多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另一种较常见的不可避免的症状,是暗环境下瞳孔直径超过有效光学区直径所致的球差引起的。但如果要增加光学区直径,势必要增加切削深度,也增加了中央岛的可能性。夜间眩光使夜间驾驶很危险,残余的屈光不正,特别是残余的近视,可加重夜间眩光症状。
6)、屈光矫正的误差
(1)、过矫
LASIK手术引起的过矫比PRK手术引起的过矫更难以矫正。因为PRK的过矫还可依赖术后的药物进行调控。年轻的患者因为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对于轻度的远视一般能耐受,而对于那些老视或接近老视的患者来说,则意味着远视力的下降和阅读困难。
(2)、低矫
低矫常见于高度近视的患者,特别是近视度数高于-10.00D。由于残余的少量近视比过矫引起的远视容易治疗,所以治疗高度近视时,计算软件总是偏向于术后的低矫,低矫的患者远视力不理想,且有夜间眩光,但近视力都不错。
(3)、回退
尽管从理论上说,LASIK手术由于有角膜瓣的覆盖,病理愈合反应很轻微,屈光效果应该在术后早期取得稳定,但事实上,一些患者术后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回退。近视度数矫正越高,回退越明显。回退的机制是上皮的增生和基质层的重塑。LASIK患者的回退比PRK患者出现更早,对局部激素的使用不敏感。较大的光学区有着更平滑的周边过度曲线,因而比较小的光学区产生的角膜上皮增生少,引起的回退也因此减少。角膜厚度检查有助于明确回退是上皮增生引起的还是基质层反应引起的。少数一些患者可见到网状角膜混浊和纤维变性,这样的发生率低于0.4%,常见于-10.00D以上的患者和术中层间过于干燥的患者。
近视眼不能随便“激光”(节选)
能不能做手术要看情况
临床发现,激光矫正视力手术的预后效果,与手术医师的资质、手术的设备以及术前检查密切相关。
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底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内压和散瞳眼底检查等,准确测出所需矫正的屈光度和角膜厚度,然后决定能否手术。
术前的波前像差检查,可以了解到每只眼睛不同的像差和白天、晚上的不同视力,从而制定的激光方案更准确。
很多眼科疾病是不能做激光手术的,否则会加重病情。(摘自:求医问药网 )
近视眼因眼轴拉长,较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甚至脱落,且多发生在眼底周边部。扩瞳检查眼底,就能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另外要检查暗光下瞳孔直径,因为瞳孔过大者有的也不适宜进行手术,否则术后就可能出现眩光。
接受手术必须年龄在18周岁以上,青少年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发育尚不稳定,不适宜手术矫治。
接受手术者,近视应在1500度以下,远视在800度以下,散光在600度以下,且近两年屈光度数稳定,其发展速度每年不大于50度。
患有青光眼、虹膜炎、眼底出血等眼病,患有糖尿病、免疫性、胶原性等全身性疾病,以及疤痕体质者,都不能做这项手术。
链接
手术后有多项注意事项
激光是在角膜上进行的,眼科王泽欧主任提醒说,手术后,视力恢复有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术后除了按照医嘱用药和定期随访外,平时要注意术眼的保养,特别要避免眼睛受外力的撞击。不要揉眼。
术后要避免长时间地看书、看电视、用电脑。
如出现眼前有大量飞蚊黑点、视野产生暗影飘动,或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等情况,应立即找医生诊治。
一些患者术后出现视力回退,有的是与患者本身的近视再度发展有关,因此视力不稳定者不宜做这项手术。
医学界的一个惊天阴谋----近视手术!?[转](近视必看!!!) 医学界的一个阴谋!!!
我看了吓了一跳,还好我没有去做这个手术。近视的朋友看看吧。
在当前,我国近视眼发病率超过30%,而在中学生中,其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
学生中的发病率竟高达74%!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LASIK。
LASIK激光手术作为最近风靡一时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从1997年开展第一例LASIK手
术以来,至今为止,全中国约有几百万例病人实施了这一手术。LASIK能在短时间内使
患者提高了视力,从而吸引了成千上万迫切想要摘除眼镜的人。然而,这些人中,绝
大部分都是对这一手术一无所知的人,而在许多医院的眼科中心,为什么仍有那么多
医生带着眼镜?为什么放着那么好的手术不做?一直在几个月前,我才弄明白这是个
阴谋!近视手术是本世纪医学界最大的阴谋!
