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一文为我们描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描述了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深情厚谊。
二、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甚么
也许,在母亲节前,同学们都把准备好的礼物送到妈妈手里。有的是音乐盒,有的是水晶,有的是鲜艳多姿的鲜花……可我一个也看不上。再好的礼物,再昂贵的礼物,费的还不是妈妈给的钱,买的东西送给妈妈,也许妈妈并不喜欢,因为大人和小孩的审美观念是不同的。尽管这样,可母亲为了表示出你的好意,还是会点点头笑着说:“我很喜欢它!”“它很漂亮!”之类的话。其实根本不喜欢,他们省吃俭用的血汗钱,怎么舍得买一些没用的东西,他们宁愿把钱拿去给孩子买点好书。如果家长说不喜欢,孩子就会不高兴。为了使孩子开心,就只好配合着演一场戏。 可我妈妈和别人不同,她是个直肠子。 还记得小时侯的一次,看着别的小朋友把礼物送到妈妈手中,为了表示我的一片孝心,以买书为借口,向妈妈要了一些钱,去 给妈妈买礼物。我千挑万选中,选中了一个会转的风车。我把这点心意送给妈妈,妈妈傻了眼。我本以为妈妈会很高兴,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妈妈把我痛骂了一顿:“妈妈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就买这些破玩意儿?这些送给我有什么用?妈妈又不是孩子,怎么会喜欢呢?” 那一次的教训,使我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了。如果硬是想尽自己的一片孝心,那就自己去挣钱,给妈妈买礼物,这样才能懂得挣钱的辛苦,才能明白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那以后,每次的母亲节,我都会给妈妈动手做一张节日贺卡,把心里的话通通告诉妈妈。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五年级下学期,上了六年级,我不再给妈妈送贺卡了,因为这样既费精力,又费时间。昨天的“三八”妇女节,我替妈妈“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替妈妈端了杯茶,为她捶了捶背。我认为,这样既不花钱,又很好的表现出我的心意,不是两全其美吗?而且妈妈心里也会很舒服。可是,我认为,把学习搞好,更上一层楼,是送给妈妈最珍贵、最好的礼物,大家说是吗.中午,我回到家,发现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但就是不见妈妈。突然,我听到一阵洗衣服的声音,到洗衣台前一看,妈妈正在洗衣服。我说:“妈妈,您去吃饭,我来洗。因为今天是您的节日,我要让您高兴。”“你行吗?”妈妈笑着问。“行”我说。妈妈半信半疑地吃饭去了。 我抱起袖子,拿出一件衣服,用水泡湿,然后抹上肥皂,再用力搓。搓呀搓,我的手都搓红了,但衣服上还有一点儿油污没搓干净。我只好用刷子涮,涮好后再用清水把衣服洗干净。我洗了几件衣服,妈妈来了,看着我卖力地样子,妈妈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欣慰。 晚上,我又抢着帮妈妈洗碗,我把洗好的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妈妈看了,微笑着说:“原来这就是尧尧送给我的节日‘礼物’!” 今天我虽然比往常累些,但我很高兴,因为我让妈妈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难忘的一天—―献给三八妇女节的妈妈 2004年3月5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中午,我们早早的吃了饭,妈妈用自行车驮着我上街,我可高兴了,因为妈妈带我去选毛笔和墨汁,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 我们来到小镇上,精挑细选,妈妈一会儿瞧瞧这支,一会儿看看那支;一会儿注意笔尖,一会儿用水润了润笔锋,用毛笔尖在手上顺时针旋转,我正纳闷,妈妈告书我,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检查笔毛的质量,如果旋转时笔毛出现了分叉,就不好用了。我兴奋极了,因为我学到了选择毛笔的方法。 我和妈妈整理好笔,放在自行车前面的蓝子里,我坐在妈妈的背后,手抱着妈妈的腰,哼着欢快的歌回家…… 回家的路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下坡时,妈妈的自行车前轮绊到了一块石头,只听妈妈叫了一声:“不好!”我和妈妈滚到了布满石渣的路上,为了保护我,不让自行车压着我,妈妈情急生智,将自行车往外一推,另外一只手揽住我,我从妈妈背上滑了下来。等我从地上起来,才发现妈妈还趴在地上,一声未吭,也许是太疼了,也许妈妈不愿意让我吓着,妈妈紧紧地用手捂着额头,鲜血还是从妈妈的指缝里浸了出来,我吓坏了,焦急地叫到:“妈妈,你怎么了?”过了好一阵子,妈妈才抬起头来,看着我,小声地说:“没什么,勇敢一点,妈妈再休息一会儿。”我紧张得很,眼泪快掉出来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我对妈妈说,我回去叫奶奶,说着,就向前跑去。刚跑不远,妈妈叫住了我,“儿子,别回去了,你在路上又急又怕,车辆多,撞到你怎么办?爸爸、爷爷都不在家,你奶奶脚又不方便,一着急,那可不好了!” 我看着妈妈痛苦又着急的表情,也就罢了。等妈妈休息了一会,我帮妈妈扶起自行车,慢慢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我去叫医院的外科主任-张伯伯。我和张伯伯回家时,看见妈妈正对着镜子清冼伤口。等妈妈去医院缝好伤口,已是晚上了。 回想这一天,真让人难忘!虽然墨汁已经泼在了地上,但我从妈妈镇定的眼神里明白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果断,什么是冷静,什么是伟大的母爱!
三、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 不要跟《小学教材全解》一样
主要内容:《草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扩展资料:
课文内容解释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为:蒙古人和汉族人友谊深,不忍马上分别,在夕阳下,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离别之情。
2、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3、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4、套马:套马是鄂温克族传统体育项目,原为牧民放马匹时的一种技能。运动开始时让烈马疾奔,众骑手纵马飞驰追赶,至适当距离时即迅速套马,以先套住马头、拉住烈马者为胜。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草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