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湖泊

万里旅行网 2023-01-31 20:51 编辑:yyns 104阅读

一、中国有多少湖泊

中国是多湖泊国家,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即达2800多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左右。

分布和形态特征中国湖泊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东起东经132°20’的兴凯湖(中、俄界湖),西至东经78°50’的班公错;北自北纬48°57’的呼伦湖,南到北纬23°25’的大屯海。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形成2大稠密湖群。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湖泊分布亦多。但长江上游、珠江流域和浙闽丘陵等地区湖泊寥寥无几。按湖泊的地理位置,可将中国湖泊分为东北、(内)蒙(古)新(疆)、青藏、东部和云贵5大湖区。

中国绝大部分湖泊属中、小型。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共11个。最大淡水湖泊为鄱阳湖,最大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盐湖是察尔汗盐湖。

中国湖泊众多,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700多个,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工湖泊(水库)。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区域。 按湖泊水文特点,大致可以以大兴安岭南段――阴山山脉――祁连山脉东段――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 此线西北主要为咸水湖和盐湖,此线东南主要属外流湖区域,绝大部分是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水产资源丰富。

二、中国有几个大湖

中国应该有五大湖。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第一大湖鄱阳湖古称彭泽,面积达3914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

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第三大湖太湖(江苏),古称震泽,又名笠泽,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第四大湖洪泽湖(江苏),洪泽湖位于江苏的苏北,虽然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上承淮水,南泄长江,东注黄海,湖长65公里,平均湖宽24.26公里,水域面积达1576.9平方公里,是我国平原水库型湖泊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第五大湖巢湖(安徽)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淮河两大河流之间,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基本形状如鸟巢状,故得名巢湖。其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69.5平方公里,为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

中国十大湖泊一一青海湖。鄱阳湖。镜泊湖。太湖。洪泽湖。纳木错湖。滇池。洞庭湖。呼伦湖。巢湖。

三、我国的湖泊的数量

在数量上应该没有很大区别,湖泊是水域,不像沙漠这么容易荒漠化。只要有降水,就有湖泊,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干旱,湖泊暂时缺水,但是不会消失。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鄙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在陆地表面上有一些能够蓄相当水量的天然洼地,称之为湖泊。湖泊不仅使我们的星球更加璀璨,还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但是,湖泊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要使美丽的湖泊长久存在,根本的是保持河流沿岸的土壤不流失。中国历来有五湖四海之称,“四海”即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五湖”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江苏的太湖、洪泽湖、安徽的巢湖。

中国湖泊的分布

湖泊可以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也可以沉睡在陡峭的深谷,也可以仰卧在辽阔的平原,也可以偎依在咆哮的海滨。不论是白雪茫茫的极地,四季如春的温带,还是赤日炎炎的南方,你都可以寻觅到她的芳踪。

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

我国湖泊分布,大概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东南为外流湖区,以淡水湖为主,湖泊大多直接或间接与海洋相通,成为河流水系的组成部分,属吞吐型湖泊。此线西北为内陆湖区,以咸水湖或盐湖为主,湖泊位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陆盆地之中,与海洋隔绝。

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潴水,发育成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834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696个,总面积为 21171.60km2 ;大于10km2湖泊有138个,总面积为19587.50km2。

东部平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洞庭湖、洪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淀山湖、东钱湖、南四湖、白洋淀、七里海、日月谭等。

蒙新高原湖区

蒙新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879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772个,总面积为 19700.30km2 ;大于10km2湖泊有107个,总面积为18059.43km2。

蒙新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呼伦湖、运城盐湖、红碱淖、文县天池、罗布泊等。

云贵高原湖区

云贵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73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60个,总面积为 1199.40km2;大于10km2湖泊有13个,总面积为1088.20km2。

云贵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泸沽湖、草海、邛海、九寨沟海子群等。

青藏高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437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1091个,总面积为 44933.30km2;大于10km2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km2。

青藏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鄂陵湖等。

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

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92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140个,总面积为3955.30km2;大于10km2湖泊有52个,总面积为3705.70km2。

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湖、白头山天池等。

中国的国际湖泊

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位于吉林省抚松县境内,湖面海拔2154米。湖泊高踞于长白山之颠,在群峰环绕之中。由于海拔较高,常有云雾缭绕,很难见其真貌,人们视为神秘之水,因此称为天池。

