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山泉?

万里旅行网 2023-03-17 19:14 编辑:yyns 176阅读

一、什么的山泉?

清澈的山泉,美丽的山泉。

山泉造句

1、春天从山间快乐地奔腾而来,化作山泉和清溪。

2、这股清凉的山水是从山泉里流淌出来的。

3、放飞心情,释放真情,愿我们的心灵像湖水般的晶莹清澈,友情像山泉一样源远流长。

4、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落叶,而且时不时碰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

5、读山泉,读出它涓涓长流的清纯。

6、见到这样珍贵的礼物,他心里感到舒畅,就像夏日吹来一阵凉风,喝了一口山泉,他非常喜欢这件礼物。

7、山泉在万籁俱寂的幽谷中蜿蜒行走,犹如水之精灵。

清澈的山泉,潺潺的溪流,飞泻的瀑布,漂浮的白云,凉爽的山风,绵绵的雨丝,古老的歌谣,汨汨的山泉,幽幽的山泉,甘冽清澈的山泉,甘甜的山泉,清澈的山泉,柳浪闻莺各位芝麻竭诚。意为山地涌出的泉水。清澈的山泉。是一种自然现象。释义,山中的泉水。

二、请问湖泊形成的原因有那些?并举例

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和水生生物等组成的统一体。

湖泊的形成有多种多样形式,像黑龙江省风景秀丽的镜泊湖,它的形成是由于火山喷出的岩浆碎石堵塞了牡丹江的河道,在河的上游形成的。有的湖泊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而形成的,如无锡的太湖。有的湖泊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如青海湖。有的湖泊原来是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泥沙把大片水域与大海隔离形成的,如杭州的西湖。

湖泊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并且与环境诸因素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和影响。但是,不论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它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一是洼地即湖盆,二是湖盆中所蓄积的水体。

湖盆是湖水赖以存在的前提,而湖盆的形状和特性不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湖泊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种类。因此在地理学中通常以湖盆的成因作为湖泊分类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在湖泊分类时又考虑到致使湖盆积水的主导因素,因为只有积水的洼地才称为湖泊。

三、陆地上的湖是怎样形成的

陆地上的湖是怎么形成的:都是积水形成的。

细节上可以按成因分为9类

1。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2。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白头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3。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4。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5。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6,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7。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8。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9。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这个字少见于现代汉语,是卤咸地之意,由于较常见于日语,不少人以为是和制汉字(Sinico-Japanese) ,其实不然。由于很多人不懂得“”这个字,所以经常都把它写错成为了“泻湖”。

四、堰塞湖是怎样的?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的堰塞湖。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堰塞湖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药击发、工程挖掘等。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稳定的地质状况所构成,当堰塞湖构体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会出现“溢坝”,最终会因为堰塞湖构体处于极差地质状况,演变“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爆发的洪灾,对下游地区有着毁灭性破坏。(大多数的堰塞湖会于形成后的数天内,不断的由原本的河川注入储水,累积到足以溃堤的水量。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事先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湖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首先,要由专家进行堰塞性质判断和危险性评估。堰塞湖一般有两种溃决方式:逐步溃决和瞬时全溃。逐步溃决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一连串堰塞湖发生逐步溃决的叠加,位于下游的堰塞湖则可能发生瞬时全溃,将出现危险性最大的状况。专家可根据堰塞湖的数量、距离,堰塞坝的规模、结构,堰塞湖的水位、水量等进行判断。如堰塞坝是以粒径较小、结构松散的土石堰塞坝,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溃决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