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河、湖、海是如何划分的?它们有什么区别?
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如同“河”是指黄河。江河的区别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① 地域上的区别(南“江”,北“河”)
比如中国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例如:长江、珠江、钱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漓江、丽江、九龙江等等。可见南方人一般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江”。
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为“河”,例如:黄河、淮河、渭河、经河、洛河、汾河、青河、辽河、饮马河、沁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等。可见北方人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河”。
人们对江河名称上的划分区域和传统南北划分略有不同
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浙江(含)以南多称“江”,以北多称“河”。这是南方北方对河流命名习惯上的区别。
② 规模上的区别(大“江”,小“河”)
虽然有地域的大致划分,但凡事没有绝对。人们在对河流命名时也会根据河流的大小规模来区别称之为“江”或“河”。
我们看看例外: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湖,宽度和长度相差不大的大型水域,有的甚至长度和宽度和长度相差不多,外流区域的湖泊多为淡水,内流区域的湖泊多为咸水;
海,大洋的边缘为海,海水多为咸的。
二、在地图上河流和湖泊是用什么符号表示的
河流是蓝色的细线
湖泊是蓝色的闭合图形,形状同湖泊实际形状相同
三、湖泊与沼泽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吧
沼泽化:即土壤沼泽化。由于地面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以及地下水的浸渍影响,土壤长期过湿,在湿生植物作用和厌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生物积累与矿质元素还原的过程。
你知道当年中国红军所走过的草地在哪里吗?在我国四川西部,这里有一大片草地,那里水草纵横无边无际,茂密的草茎和腐草下面,是淤黑的积水,表面十分松软,人走在上面,稍不留意就有性命之忧,这就是沼泽地。
沼泽地是怎么形成的?有各种原因。
先来看一下湖泊是怎么演变成沼泽地的。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还有一些微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宽广处,沉积到湖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变得越来越浅。并且在湖水深浅的不同位置,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在湖泊深处,生长着眼子菜等各种藻类;在较深地带,生长着浮萍、睡莲、水浮莲等;在沿岸浅水区,生长着芦苇、香蒲等。它们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最终形成泥炭。随着湖底逐渐淤浅,新的植物又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湖泊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小。最后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了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
除了由湖泊演变成沼泽,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不断在林下堆积,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之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在碳化过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藓植物取而代之。苔藓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逐渐堆积,并形成沼泽。我国大、小兴安岭森林中的沼泽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有些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得以大量繁殖,并形成厚实的草层,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使原有植物逐渐衰亡,生长水藓等喜湿性植物,它们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这就更加强了土壤的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些高原、高山地区,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化,地面积水,使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形成沼泽。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浅、流速慢的地方,也可以生长水草而逐渐形成了沼泽。
沿海低地,反复被海水淹没,海滩上芦苇、杂草丛生,也可形成盐沼泽。
四、湖泊的成因有哪些?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地壳的运动、大自然的侵蚀、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变成湖泊。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一)构造湖 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是山间断陷盆地积水而变成的一个高山构造湖。 (二)火口湖 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顶部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储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宜兰平原外龟山岛屿上也各有一座火山和火口湖。
(三)河成湖 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迁徙摆动、河道淤塞等情况,会在河道上形成湖泊,这类湖泊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丰水期湖泊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的变化也跟著增加。 (四)牛轭湖 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例如二仁溪附近就有因为河川作用而形成的牛轭湖。(五)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若是因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竹子湖和草岭潭就是典型的堰塞湖。 (六)冰川湖 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河的地方,当冰河溶化时,会因为冰川挖蚀成的坑,和冰山溶化的水堵塞蓄积而成为湖泊,台湾的冰川湖多分布高海拔地区,如雪山山脉。 (七)人工湖-水库、埤塘 人类为了灌溉饮用等因素而在河谷筑起堤坝,拦截河里的水所形成的湖泊,水库可以储存水库,搜集更多的水资源,例如石门水库、明德水库和宝山水库等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