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节日习俗?

万里旅行网 2023-02-14 08:52 编辑:yyns 115阅读

七夕节的节日习俗?

不同地区在七夕节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七夕之日,组织“拜七娘”仪式,祭拜对象除了牛郎、织女二星,还有织女的6个姐妹。社区女性展示手工艺制品,是“摆巧”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

七夕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也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节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仙缘会、双七节、香桥会、仙桥会、天缘会、巧节会等。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盘古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等节日名称。名称不同,其过节的民俗内容也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么多的不同过节方式,就是因为这个日子积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们对生活诠释,所以难以放弃。纵观“七夕”在我国的发展史,凡是动荡时期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淡化的,凡是安定时期又是最让人挂牵的。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习俗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1]

这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也是四大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上古星宿崇拜演化而来,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经历史发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是拜祭七姐七夕节是拜祭七姐的日子,也是爱情的节日,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以起伏奇巧爱情为主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