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芦芽山景区和万年冰洞是一个地方吗
芦芽山蛮好的,不过交通不是太方便,我以前去过,6月份山里的冰还没融化,晚上温度还在零下呢,马伦草原还没草呢,所以建议你八九月份去,天气不是太冷,草也长出来了。 恒山 位于浑源、应县、代县等地,是我国的五岳之中的北岳,主峰海拨高达2017米,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自古就有“塞北第一山”之称。 恒山东西绵延150公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均有独到之处。山上分布着许多道教庙观,相传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得道的。北岳庙是山上最宏伟的一座庙观,它建于明代,背倚恒山主峰天峰岭。庙宇进深五间,廊前是一座恒山真迹图,上刻恒山全景,是一座颇具价值的文物。大殿内供着一尊北岳真君塑像,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大殿前廊内,有数十座石碑,碑文记载了历代祭山的情况,是研究恒山历史的宝贵资料。 恒山自然景观很美,陡峭的北坡遍布莽莽苍苍的松树林,林中飞瀑流泉,鸟啭莺啼,美景奇观随处可见,实为一处体味自然的佳地。主要景点有果老岭、飞石窟、大字湾、虎风口等。 游览线路:大字湾→虎风口→舍身崖→飞石窟→北岳庙→天峰岭 交通:从大同乘汽车到浑源 最好都不要节假日去人多什么都没意思
2. 芦芽山风景区万年冰洞介绍
不需要,国庆假期芦芽山是开放的。
芦芽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处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的景区。芦芽山是管涔山的主峰,因其山峰层层堆叠如同芦芽而得名。
景区内以太子殿主峰为中心,另还有:芦芽山、万年冰洞、马仑草原、石门悬棺、悬崖栈道、汾河源头、天池湖群、九重瀑布、支锅奇石、情人谷、毗卢佛等景点,总面积约321平方公里。
3. 万年冰洞悬崖栈道芦芽山旅游攻略
芦芽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它的名气比不过同在山西的五台山、恒山,但是景色却比它们要好看得多,甚至放到我国境内,也比其它名山大川毫不逊色,是因为芦芽山除了有一般得自然风景,还有万年冰洞、千年地火、北方悬棺等奇特的景观。
万年冰洞是最芦芽山独特的奇观,就是在我国境内也是特别少见的自然奇观。它的形成距今已有300多万年,洞内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从洞口来看,毫无特别之处进到冰洞就是另外一番天地,冰的世界让你大开眼界,这是来芦芽山最大理由,也是爱好旅行的你绝对要来的景点。更使人们奇叹不已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世界奇观,中华一绝。
芦芽山峰峦重叠,山峰尖峭,是三晋母亲河、华北水源地、华北落叶松故乡、云杉之家,也是国内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和世界珍禽褐马鸡的主要保护地。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绝顶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筑——太子殿。因其位居群山之极,数十里外即可看到。太子殿为石基石壁构筑,殿脊有一铁校直指苍穹,似为避雷特置。殿顶向四面披散,原以铜瓦铺盖,今已遗失。殿门北向而开,门据有石凿“太子殿”三字赫然醒目。两侧墙壁 又凿“佛祖”二字,工整雄劲。据考证,芦芽山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太子殿即为佛顶。
马仑草原海拔2721米,面积6000多亩,形成于75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与芦芽山南北相望,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这里牧草肥沃,是历代帝王牧养战马的基地。
此外,芦芽山还有汾河源头、支锅奇石、九重瀑布、情人谷等景点。
4. 芦芽山和万年冰洞是不是一个地方
云丘山冰洞群比芦芽山万年冰洞相比,多了一个字“群”,从字面上来理解,意味着云丘山冰洞群更大、更壮观。
云丘山万年冰洞群是世上罕见的地质奇观,是全世界三大冰洞群之一。即使在炎炎盛夏云丘山冰洞群内仍然是寒气逼人滴水成冰。千姿百态的冰柱、冰掛、冰笋、冰锥、冰葡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就象溶洞中的水钟乳石造化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芦芽山万年冰洞诞生于300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科学界称之为“地热负异常现象”,其成因至今不明,冰洞深藏在海拨2300米的地方,离地面距离只有100来米,它到底有多深,目前尚未探明,只是已经开发开放参观的,足有五层之高。
5. 山西芦芽山万年冰洞现在开放吗?
万年冰洞和织金洞地质构造不同、形成时期、形成原因、景观表象都不同。
万年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距今大约300万年。关于它的成因,有很多假设,其中有一种冰川运动说,认为是冰川的运动使大量的冰涌进了一个冲刷成形的洞中,从而形成了冰洞。但是至今并无定论。万年冰洞看起来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宫,洞内到处是终年不化的冰层。
织金洞则是我国特大型溶洞,形成于大约50万年前。形成原因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从而形成了高位旱溶洞。织金洞是典型卡斯特地貌,整个洞里面分布着众多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林林种种的堆积物,形成了奇艺的岩溶景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