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端寒冷天气需要怎样保暖?
这个问题太好了,这几年一只在一个冬天经常零下四十的地方过日子,御寒就变成了吃什么一样要考虑的事情,否则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不过我看前几的答案都是在描述怎么穿,但是我想说说为什么要那么穿。正巧之前做培训的时候背了好多失温症的东西,所以开电脑写这个答案
首先,我只是参加过急救培训(Certified First Responder),并不能算是专业人员,所以我的答案只是建立在我有限的知识之上。
让我们说说为什么人会冷.
众所周知人是恒温动物,核心温度是37+,当核心温度低于35°的时候就会引发失温症(Hypothermia)。
所以,当体温低到某一个程度,我们就感觉到冷~~~~~~为了生存而体形保持体温
说说体温(温度)流失的方法
高中物理学到内能的改变是由热传递与做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对于人体提问的流失基本上是由5种方式(没错我就在照本宣科~)
- 热辐射(Radiation)皮肤向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传递(辐射)
- 传导(Conduction)和第一个差不多一回事,皮肤的温度传导给紧贴着皮肤的低温物体(比如衣服)
- 呼吸(Respiration)冷空气呼入,然后经过肺部加热再排出去,明显是在流失热量
- 空气对流(Convection)人体周围的温度稍高的空气与更凉的空气对流导致更多的热量流失(所以爱斯基摩人会自己搭个雪屋,同样的风寒效应(Wind chill effect)也是因为这个才更加可怕)
- 蒸发(Evaporation)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汗液带走的热量(想想比热容)
- 另外还可以加上一点,但又稍微有些牵强。人体的排泄物也会带走热量
所以,为了保暖,就尽量保证不要通过上述方式导致体温流失就好啦
多说几句,失温症的可怕在于它可能发生在人们眼中看起来不会冷的地方,比如家中或者是温暖的晚上。但是仍然发生的原因就是核心温度过低,原因可以是食物摄入量不足或者室内穿衣服过少
===============================
想起来再多说几句
又想起来一些,可以从我上面的东西得到的结论
注意周身保暖,哪怕你穿上了800蓬800克的羽绒马甲,你的胳膊与手只穿着一层单衣照样会出大问题。
御寒的时候尽量不要暴露皮肤,同上,穿一件800蓬800克的羽绒服,但是觉得懒不戴手套,如果真是长时间在室外的话手肯定要遭殃(风寒效应的可以概括为本来就很冷然后使劲儿刮风那就更冷了或者本来不是那么冷但是为什么刮大风我就那么冷了呢?)
以及,别穿得太热...当你裹得严严实实的像个包子一样,另外的危险就有可能出现---与失温症相对应的中暑(Hyperthermia)
在寒冷环境下要是中暑了...唔,总之千万别给自己找麻烦了
另外求推荐防寒保暖但是又方便运动的护膝一只!
PS:看了很多护膝但是都是要么长时间运动会移动(没有固定的保暖护膝)要么就是起保护功能固定膝盖而非保暖功能的运动款护膝
二、南方有哪些实用的御寒方法?
我一个北方人要教南方人御寒……?
哈哈哈哈哈
我是内蒙古的,在我心中御寒神器就是羊绒,羊绒,羊绒!
羊绒衫,加厚羊绒衫,羊绒大衣,双面绒大衣……
腿上是打底裤,羊毛裤,保暖裤什么的
但是南方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和北方的冷不是一种感觉。南方是湿冷,骨头冷!我觉得在南方的屋子里抽湿比制热还重要。
三、在寒冷情况下怎样保暖?
在户外没有火源的情况下,最好的保暖措施是穿羽绒服,当然可以是鸭绒或鹅绒服,要较厚的那种,含绒量都不重要,最重要是要厚。充
羽绒服通常面料都是聚酯纤维,这种面料因为密度较高,具有很好的防水和防风性能,可以防止身高热量的流失,极寒天气通常一点点风就会带走身体的大部分热量,因此大孔的棉质材料是无法保暖的。
充绒量一定要在300克以上。这样差不多可以抵御-30度左右寒冷,当然如果更低温度里面要适当加几件保暖内衣,目的是防止身体热量的流失。所谓的失温就是身体热量过快流失,就会造成瞬时休克。
四、极寒天气如何正确保暖?
极寒天气容易导致低温心率下降
首先需要隔离冷空气。
其次才是保暖。保暖可以使用取暖设备,但是小心低温烫伤。
可以穿冲锋衣防寒服,对面最外面一层是不透风的塑料布,可以挡风。中间穿抓绒的衣服保暖,最里层穿速干透气,紧身贴肉的衣服。
冬天户外寒冷,人体为了保存核心能量,血管当然会收缩。所以尽量不室外活动。
五、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要在南方过冬的北方人,有没有什么好的保暖建议?
南方冷的重点是冬天阴雨天的那种湿冷,如果在室内不开空调的话坐着会非常难捱。
主要防寒方法也只能是开空调,开地暖,开加热器,如果都没有的话,去商场待着也行,总之别在室内坐着,出去走路也好。
六、被为什么保暖?
从宏观来讲,热传递分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通俗来讲就是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能,类似将一根铁棒的一端放在热水里,另一端也会变热。
2.对流:在流体中发生的热能传递的方式,类似于家里的暖气将屋内烤热。
3.辐射: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最简单的就是晒太阳感到温暖。
被,隔绝了热传递的三种途径,热能无法传递,因此“保温”,同理暖壶。
七、古代普通人民是如何御寒的?
资料来自一个充满奇奇怪怪广告的网站(我能不举例子吗)。没写作者
“白居易另一首诗《问刘十九》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描写的是当时相对富裕的人家,已经用上精致的手炉。
火塘也叫火炕,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穷人在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
贫穷百姓冬天大多是靠穿“褐”来御寒,褐是一种衣服的料子,属于麻制品,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用褐做的衣服既不能保暖又不美观。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即使这样的衣服还有洞和补丁。
唐宋时期,一些官员或富裕人家已经用上铜制手炉或者脚炉,手炉呈椭圆形,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外,还有暖足瓶,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宋代黄庭坚有首诗说:“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明、清两代,在冬季大多烧柴炭取暖,一般人家都有炭盆。盆是铜或铁制成的,外面再加上一个箱形透气的笼罩,防止失火或者掉进其他东西。
裘是有钱人的冬装,裘即毛向外的皮衣,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侈品,为达官贵族所穿,鹿裘、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但也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穿得起的至少也算是当时的中产阶级了。古人认为狐腋下之皮毛最为轻暖,用其做成的狐白裘非常珍贵。
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采取了更多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