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歙县许村景区(描写歙县许村景区的诗句)

万里旅行网 2022-12-25 09:39 编辑:admin 175阅读

1. 描写歙县许村景区的诗句

东营十大历史名人

1、“武圣”

孙武(生卒年不详) 字长卿,又称孙武子、孙子,春秋末期乐安(今东营市广饶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思想家,被后世尊为“武圣”。曾以《兵法》(后多称其为《孙子兵法》)见于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代兵学圣典;全书共13篇,6000余言;揭示了战争的重要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注重分析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强调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孙子兵法》被译成日、法、英、德、俄、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2、西汉经学家欧阳生

欧阳生(生卒年不详)字和伯,西汉千乘郡(今东营市广饶县)人。幼习经学,受《尚书》于伏生,是伏生的高足弟子,西汉早期经学博士之一。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西汉今文《尚书》“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著名弟子是倪宽,倪宽又传授给欧阳生的儿子,此后世世相传至欧阳歙,凡八世,多有建树,史书称“欧阳八博士”,也称“欧阳尚书学派”。今广饶县城西南有欧阳八博士墓。

3、西汉御史大夫倪宽

倪宽(?~前103) 西汉武帝时千乘郡(今广饶县倪家村)人。幼年家境贫寒,每下地劳动,总是把《五经》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带经而锄”的故事广为流传。后因精通经学为汉武帝所赏识,擢升左内史,负责治理京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政。在任期间,首倡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辅渠,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发展。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倪宽升任御史大夫,随武帝东封泰山。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倪宽奉诏与司马迁、公孙卿、壶遂等修改历法,经过精心推算制订出新历法--《太初历》 ,比秦朝的《颛顼历》有很大进步。广饶城西2.5公里处有倪宽墓。

4、元代名将綦公直

綦公直(? ~1286)字世美,广饶县綦许村人。自幼聪明刚毅,胆识过人。十七八岁为县吏,二十岁投身行伍。后曾任益都劝农官,沂、莒、胶、密、宁海五州都城池所千户等职。至元十年(1273年),奉命赴高丽(今朝鲜)督造战舰,不久封荆南招讨司事。至元十二年(1275年),率兵南征,攻克隆兴(今江西南昌),南安、吉、赣皆望风款附, 连下堡栅600余所。诏授綦公直武毅将军、管军上千户,旋被召入都,加封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金虎符,领侍卫亲军。至元十八年(1281年),綦公直被调赴上都(今内蒙古开平) ,授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镇守别十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綦公直回家葬父路经济南时,以朝廷所赐钱物,代纳乐安全县军民二年酒课税、河泊课税,计元宝楮币5000余缗。葬事办毕,綦公直又散发钱物接济贫民,为闾里鳏居不能娶者代付聘金,助其完婚。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诸王海都叛变,进攻别十八里,公直随伯彦丞相进战于洪水山,将叛军击败。在追击叛军时,因孤军深入,援军不至,綦公直被叛军所杀。

5、明代著名学者李舜臣

李舜臣(1499~1559)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广饶县李鹊镇李鹊村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以会试第一名(会元)中进士。初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因反对佞臣得罪皇帝,受廷杖,被罢免。后被起用封员外郎,继又出任江西省提学佥事,升南京国子司业,晋为太仆寺卿,后引病归里。从此致力于学,经、史、诗、文均有较高造诣,为明代著明学者。著作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诗序考》、《毛诗出比》、《尚书说》、《易读外编》等19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李舜臣编辑《乐安县志》,其体例及史料考证多为后世所遵循。

6、明代刚正御史成勇

成勇(? ~1658)字仁有,一字宝慈,晚号蜗庐居士,广饶县广饶镇颜徐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先后任饶州推官,开封、归德二府推官,南京御史等职。以刚正闻名。任饶州推官时,曾将乱施淫威的朝庭中使当厅打数十大板,大快人心;任南京御史时,因上书参杨嗣昌夺情入阁,被革职下狱;遇赦出狱后,被贬守浙江宁波卫。成勇治学严谨,著作颇丰,以理学见长。