本人的一位朋友在2002年的3月在全国一家具有眼科特色的、非常有名的三级甲等
医院实施了LASIK手术,在手术前,通过了医院的所有检查,且检查结果为一切正常,
角膜地形图未发现任何异常,我那位朋友如愿地摘掉了那副850度的眼镜, 然而就在
一个月前,我那位朋友发觉自己的视力竟大幅回退,且有大量不规则散光。后来到另
一家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是角膜移植,而角膜供
体又十分紧张,我的那位朋友现在的感觉是生不如死。要知道我那位朋友只有30多岁
啊,现在丈夫等着和她离婚。而她做手术前,我得知其在该三甲医院手术,当时也未
表示任何异议。
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眼科知识略知一二,下面我就对于这一问题发表我个人的看
法。首先,LASIK的原理是在角膜上130-160um(1um为1/1000毫米)处做一个瓣,相当
于一个在角膜上的凹透镜,通过改变角膜基质的曲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然
而,角膜基质不能无限制地切削,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公认为410um(至今
还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或者说,角膜基质的厚度必须保留250以上 ,否则就会出现
圆锥角膜。而一个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约在500到600um之间 ,而每减少100度近视,按
照6.5mm的切削直径(切削范围)要切削14um的深度,而按照6.0的切削直径,则每100
度要切削12个单位,此外,散光所要切削的厚度和近视是一样的。所以,度数越深越
容易发生危险。而由于410是个下限,近视加散光共600-800度左右的人一般切削好以
后就濒临这个下限,很容易出现问题。
那么,LASIK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挡的住眼内压对
于角膜的压力。而由于LASIK切削的是角膜组织,切削后的角膜组织无法抵挡得住眼内
压对于角膜的压力,因而角膜会逐渐变尖,最终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后果是使
视力永远丧失。而一些医院为了获取暴利,没有将这一后果告知患者.另外,医院所说的
激光手术不会致盲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圆锥角膜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此外,
一些医院认为保留410就是安全底线,那么请问有何依据?低于410会产生圆锥角膜,
那么谁能保证那些角膜厚度濒临下限的人不会在10年左右时间内,角膜逐渐变形而产生
圆锥角膜?又有哪位眼科权威人士能站出来保证那些因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而需要切
削较多角膜组织的人不会在15年或是20年后出现问题呢?
我们知道,一项医学技术从发明到适用于临床,必须经过一个观察期。LASIK技术
在中国开始实行才不过仅仅8年不到时间,而中国的广大眼科医生却将其广泛适用于临
床,他们明知道这一手术的危险性(稍微对于眼科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理解,更何况是
医生),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欺瞒广大患者,把广大患者的眼睛当作试验品,请问你
们还是人吗?医生被称做是白医天使,你们的职责是救人,而不是为了瓜分一个市场
而去把一项不成熟的技术用来害人!实行了LASIK后所产生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上被
认为是绝症,最后只能用角膜移植来解决问题!每一例手术能为你们带来上千元的利
润,而为了这些利润,你们竟然把广大的患者当实验品,隐瞒手术风险,而使广大的
患者冒着在若干年后要成为盲人或准盲人的风险,你们心中何安!在几百万人的眼中
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你们良心何存?!现在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出现了问题,请
问你们那些不发达地区的小医院又拿什么担保手术的安全性呢?
任何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有良知的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道理的,请你转发
到别的论坛,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的真相。广大患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如果你们不怕
在若干年后正值事业颠峰且作为家庭鼎梁柱的你们成为一个盲人或准盲人这一事实,
请你们大胆地去成为医生的实验品吧!
