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的话肯定是羽绒被最保暖,其次是羊毛。蚕丝被略逊于羊毛被,但差距不大。
但室内环境使用并不推荐羽绒被,原因很简单,就像我们选手机时不再那么看重电话功能一样,保暖早就不是影响一床被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了。现代社会,多数人的居所都有空调、暖气之类的环境温度调节设施。睡眠环境温度本就是比较适宜的,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类型的被子都能满足保暖的基础需求。
如果你睡眠环境很冷,那最应该做的不是买什么保暖被子,而是 300 块买个小米电暖气。
一般来说,比起保暖性,透气性(热湿舒适性)才是影响一床被子舒适与否的关键。
从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系数看,系数越高意味着越容易导热,保暖性越差。常见物质里,空气保温性最好(所以中空玻璃有很好的隔热性),水的保温性最差。
蚕丝与羊毛相当,优于棉纤维。七孔、九孔等纤维被填充材料主体都是聚酯纤维(即涤纶,古时候也叫「的确良」),比棉纤维保温性更差。羽绒传热系数比羊毛更低,在天然纤维材料中保暖性最好,也优于绝大部分人工纤维。
但羽绒保暖性最佳倒不仅是因为其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系数低,更重要的原因是羽绒蓬松性极好。蓬松性越好,内部空气越多保温性能越好,毕竟空气才是最佳保温材料。
羊毛与蚕丝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系数相当,但羊毛主体的自然三维卷曲结构使其有相较蚕丝更好的蓬松度,因此一般情况下羊毛被的保温性优于蚕丝被。新做的棉被暖和,越盖越冷也正是因为棉花被使用久了蓬松度下降的缘故。
总之,就保温性能而言:羽绒 > 羊毛 > 蚕丝 > 棉花 > 化纤。
这也是为什么极端环境下的户外装备,基本都是羽绒填充的原因。
但就像我们选手机时不再那么看重电话功能一样,保暖早就不是影响一床被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了。现代社会,多数人的居所都有空调、暖气之类的环境温度调节设施。睡眠环境温度本就是比较适宜的,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类型的被子都能满足保暖的基础需求。
此时,最影响睡眠舒适性的指标其实是透气性。
评价一床被子是否舒适,除了贴身性外,科学角度看还有保暖性、透气性、及部分附加特性(如抗菌保健等)。
按程序员的习性,一切讲证据。我查了 7、8 本纺织领域的教材和近 100 篇纺织领域论文、期刊文献,科学的对比了下各种被子的优劣。研究结论如下:
- 保温性:羽绒>羊毛>蚕丝>棉>化纤
- 热湿舒适性:蚕丝>羊毛>棉>羽绒 = 化纤
- 贴身舒适性:蚕丝>羽绒>羊毛>棉 = 化纤
- 防霉抗菌性:蚕丝>羽绒 = 棉>羊毛>化纤
- 美容保健:都不行
- 防螨:都不行
- 防蛀:化纤>蚕丝 = 羽绒 = 棉>羊毛
做了张图看起来更一目了然:
蚕丝被的确配得上最佳床品的名号,尤其考虑到室内环境对保暖性需求并不高,蚕丝被各项指标来看就是最好的选择。
哦,除了贵...(价格上,蚕丝 > 羽绒 > 羊毛 > 棉 > 化纤)
羽绒被优缺点都很显著,优势是无敌保暖 + 超轻,特别适合户外这种对保暖和轻量有较高要求的场景,缺点是热湿舒适性很差。而且羽绒被价格并不比蚕丝被便宜太多,有能力消费羽绒被的群体一般又不会面临恶劣的室内环境温度。所以在室内环境下,除非对轻薄特别敏感、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环境温度较低,不然从舒适度的角度羽绒被不是个好选择。
羊毛被各项指标都比较平庸,一床好羊毛被又不比羽绒、蚕丝便宜太多,且存在易潮、易蛀、易产生静电和异味等问题,在我看来是最不值得推荐的床品。棉被、化纤被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
新棉被很蓬松,实际使用感受会更好一些,对于价格敏感的人群(比如学生)来讲是性价比很好的选择。各种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化纤被,如:七孔被、九孔被、大豆纤维被、羽丝绒被等,其实主要成分都是聚酯纤维。
这些被子本身跟棉被的价格差不多,舒适性又不如棉被,还更容易产生静电之类的问题,不建议购买。
总而言之,室内选蚕丝被,室外选羽绒被,价格敏感选棉被,不建议买羊毛被和化纤被。
各项指标的详细分析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程序员与蚕丝被制作艺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