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江堰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地方
都江堰就是夜景,还有景区,青城前山,后山。过2人世界还是后山或者夜晚的市区,在成都火车北站坐快铁直接到青城山站
下车,有专到后山的中巴车,10元1人,到了后山有人会来招呼你们住店,建议去白云顶的农家乐。走五龙沟上去,可以选择住一晚,或者下午缆车下山,后山风景怡人,会让你有种远离喧嚣的感觉,非前山能比。下山后一样的坐车返回快铁站,可以直接会成都也可以在都江堰下车,坐4路公交车到离堆公园,如果时间比较早还可以进去玩下,看下都江堰的壮丽,与水文化。晚了
就在蓝桥那里的旅店住吧。很便宜的50不到。不过条件比较简陋,夜景就集中在蓝桥那里。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并且至今仍在泽被成都平原。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秦昭襄王时期,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主持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令许多国际水利专家惊叹不已。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陈列着东汉灵帝初年造的李冰石刻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都江堰渠首东岸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的治水功绩而建的;二王庙前横跨内外二江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登上秦堰楼,古堰雄姿尽收眼底。
外部交通:都江堰在成都以西55公里处,走全封闭成灌高速公路,车程约30分钟。茶店子客运站(原西门汽车站)每天6:30~20:30有发往都江堰的班车,10分钟一班,普快车费8.5元,成灌高速路车费16元。
内部交通:都江堰市区范围不大,公交线路不多,1路秦堰楼、4路可到离堆公园,车票价1元。出租车起步价3元,1.5公里后1.3元/公里。
门票:90元,景区内有环保观光游览车(自飞沙堰到鱼嘴分水堤段,单程10元/人,双程15元/人)
开放时间:7:30~18:30
小知识: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被称为“离堆”。
二、都江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离堆公园、青城山、熊猫谷、融创茂、普照寺。
青城山
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东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青城山因其四季常青,满目青翠,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而得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是国家AAAAA旅游景区;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三、都江堰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上午抵达并游览都江堰风景区:先参观南桥,再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风景区,游览灾后的离堆公园观碑亭、离堆、堰功道、川西第一名园――清溪园,游览战国秦昭王时期(公元前227年),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中华第一古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坝、观鱼嘴分水堤。过安澜索桥隔着岷江内江远观在5.12地震中被损坏后正在重建的秦堰楼、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
下午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称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从山门进入,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经山荫亭、凝翠桥、五洞天来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结茅传道居住地――天师洞,原路下山,感受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青城之“幽”。
四、都江堰在哪?
文化遗产---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固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个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