天池是呈椭圆形的火山口湖,南北长4850米,东西宽3350米,周长约13公里,湖面面积约9.2平方公里,湖泊的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湖水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平均深度204米,最大深度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泊四周没有常流水注入,主要由天然降水以及环湖的岩层隙水补给。

湖泊只有在北侧有一缺口,水流经过1200多米蜿蜓的流程后突然从断崖处飞泻而下,形成68米的飞瀑,夹峙在二山之间,形如马尾瀑布的水流就是松花江的正源,二道白河的源头。

天池池周高峰有10余座,以白云峰最高,海拔2691米,位于天池的西面,主要岩石是各种火山的喷出岩,有浮石、火山砾、火山砂、粗面岩、凝灰岩等。天池北面另一高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为第二高峰,1958年天池气象站建于该峰东北侧2622米处,故称天文峰。

?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距今一百万年的地质年代,发生过多次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近期的喷发有1597年(明万历25年)8月,1668年(清康熙7年)4月和1702年(清康熙41年)4月,距今已有290多年,虽然近年没有喷发,但沿二道白河上朔,沿河仍有许多温泉的分布。

天池气候寒冷,湖水冻结每年长达6个月之久,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及10℃。降水丰沛,平均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每年约有8个月时间被积雪覆盖,6月中旬积雪才开始融化,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天池周围生长着各种珍奇的生物。

兴凯湖是中俄的界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国际湖。又菩丝���堑钡睾照苡锟峡ǖ馁梢簦�馕��痈叽ο虻痛α鳌P丝��?/3属于我国,2/3在俄罗斯境内,在湖的四周,东南岸多湿地,西岸岗丘起伏;西北岸有完达山耸峙,海拔640多米,北岸分布有沙岗,沙岗以北分布着小兴凯湖,它本来是兴凯湖的一部分。

兴凯湖呈卵形,长90多公里,平均宽50公里,周长400余公里;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贮水量109.5亿立方米。仅次于青海湖,而超过了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翻阳湖,湖面海拔68米,最深处达10米。有9条河流汇入湖中,湖水向东北流出为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

?

小兴凯湖长50公里,宽约30公里,面积140平方公里,与兴凯湖之间本来有一水道穿过沙岗相通,洪水时期小湖的水流入大湖,枯水期大湖的水注入小湖。现今在涨水期,两个湖仍然可以相通。

兴凯湖是一个大型的构造断陷湖。在第三纪以前,湖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平岭、老爷岭、完达山和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山脉等褶

皱断块山地及山间盆地。

在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周围山地断块上升,而在中部则大规模陷落,使原来的盆地扩大加深,形成了 古兴凯湖盆。古湖盆的面积很大。但到了第四纪后期,由于地盘的下陷逐渐减缓、停止,甚至局部上升,使古湖盆范围大大缩小,形成了现代兴凯湖的雏型。

湖泊所处的纬度高,冬季严寒,每年12月初湖水开始结冰,直至翌年4月末才解冻,冰期长达5个月左右,冰厚可达1米余,湖区夏季盛行西南风,波浪将湖中的泥沙堆积于湖的东北岸,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今日高大的湖岗,并且将一部分湖水分隔开来成了小兴凯湖。至今湖岗仍在不断地加宽,湖面也在逐渐缩小之中。 兴凯湖鱼类资源丰富,共有约30多个品种,其中自鲢、鳊花、鳌花、鲤、鲫都很著名,而兴凯大白鱼尤为上乘,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大小兴凯湖又是北方水鸟的栖息和繁殖地,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

贝尔湖是中国与蒙古的界湖。人们往往将贝尔湖与呼伦池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们是2个独立的湖泊。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高平原的最西部,湖泊东南有哈拉哈河,流至新巴尔虎左旗南缘索伦鄂博附近,河道分二支,北支称下里津里河,南支注入贝尔湖。

贝尔湖湖面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湖长约33公里,宽约19公里,湖面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在湖的东北流出乌尔逊河,注入呼伦池,湖水平均深约8米,最大9米,最小6米左右,贮水量48.8亿立方米。

内蒙古的湖泊多数为咸水湖或盐湖,但贝尔湖却例外,湖水清沏,矿化度仅O.28克/升,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湖底以砂砾石为主。湖内盛产各种鱼类,以鲫鱼和雅罗鱼为主。在贝尔湖的四周,除部分地区有沼泽外,大部分湖岸高出湖面2米以上,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牧场。

贝尔湖地属温带的半干旱区,气候寒冷干燥,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冷的1月份,在寒潮后可出现一40℃以下的低温。但到了春季,湖水开始融化,贝尔湖里的鱼群急不可待地顺着乌尔逊河拥进呼伦池,形成壮观的鱼潮。

?

