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到现在还准确吗?过了几千年会不会有偏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种田无定例,全靠著节气。」我国民间自古普遍流传这句俗语,至今未改,可见节气受到一般农民重视的程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1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古代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於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期的气候状态,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它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息息相关,同时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
所以是不会存在偏差的。
现在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5月21日,即上个星期五,是小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东北的农民有一句谚语:谷雨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