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一点的科学小制作,材料要买得到,有一些科学含量
小制作-水管跷跷板
1.材料
粗细均匀、直径3厘米、长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细与塑料管相当,长度5厘米的软木棍一根;软木塞两个;薄铁片两块;缝衣针一根。
2.制作工具
小钢锯、剪刀、锥子、刀子各一把。
3.制作步骤
①把塑料管从中间截开,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并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钻一个小孔。然后用5厘米长的软木棍把两段管连起来,用缝衣针从软木棍中部穿过。
②用薄铁片剪成两个支架和两个小人,将小人固定在塑料管两边,
③向管内注满水并用软木塞塞住,将缝衣针放在支架上,调节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时水从管下面小孔有节奏地流出。
这时候,只要按下跷跷板的一端,跷跷板就会自动地翘起落下,两边的水轮流地滴出来,直到水全部滴完为止。注意,请把它放在一个盆里,以免水弄湿桌子。想一想它为什么会自动地翘起落下。
二、晕车最简单实用的做法?
种种预防晕车法
1、 乘晕宁(眩晕停)。在乘车、船前4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1至2粒,小儿酌减。
2、 感冒通。在无乘晕宁的情况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样。
3、 也可用安定片1片,维生素B1两片,乘车前40分钟温开水送服,亦能防止晕车。
4、 可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 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 一定的预防作用。
1.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5.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6.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7.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易晕车。
8.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9、 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 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 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
三、调查方法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一)调查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调查时,调查者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调查者在实施调查计划时,对调查对象不抱任何成见,收集资料不带主观倾向,对客观事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增减或歪曲,这就是教育调查中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
2.实证性原则。
实证性原则指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在调查研究中贯彻实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
一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观点、意见、建议等不能凭空臆想。
二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
三要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只有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真实、具体地反映现象。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调查任何教育教学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
遵循调查研究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要求是:①调查研究应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系统的边界要确定清晰;③要善于把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要素;④调查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到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认识系统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4.多向性原则。
多向性原则是指调查者在调查中,应该多角度、多侧面去获得有关的材料,即进行全面调查,注意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多因素与个别因素的结合,使调查既是全面的又有代表性。教育调查的对象是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仅要注意了解对象以往的特点,也要调查他们新产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趋势。
5.灵活性原则。
在教育调查过程中,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如调查对象的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等等的不同,或者调查题目、调查方法手段的不同,因而一定要适应情况的变化,注意灵活性,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灵活对待,随时调整,以保证取得可信的调查材料。
(二)调查的基本要求
1.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1)为人正直、谦虚、诚恳,待人热情,能关心、理解、尊重人,富有同情心,仪态端庄大方,避免生硬、苛求和盛气凌人。(2)教育思想端正,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方法正确,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经验丰富。(3)具有组织座谈会和访谈的引导能力、记录能力和交往应对能力。
2.对调查者的工作要求。(1)能够透彻了解调查课题的实质及工作量,熟悉问卷、量表及有关资料,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实施调查研究计划。(2)遵守教育调查的工作道德,如尊重被调查人的人格、隐私权,尊重被调查人的保密要求,不刺激和欺骗被调查者。(3)完整、客观地运用调查材料,不断章取义,“妙笔生花”,不假借别人之口,说自己要说的话。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