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何特色?

万里旅行网 2023-02-07 14:35 编辑:yyns 179阅读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何特色?

一,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二,节日特色: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原因:纪念屈原。传统的端午节,也不只是现在我们看到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它的主要内容一直是“辟邪”,这在科学层面就是防病治病。采集百药,悬挂艾草、菖蒲,用艾草水沐浴,身上挂香囊,额头用雄黄酒写“王”字,这些过去在农村很常见的所谓“辟邪”习俗,都跟卫生有关。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燃灯,观潮,赏桂花、饮桂花酒,代表团圆。原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处于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春节:熬年守岁,贴春联和门神,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原因: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元宵节: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汤圆。原因: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圆圆满满,正月十五吃汤圆是重要的传统开运习俗。观赏灯月之际,亦可进行一项老少皆宜的传统活动——猜灯谜,以开运祈福: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趣猜。此活动既能烘托节日氛围,又启迪了智慧,能够有效提升学业运,促旺文曲才思。

清明节: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放风筝。原因: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项目和目的

1、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就是为了发展和继承传统节日文化,就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国务院已经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

4、使人们对目前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引起警醒.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5、有些地方开展了“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活动很有必要.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就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在活动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传统节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好比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乡下,明显的体会那种家乡文化一样。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一样,它象征着中国人民没有忘本

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巩固。

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前进。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就是为了发展和继承传统节日文化,就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可以广为流传。

9、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1、小年。腊月二十三,又叫“灶王爷升天”。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进行扫房,清理家用品,准备过年。

12、立春。在有些地区将立春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春吃萝卜。

13、立冬。在有些地区将立冬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冬吃饺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