7、清代著名学者李焕章

李焕章(1613~1688)字象先,号织斋,广饶县大王镇李桥村人。少承家学,博览群书,是当时知名的秀才。明亡后,不复仕进,游览名山大川,专攻古文诗词。文风气势磅礴,雄杰豪放。顾炎武称赞其文章说:“李先生作书,精古文词,其传记、书序、志表、碑铭出入河东(柳宗元)、庐陵(欧阳修),小品大有眉山(苏轼)意。”著作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凡百万言。后诸城名士李渔村订其生平所著为《织斋集钞》,清《四库全书》有目。参编《山东通志》《青州府志》《乐安县志》《临淄县志》《益都县志》等志书。

8、乐安县令李方膺

李方膺(1679~1756)字虬仲,号晴江、抑园、借园,江苏通州(今南通)人。雍正七年(1729年) ,李方膺任山东乐安县(今广饶县) 令。在任三年间,他严惩“讼棍”,革除杂税,灾年开仓放赈,兴工整治小清河水患,清理豪强霸种地亩分给无地贫民,为官耿介清白,政声卓著,深得民心。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乐安县志》(亦称《李方膺志》)的编纂,为方志界所推崇的名志。此后,他宦途坎坷,曾两次罢官,一次入狱。退出官场后,长期隐居金陵(南京),寄情书画,淡泊度日。能诗,擅画松竹兰菊,尤长写梅。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苍劲有致,为“扬州八怪”之一。

9、农民起义首领李金鳌

李金鳌(1821~1863)广饶县张郭村人。少年读书兼习武功,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武举。清咸丰九年(1859年),乐安知县朱源加税自肥,民不聊生。李金鳌曾数次去县衙为民请命,恳求削减赋税,均遭拒绝。同年五月,县衙役到张郭村捆绑无力缴纳赋税的百姓,李金鳌约同数十人将被捆绑的农民夺回。次日上午,李金鳌又带领数十人,携大刀、长矛奔赴县城,直闯大堂,据理力争,要求减轻赋税,知县朱源逃遁。当时,黑旗军、捻军等农民起义已波及乐安县境,李金鳌毅然高举义旗,组织抗粮军,很快发展到1200余人。抗粮军的壮大,使官府、豪绅惊恐不安,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曾派人前往劝降招安,李金鳌毁书逐使,严词拒绝。后因叛徒告密,李金鳌被清政府逮捕,遇害于青州府署内。

10、为官清廉的隋藏珠

隋藏珠(1812~1866)原名藏朱,字松心,别号龙渊,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进京应会试中进士第二十二名,留京任户部主事。后晋升郎中。清咸丰七年(1857年),任江西建昌知府。到任后,地方官吏纷纷持礼品晋见,隋藏珠一一回绝。 首次到属县视事, 县官设宴待之,隋藏珠拒绝赴宴,并斥之曰:“留与难民,数日吃著不尽! ”他三个儿子读书用度不足,只好卖掉家中良田十亩。“三年清知府,卖掉十亩田”,在当地传为佳话。曾国藩闻其政声,奏疏皇上,荐其到湘军任钱粮总监。建昌“民闻其去,如婴儿失母,攀留饯送”。在湘军任钱粮总监期间,深得曾国藩器重,奏请皇上升任其为道员。清同治四年(1865年),隋藏珠因对官场厌倦辞官回家。还家时,除一箱箱书外,别无长物,有著述多种。

李焕章

李焕章(1613~1688)字象先,号织斋,广饶县大王镇李桥村人,明代参政李中行之子,与兄含章、弟斐章、玉章均为名士。李焕章少承家学,是当时知名的秀才。明亡后,不复仕进,专攻诗文。其文气势磅礴,雄杰豪放,与商丘侯朝宗、新建陈石庄、南昌王于一并比。

当时的文坛主盟周亮工曾刊行李焕章的诗文。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凡百万言。后诸城名士李渔村订其生平所著为《织斋集钞》,清《四库全书》有目。今存《织斋文集》八卷及《织斋遗诗》一卷。康熙七年(1668年),李焕章受聘与顾炎武、孙尔岐、薛逢祚等编辑《山东通志》;还曾编辑《青州府志》、《乐安县志》、《临淄县志》、《益都县志》。

李竹如(1905~1942)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庄科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京中央大学党支部书记。30年代在济南创办《新亚日报》,在上海主编《文化报》。“七七”事变后,由上海赴延安途中留晋东南工作,先后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工人报》社长、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1939年以后,历任八路军一纵队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11月2日在鲁中对崮峪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隋建利