班公错是我国与克什米尔的界湖,位于西藏日土县境内,藏民称为“哥木克哥那喇令错”或“错木昴拉红波”意思是明媚而狭长的湖泊。

班公错周边有喀喇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余脉所环峙,海拔超过5000米,中间形成狭窄的斑公湖盆地,海拔约4500米,由于北面有高大的喀喇昆仑山为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盆地内相对较暖和,最暖月平均气温在IO'C以上,但年降水量仅60毫米左右,十分干燥。

班公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长的裂谷湖之一,在东西方向上延伸达155公里,南北平均宽2.4公里左右,属于构造断陷湖。主要根据是湖泊两岸地层不连续,北岸至今仍保留有明显的断层崖,同时沿东西向尚有多处呈线性排列的温泉出露等,说明湖中有大断层通过。 湖泊面积413平方公里,海拔4241米,整个湖的流域面积约28714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湖体的东段的南、北两岸,中段、西段较小(见图)。 班公错的全年湖面蒸发水量约8.93亿立方米,湖面降水量为O.36亿立方米,入湖径流总量为8.57亿立方米。班公错自第四纪以来总的趋势是不断退缩,使得湖周围留下一道道古湖岸线,如东岸的古岸线及湖岸阶地有九级之多,第九级高出目前湖面约80米。

湖水碧蓝晶莹,透明度大,最大水深423米,容积6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贮量47亿立方米,咸水贮量19亿立方米。水质分布具有东淡西咸的特点,在第一浅弯段两侧,东部属淡水,中、西部为咸水。

湖中有几个鸟岛,对鸟类繁殖和自然资源保护起着积极作用,湖中生长裂腹笪和裂裸尻鱼,近年已有捕捞,湖滨周围的高山草场是优良的牧场。

中国湖泊面临四大环境问题

新华网云南频道5月9日电(郑劲松 陈明昆)中国湖泊陆续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湖泊萎缩与剧减、湖水咸化四大环境问题,湖泊显现的不可持续态势令人堪忧。

近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全国湖泊水库污染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作了上述表示。汪纪戎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国家重点治理的太湖、滇池、巢湖流域工业点源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主要湖区城市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面源污染控制、小流域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底泥疏浚、调水及生态恢复等工程措施已陆续显效。但随着经济、人口的增长,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当前中国湖库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而湖库来水减少、交换缓慢;水环境纳污能力下降而排污量增加;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普遍突出,但湖库治理总体力度不够大,进展不理想。

目前中国湖库水环境问题十分严峻。调查显示: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34个重点湖泊中富营养化的湖泊仅占评价面积的5%,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湖泊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002年,监测的8个大型淡水湖泊水库有6个处于富营养状态,滇池属于重度富营养化。城市内湖水质普遍较差,全国统一监测的五个城市内湖中,西湖、昆明湖水质为Ⅳ类,玄武湖为Ⅴ类,东湖和大明湖劣Ⅴ类。主要作为大城市饮用水源的10个大型水库中有2个水质为劣Ⅴ类。

与此同时,湖库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突出表现为湖库萎缩、湖水咸化和湖区生态系统恶化等。湖区越来越多的直立式护岸破坏了波浪形态,加大冲蚀和掏蚀强度,破坏了湖滨带与浅水区水中植物的生长条件。另外,一些人造湖库,特别是平原水库因占地面积大、水浅、渗漏和蒸发量很大,不仅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造成下游次生盐渍化。一些平原水库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系统考虑,往往导致下游河流流量锐减,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天然林草枯萎以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许多湖库被过度开发利用,修坝、大量引水、调度不科学致使水体交换能力大大减弱,水体功能失调或丧失,加剧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此外,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湖库水质的安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