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塑是什么?

万里旅行网 2023-02-17 11:09 编辑:yyns 120阅读

一、米塑是什么?

产品名称:米塑

产品别名:“粉塑”

产品产地:浙江温州

产品特性: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色彩纷呈。

产品简介:米塑又称“粉塑”,是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的民俗工艺。其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大都用于喜庆节日和庆祝寿辰等。旧时,每逢夏历二月十五日举行拦街福,都要制作米塑大寿桃,寿桃面上除装饰花鸟虫鱼形象外,其正背两面,还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以及《水浒传》的戏曲人物,形象逼真,色彩纷呈。

产品历史:温州米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素称“百工之乡”———温州民间工艺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温州民间有个习俗,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或庆祝寿辰,都要捏制米塑。据传,这一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经过千余年的传承,米塑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与北方的“面塑”并称为我国食品塑作工艺上的双绝。

二、米塑的介绍

米塑又称粉塑,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汉族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正背两面还常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的戏曲人物,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与北方的面塑不同,温州米塑大小不限,有的高达数米,防蛀和保存的难度极大。

三、米塑的来源?

米塑又称“粉塑”,温州独有的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

工艺

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正背两面还常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的戏曲人物,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与北方的面塑不同,温州米塑大小不限,有的高达数米,防蛀和保存的难度极大。

历史

传说孙武用米做成蟠桃状充寿桃为母亲做寿是米塑工艺的开始。温州米塑历史悠久,而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多用于寿庆、婚嫁、筵席、礼佛等场合。重阳糕上更不可少。尤其在农历三月“拦街福”寿桃山上,众多米塑戏剧人物风姿各异,情韵生动。米塑《济公斗蟋蟀》,神形兼备,妙趣横生,展出时轰动鹿城。温州米塑艺术家邵永桂还应邀赴日本作现场艺术表演,颇受赞赏。

四、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参见: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