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江铜山风景区好玩吗
汉代属广汉郡郪县。
三国,蜀置五城县。
隋朝,改置玄武县,与飞乌县和铜山县并存。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属梓州梓铜郡管辖。
宋代,真宗大中详符五年(1012年)改为中江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废飞乌县入铜山县;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铜山县入中江县
2. 中江县铜山大道属于哪个镇
苏易简(公元958—996),字太简,梓州铜山(今中江县广福乡)人,生于周世宗显德五年,卒于宋太宗至道二年,享年三十九岁。父亲苏协,举蜀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开封县兵曹参军、光禄寺丞,以能诗善书著名。苏易简出生在这样的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少时随父到河南,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知书善文。苏舜钦苏舜钦,字子美,梓州铜山人,出生于开封。北宋时梓州治在今四川三台,铜山是梓州属县,治所在今中江县城城以南约一百二十华里之广福镇(建国后那里尚有“苏公笔”及碑刻等遗迹,后因修水利被毁)。苏舜钦的祖父名易简,宋太宗时举进士第一,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葚为太宗所信任,太宗曾亲自为他题赐“玉堂之署”的匾额。著有《文房四谱》等书。父苏耆以能诗状况善书著名,官至河东转运使。苏舜钦出生在这样的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较好的教育熏陶,少年时代就慷慨有大志,决心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吴昌裔吴昌裔(1183—1240),字季永,号青莲山人(《咸淳临安志》卷二四),中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从黄干学,调闽中尉。历眉州教授,知华阳县,通判眉州,权知汉州。理宗端平元年(1234),入为军器监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3. 中江铜山县
苏姓状元、宰相集中在唐宋,据《科举文化辞典》记载,苏姓状元有三:苏检(唐乾宁元年状元);苏德祥(北宋建隆四年状元);苏易简(北宋太平兴国五年状元
苏德祥,青州(今山东益州)人,原籍高密,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祖建隆四年(963)癸亥科状元。苏德祥为后汉宰相苏禹珪之子。
苏易简(958—996年),字太简,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福镇)人。北宋大臣,与苏舜钦、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
太平兴国五年,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状元,起家将作监丞,出任升州通判,迁左赞善大夫、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公正无私,深得宋太宗信任。雍熙三年(986),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先后管理审官院、审刑院,掌管吏部选拔事务,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出任礼部侍郎、知邓州,累迁陈州知州。至道二年(996年)十二月,饮酒过度,去世于家中,获赠礼部尚书。
主要作品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
4. 中江县铜山景区
中江县位于四川省中部,盆地西部。
主要旅游景区有: 中国芍药谷 铜山风景区 西眉湖风景区 崴螺山森林公园 继光水库 白塔寺 阳平关风景区 黄继光纪念馆 寿宁寺风景区 玄武观 文庙5. 中江铜山风景区好玩吗现在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当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据说因接近主张改革的政治家,被人借故诬陷,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苏舜元(1006-1054年),字才翁/叔才,又号才翁。苏易简之孙,苏舜钦之兄,梓州铜山(今中江广福镇)人。北宋初期文学家、书画家、庆历进士。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福建观察使、福建提刑使、转运使、赠光禄大夫。为人精明强悍,重文士气节,善草、隶书,字胜其弟。诗文崇尚革新,与其弟及穆修等齐名。《宋史》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传。
舜元有《才翁集》一部传世。 所以他俩是兄弟,不是一个人。
6. 中江县铜山村
德阳的名人很多,就挑八个在德阳立有雕像的古代名人介绍一下:
杨绘
杨绘年幼时聪明过人,读书一目五行,名闻西州。进士及第后,通判荆南。以集贤校理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一天都办不完的事,杨绘不到中午就办得井井有条。仁宗很喜爱他的才能,准备越级提拔他,执政的宰相觉得他太年轻了,不想任用。杨绘便以母老为由,请调任离家较近的眉州一带任职,于是调任兴元府。
张浚
检校少保定节度使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宋朝名将。父张咸,元丰二年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张浚政和八年中进士,北宋末官至太常寺主簿。建炎元年五月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升任殿中侍御史。
高节
《三高合传》传世
高节,字公秉,号竹所。四川罗江县人,一作绵州人。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林大钦榜进士第三人。高节于正德年间乡试中举。嘉靖十一年(1532),高中探花后,授翰林编修。高节与其兄高简、弟高第俱以文章驰名,人称“三高”。嘉靖二十三年(1544),高节出任会试同考官。
刘宇亮
革总督卢象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座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王应熊,张己声誉,竟获大用。明年六月,贞运罢归,遂代为首辅。
符载
江陵赵宗儒记室
符载,又名苻载,字厚之,唐代文学家,武都(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人,建中初(公元780年),与杨衡、李群等隐居庐山,号“山中四友”。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李巽为江西观察使,荐其材,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后为四川节度使韦皋掌书记。韦皋卒,刘辟据蜀作乱,载亦在幕中。刘辟败,载以曾劝刘行仁义,遂得免祸。
张颖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
张颍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
秦宓
《春秋然否论》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后官至大司农。
杨锐
《杨叔峤文集》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