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遗多少?非遗多少?

万里旅行网 2023-01-28 12:07 编辑:yyns 242阅读

一、我国物遗多少?非遗多少?

截止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372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批准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2014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3、2011年6月10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

4、2014年7月16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3项)。

扩展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有哪些?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铜鼓十二调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芦笙舞( 锦鸡舞)

芦笙舞( 鼓龙鼓虎)

芦笙舞( 滚山珠)

傩戏

安顺地戏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戏

八音坐唱

布依戏

花灯戏(思南)

侗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服饰( 刺绣)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水族马尾绣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

贞丰小屯白棉纸手工制作技艺

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

牯藏节

姊妹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侗族萨玛节

端节

水书

仡佬毛龙节

三、哪些酒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 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酒:

3. 第一批:407Ⅷ-57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408Ⅷ-58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泸州市;409Ⅷ-59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汾阳市;410Ⅷ-60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

4. 第二批: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 河北省衡水市、平泉县、承德县;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 山西省朔州市;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 辽宁省沈阳市;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吉林省通化县;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河南省宝丰县;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 四川省宜宾市、成都市;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 绵竹市、古蔺县、射洪县

5.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928 Ⅷ-145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江苏省丹阳市、金坛市(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 浙江省金华市。

四、2008年6月,国家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天津市上榜的有()

622 Ⅱ-123 锣鼓艺术 天津市汉沽区

(汉沽飞镲、常山战鼓、 河北省正定县

太原锣鼓、泗泾十锦细锣 山西省太原市

鼓、大铜器、开封盘鼓、 上海市松江区

宜昌堂调、韩城行鼓) 河南省西平县、郏县、开封市

湖北省宜昌市

陕西省韩城市

。。。 。。。

五、蚕桑是什么意思?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2008年6月7日,蚕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独脚戏啥意思!

  曲艺曲种。又称“滑稽”。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一带,以吴语方言演出。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早期多由一人演出,艺术上受到江、浙、沪一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独脚戏三大创始鼻祖王无能(苏州人),曾演过文明戏的丑脚,江笑笑(杭州人)、刘春山(宝山人)也各有专擅,当时称为“滑稽三大家”。他们的表演吸收了文明戏和相声的一些表现手法,形成“说唱”与“滑稽”的拼档演出,在剧场、游乐场和广播电台表演、播音,迅速受到群众的欢迎,遂使独脚戏形成独立的曲种。

2008年,独脚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