以下的话是我母亲大人说的,不是转贴:“什么时候你看见同仁医院的那些戴眼镜的大夫也去做了手术,你就也可以去做了……”这话是01年说的,当时我正在做手术还是戴ok镜之间徘徊(ok镜,另一种眼睛杀手),还好母亲大人否决了手术放案,而没几天,ok镜也被停卖了,这个世界好危险,我还是回火星吧……
LASEK手术是意大利Rovigo医院眼科中心Massino lamellion MD于1997年在屈光手术临床过程中发明的一种针对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一种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它克服了PRK的疼痛,上皮下混浊(HAZE)及为高度数行手术的患者争取了角膜厚度,并会给此类患者带来更好的视光效果,完全取代PRK手术,在韩国近30%的屈光度大于-12D的患者选择了LASEK手术,在Rovigo眼科中心,屈光度大于-11D以上100%的患者选择了LASEK手术。2001年进入中国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及成功,在11月的全国屈光手术会议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大于-10.0D的超高度近视眼不应再做LASIK手术,而最好选择LASEK手术,在没有综合验光仪和LASIK手术能力的眼科中心,在对待综合球镜大于-12D角膜厚度低于520微米的病人,不应勉强做LASIK手术。
LASEK是更新一代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法。与LASIK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用显微角膜刀来做瓣,而是用角膜上皮环钻切出一个厚度为60-80微米,直径8-10毫米,蒂的弧度为30度的上皮瓣,掀开上皮瓣后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原位磨镶来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从而达到矫正近视散光的目的,而后复位上皮瓣,完全避免了LASIK手术制作角膜瓣时可能出现瓣制作不良的危险,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瓣下上皮植入、瓣不规则愈合引起的不规则散光等并发症,对有眼底疾病的近视患者也无任何影响,安全性高于LASIK手术,拓展了准分子激光的手术范围,是中低度近视的首选。因重新生成的上皮是在旧的上皮下重新生长并且 是非常致密的,所以视力回退现象较少,1-2周后由新的上皮替代,由于手术顺应角膜的 弧度,手术后对于超高度数的患者可以解决像差、眩光问题。由于上皮瓣厚度为60-80微 米,所以为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患者解决了厚度问题,同时对于此类患者,安全性也 提高了。
总之,LASEK手术解决了LASIK视为禁忌症的一些问题,拓展了手术范围,不仅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理想,也为一些超高度近视眼,角膜厚度相对较薄的患者带来了矫正的希望。
LASIK
LASIK(全称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它是在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治疗近视眼的更先进的屈光角膜手术。其基本操作方法是先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表面切开直径约8.5mm,厚度约160微米的角膜瓣,然后对中间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之后再将切开的角膜瓣复位。此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因而基本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是当今世界上最快捷的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技术。
LASIK是改进了的准分子激光(PRK)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吸取了PRK的优点。因保留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术后基本上恢复角膜完整的生理结构。治疗精确度高,安全无痛、愈合快,视力恢复预测性好,近视回退少。治疗后的裸眼视力达到或接近治疗前的矫正视力。
LASIK手术适应范围较广,可矫正近视100-2000度,散光400度,远视100-600度,适合于角膜较厚、睑裂大小合适、视网膜健康的近视患者;保留了角膜前弹力层,保持了 角膜结构的完整性;手术后疼痛轻,伤口愈合快且用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避免了PRK术后的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无需担心手术的后遗症问题
第一,屈光手术是角膜表层手术,不会直接导致其他眼部组织的病变和后遗症的产生;
第二,术前会做精细的术前检查,保证眼睛符合手术要求,医生才会为患者手术;
第三,整个手术只要严格执行医嘱,根本不会有网络上那些关于近视手术导致白内障、导致视网膜脱落失明、眼睛发炎感染等谣传情况的出现;
第四,如果屈光手术真的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那国家还会允许这项手术这么迅速发展吗?
第五、手术采用的激光是在角膜上精确扫描,不伤到眼球的内部组织。准分子激光属于冷激光,能精确消融角膜预计去除的部分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它组织器官。准分子激光的波长很短只有193nm,根本不能穿入眼内,因此,对眼球内部组织没有任何不良副作用。也没有理由在治疗若干年后再出现后遗症。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