1950年11月生,牛庄镇西隋村人。1968年3月入伍,196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卫戍部队警卫二师五团九连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干部队分队长,中央军委办公厅警卫参谋,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办公室警卫参谋,中央军委警卫局警卫参谋,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办公室警卫参谋。1992年副师职,1995年正师职。

2. 歙县古镇许村游记

5个

《幸福到万家》在拍摄地点如下:

1、东钱湖

剧中庆来和幸福小憩的湖边就是在东钱湖的韩岭老街附近。东钱湖是宁波的后花园,它的山是油绿的,水是瓦蓝的,完全不负“西湖风光,太湖气魄”的美称,阳光下湖面的点点波光,随手一拍既是大片。

2、宁波老外滩

剧中庆来和幸福被迫入城后,庆来质问庆志不帮忙找工作的地方就在老外滩。晚上的外滩大桥格外的美,站在二楼看夜景,位置绝佳。

3、绩溪县龙川村

《幸福到万家》开篇第一个镜头,何幸福与王庆来举办婚礼,航拍中山水间的万家庄,是在皖南绩溪的龙川村取景拍摄的。

4、黟县屏山村

屏山是剧中幸福和王庆来回门时,何幸福娘家的取景地。屏山村已经有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村内还保存有200多幢明清古名居,光裕堂、成道堂等祠堂,很值得步入其中细细感受时间的流逝感。

5、歙县许村

剧中万善堂的家是在皖南另一个标志性的旅行目的地,歙县许村拍摄的。歙县拥有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石潭村、棠樾牌坊群等众多徽州不容错过的古迹村庄,到处透着古色古香。

3. 歙县许村景点

黄山的宏村和许村不在同一个县,宏村是在有着画里乡村美称的黟县,许村是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歙县,这两个县都属于古徽州现在的黄山市,来黄山旅游的人,看了山上的风景,还要品品山下的文化,山下这两处著名景点,绝大多数游客都不会错过!

4. 歙县许村导游词

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

歙县,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位于皖南地区,北与宣城市绩溪县和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衢州市开化县毗连,西南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接壤。地处皖南山区,丘陵起伏,溪谷纵横,地貌多样,有黄山山脉高耸于西北,天目—白际山脉屏障于东南,并以渐江、新安江谷地和练江谷地为两大山系的接合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总面积212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歙县常住人口为362962人。

5. 赞美歙县的诗句

钟吾有关诗句,例如:“孰不闻钟起,吾犹拥褐眠。”

出自:方回 《丁亥元日二首》

孰不闻钟起,吾犹拥褐眠。家人分两地,客邸跨三年。果蓏思携幼,粢盛忆祀先。故山归去好,当及挂灯前。

作者简介:方回(1227~1305),汉族,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元朝诗人、诗论家。字万里。

6. 歙县古诗词

译文:春天听鸟叫声,夏天听知了的叫声,秋天听虫的声音,冬天听雪落下的声音。

在松林里听琴声,月夜里听箫声。

在水边听瀑布声音,在山里听风吹松树的声音。在耳边别有一番韵味。原文:《听声》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出处:出自清代张潮的《听声》。张潮(1650年—约1709年),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清代文学家、小说家、批评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者。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从书》、《昭代从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张潮成长在“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一应俱全的优裕环境里,因着父亲严格的家教,没有沾染官宦富贵人家子弟常见的纨绔习气。

自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

他虽出生贵介、富于资财,然其“性沉静,寡嗜欲,不爱浓鲜轻肥,惟爱客,客尝满座。

淮南富商大贾惟尚豪华,骄纵自处,贤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见。

惟居士开门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饮酒赋诗,经年累月无倦色。

贫乏者多资之以往,或囊匮则宛转以济:盖居士未尝富有也,以好客,故竭蹶为之耳”。

只可惜累试不第,“以赀为翰林郎,不仕,杜门著书”,先后自著诗文、词曲、笔记、杂著数十卷,辑成《檀几丛书》(康熙三十四年刊)、《昭代丛书》(康熙三十六年刊)等中大型丛书。

在康熙中后期,人称其“著作等身,名走四海,虽黔、滇、粤、蜀,僻处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

2。而给其生前身后带来海内外声誉的,则首推《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此书一出,便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