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林书院景色
东林学派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阳明“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他们主张“知辅行主”,意为做人不能大谈空论,要有自身想法和实际行动。
尽管东林书院和我国古代其他书院一样,讲学和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儒家经史著述,但其不论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方法上都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讲实学,办实事,有实用,求实益。
2. 东林书院建筑风格
东林书院在顾宪成的提议下开始对时政,官员进行评议,尤于朝庭有众多东林书院走出来的官员,他们包团结党,形成了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他们打压异己,甚至于干预朝政,成了明末的一个毒瘤
3. 东林书院景色介绍
东林有东林书院,东林寺。
夕亭。应该是种凉亭!
挺有文化气息的名字
4. 东林书院图片
东林党人不是王阳明的心学传人,从不推崇王阳明。
顾宪成是个天生的精神领袖,因为创办了东林书院被人尊称为“东林先生”。东林先生主张知识分子要回归儒家道统、敢于直面现实、干预政治、关注民生。
作为在野士人领袖,顾宪成给予受众的第一要义就是“知本”。就是正本清源,还儒家理学正统地位,摒弃王阳明虚夸学风。这正是为矫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以来王学末流以无善无恶为性,以不学不虑为学的流弊而来的。可见,东林书院继承的是儒家正统学脉,反对王阳明的心学。
阳明心学,到了晚明,已成流弊:造就了文人的不良学风——厌恶平淡,追求新奇,结果腹空而心高。
5. 东林书院位于哪里
不是,东林书院,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
东林寺,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
6. 东林书院景色描写
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十分熟悉了,它是由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题写,以此作为东林书院的宗旨。
东林书院的首次大会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形成了书院讲学的高潮,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东林书院里的学人讲学活动仍十分频繁,并且逐渐渗透到了邻近的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创办的虞山书院是第一次被东林书院渗透的书院,由此形成了相当大的书院网络,包括东林、江右、徽州、关中四地的书院群。也正是由于讲学活动影响颇大,让东林书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为它赢得了在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