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有哪些?

万里旅行网 2023-02-27 10:31 编辑:yyns 112阅读

春节民俗有哪些?

中国的民俗有熬年守岁、划龙舟、耍龙灯、踩高跷、贴春联、贴年画、拜七姐、乞巧等,具体介绍以下几种:

1、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3、踩高跷

踩高跷,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4、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5、乞巧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是七姐诞(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划龙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耍龙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踩高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贴春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乞巧

春节前夕备菜搞卫生洗白白,春节当晚团圆饭守夜饺子放鞭炮给压岁钱,还有什么迎财神送衰神之类的,民俗可多了

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并简述

春节的民俗活动有办年货、守岁、扫尘、贴对联、放鞭炮、压岁钱等等。其中办年货指的是在春节前夕置办好节日期间所需的吃穿用度,而守岁则是在除夕当晚,在所有房子点火,寓意辞旧迎新,压岁钱则是长辈给小辈的礼金,寓意压住邪祟,一年顺意。

春节的民俗活动有什么

1、办年货

办年货是春节必备,一般在春节前10天左右进行,指的是在春节前夕置办好节日期间所需的吃、穿、用、度,其中包括对联、福字,以及走亲访友所需要的伴手礼等,而这些过年时需要采买的应时物品就被统称为年货。

2、守岁

守岁指的是在春节前夜,即除夕晚上不能睡觉,而需要在各个房间中点燃炭火,并保证炭火不灭,有招钱财、祛疾病的寓意。当天,一家人吃过团圆饭之后可以聚在一起闲聊谈心,增进感情,在午夜十二点准时点燃鞭炮,寓意吓跑年兽,来年平平安安。

3、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的民俗活动之一。传说上古有凶恶年兽,会在春节时扰乱家里,带来不幸。人们为了镇压邪祟,逐渐演变为家里的长辈在傍晚时,在家中小辈的枕头下面放下压岁钱的习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