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河北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河间歌诗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
2、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上走马镇是交通要镇,各路客人在茶馆客栈歇脚,为了消除旅途疲乏,大家常在茶馆摆起龙门阵,交流旅途的见闻和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语言朴实,通俗上口,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3、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耿村民间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耿村故事表现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科学认识、道德教化和娱乐功能对建设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4、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地方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伍家沟民间故事是伍家沟的传统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又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之后,自成脉络形成的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提倡孝道,主张勤俭持家;
扬善弃恶,宣扬有恩必报,重视朋友兄弟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尊重读书人,推崇智慧,重视技艺,总体上是积极向善的,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堡坪乡民间故事,融合了荆楚文化与巴蜀文文化,原生态作品多,有鲜明本地特色。下堡坪乡民间故事流传在乡村田野,是三峡地区传统民间文学的缩影,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梁祝传说
祝传说,流行于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传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2、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3、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于苏州,并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不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特点:
苗族古歌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洪荒时期,到苗族的大迁徙,以及苗族的古代社会、物质生产、日常生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苗族古歌总数在万行以上,不同的地区流传着不同的版本,甚至不同的歌师也传唱着不同的版本。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流传的苗族古歌,是苗族古歌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版本。
三、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很多啊.比如:京剧,豫剧,川剧,中国的儒,道等思想.还有中国古典诗篇,文章等
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 缂丝 · 全聚德 · 苏绣 · 吴歌 · 评弹 · 中和韶乐 · 川剧变脸 · 滩头年画 · 江永女书 · 南京云锦 · 西安古乐 · 南音 · 青浦田歌 · 松江顾绣 · 南汇锣鼓书 · 侗族大歌 · 山西“耍孩儿” · 纳西古乐 · 唐三彩 · 紫砂壶 · 木版年画 · 川江号子 · 古琴 · 皮影戏 · 剪纸艺术 · 傩戏和傩戏面具 · 杨柳青年画 · 木卡姆 · 梁祝 · 少林功夫 · 昆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