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节活动

万里旅行网 2023-03-20 01:25 编辑:yyns 250阅读

一、今年七夕节活动

我们当地在七夕节的夜晚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当地的传统活动,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能过的比较浪漫一些,我朋友小美打算在这一天和男朋友结婚,虽是按着家乡的习俗,但前几天还是定制了一枚钻戒,品牌叫乐维斯,寓意“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二、写一篇关于七夕节的日记100字

与朋友一起去西塘过的七夕。原本只是想带高考完过来玩的妹妹去走走西塘,与一开始就定好要去西塘过节的朋友以及他的未婚妻汇合,刀哥和白白临时加入,再加上当天从上海骑行过来的小伙伴。七夕,成了7人的相聚。

周六的台风雨如约而至,古镇里人潮汹涌,走廊上挤满了躲雨的人群,屋檐耷拉着串串柱状的雨水,青色的河面翻滚着雨水敲打的涟漪,迷蒙的天空,看不清撑着五彩的花伞,青砖上匆匆而过的路人。

晚饭后雨停了,挤过人头攒动的酒吧街,因着七夕的缘故,街上随处可见捧着玫瑰的小孩,我们在人潮里被冲散,寻找,牵着手一点点的往前蠕动。回到客栈,去便利店扛了一箱啤酒,玩骰子喝酒,许久未有过的开心,真的好久没有这样跟朋友们一起,喝酒瞎闹聊天吹水欢笑。

周日的台风已经过境,取而代之的是大大的太阳,在古镇里用过早餐,穿过巷子回到客栈,便在舒服的沙发上叹着空调不愿出门了,几个人零零散散的占据着沙发,听着懒懒的歌,慵懒而随意,时而一个话题便能聊起很多。

与刀哥,白白聊天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耳朵,聊起那些渐渐远去的人,聊起最初的相识,回忆起来仿若是做了一场梦,令人惊喜的是,梦醒了,那些人竟还在身边,也许这不是一个梦,不过是太美的现实,让我们误以为是个梦。相识于耳朵,熟悉于网络,依存于现实。彷佛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却又偏偏在身边上演。只是因为喜欢才停留在这里,却没有想到收获了那么多的珍贵。

如今想来仍旧是不可置信的感觉,去年一月在杭州与刀哥第一次相见,不过是两个女孩关于友情的一场梦,那时候在火车站的送别,总以为这辈子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却也坚定的相信着,相遇的人会再相遇。谁曾想,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却是朝夕相对。虽然不似初时那般温暖体贴,一点点的磨合,彼此包容忍让,如今每天互相吐槽互相打击却也是笑着的争吵。

而关于白白的,却是影评里的深度及有营养的科普知识,聊天时给人的孤傲感,谁又想,干脆果断的决定同行,聊天谈话里却也是亲切和搞笑,这分明不是那个要安静的做个美男子的白白啊。原来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也可以毫不尴尬可以互相吐槽打闹的少年啊。

时常一个人旅行,在陌生的地方,静静的看着眼前的风景,安享一个人的时光,喜欢这样不被打扰的清净。然而也是爱极了与朋友们一同出行,吵吵闹闹,一同玩笑游戏,哪怕是一点都不好笑的事情也能笑上大半天,也许那些景并没有多少记在脑海里,让人珍惜的是一起的时光,是那一起走的路程,是那些能与你放声大笑的人。

三、七夕节有什么日志

    七夕情人节文章、QQ空间七夕节日志、七夕节情话

最多人抄袭的情话——我爱你。如果要给这个承诺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愿意是——1万年。

最夸张的情话——爱你时,觉得地面都在移动。

最甜蜜的情话——我就是送给你的巧克力,在你的口中被融化。

最可爱的情话——我只是等待着像一只爱你的小狗一样躺在你的脚下。

最动情的情话——我只知道,幸福永远维系在你身上。

最实用的情话——我在忧愁时想你,就像在冬天想太阳;我在快乐时想你,就像在骄阳下想树荫。

最温情的情话——总得在阴凉的园子里给你放一把躺椅,在你的手够得着的地方放上10杯冰牛奶。

最浪漫的情话——你出生以前我就爱上你了。

最饮食男女的情话——饭在锅里,我在床上。

最没想像力的情话——我愿意一生守在你的身边,冬天做你的棉被,夏天做你的电风扇。

最伤感的情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不知道我爱你!

最不等值的情话——把你的心给我一小部分,把我的整个都拿去!

最违心的情话——我恨你!

最省事的情话——我爱你!

四、乞巧节有哪些活动?

下列是中国古代七夕节的一些活动:

喜蛛应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 黄金瓜、 巧果、花生、红枣等为主)放在果盆上,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穿针乞巧”以后,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大利。所谓喜蛛,就是一种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树木上,常能见到,偶而有一只爬在人身上或被人发现在屋内,都说是喜事之兆,一般都会被很小心地放生,大家都不会轻易弄死它。但果盆上要有这种喜蛛的踪迹,却也不容易,有时为了早点分到瓜果,我们中总有一人会偷偷捉一只放在果盆上。大人们其实也知道,睁一眼闭一眼的,在孩子“发现”喜蛛的欢呼声中,边把瓜果分到各人手中,边说道:吃吧,吃吧,年年有巧,年年有巧。

投针验巧: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即“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拜织女: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 桂圆、 红枣、榛子、 花生, 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七姐诞:广州旧时过七巧节非常热闹。姑娘们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兰夜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拜魁星:“拜魁星”事先要糊一个纸人(魁星):高二尺许,宽五六寸,蓝面环眼,锦袍皂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置案上。祭品隆重不可缺的是羊头(公羊,留须带角),煮熟,两角束红纸,置盘中,摆“魁星”像前。其他祭品茶酒等随便。参加拜魁星的,于烛月交辉中进行,鸣炮焚香礼拜罢,就在香案前围桌会餐。席问必玩一种“取功名”的游戏助兴,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果干,代表状元、榜眼、探花 三鼎甲,以一人手握上述三种果干各一颗,往桌上投,随它自行滚动,某种果干滚到某人跟前停止下来,那么,某人即 状元、 榜眼或探花;如投下的干果各方向都滚偏,则大家都没有“功名”,须重新再投,称“复考”;都投中,称“三及第”;其中二颗方位不正——比如桂圆,榛子都不中,只花生到某人跟前,而某人即中“探花”。这样投一次,饮酒一巡,称“一科”,而谓“这科出探花”,大家向“ 探花”敬酒一杯。敬酒的“落第考生”下“一科”继续“求取功名”,而有了“功名”的不参加。这样吃吃玩玩,一直玩到大家都有“功名”为止。散场时鸣炮烧纸镪,“魁星”像也和纸镪一起焚烧。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结扎巧姑: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