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淳化县的景区有哪些地方
01
中国佛学院
是培养中国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1956年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北京宣武区法源寺。在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由院务委员会负责教学、行政一切事宜。学僧来自全国各地寺院,分设本科、专修科2班,共100多人。1961年设研究部。次年开办藏语班,学员来自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省。
02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创建于198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之一。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向东南方向约18公里处,海拔3700米。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
03
河南佛教学院
学院位于河南桐柏龙潭河景区,2005首所现代僧伽教育佛教高等院校成立。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开办,学制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会招生。2011年学院首次招生考试。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担任院长。
04
弘法寺佛学院
深圳弘法寺于1983年开始筹建,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直属于中国佛教协会,由弘法寺和北京大学共建的全国性高等佛学院。学院共开设禅学、净土、佛教艺术、传播学四个专业,现有教师15名(法师11名,在家4名),其中本科学历7人,研究生学历7人,博士1人。
05
福建佛学院
创办于1983年春季,属于省级佛教院校。由已故当代高僧圆拙老法师偕普雨、妙湛法师发起,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分男众,女众二部。男众部院址设在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莆田广化寺内,环境优美,宁静宜人。女众部院址设在福州市北郊崇福寺。
06
云门佛学院
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门寺,创建于1992年,现任院长是云门寺住持明向法师。学院现有教学大楼1座,舍大礼堂1间,教室3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此外尚有教室6间(其中含女众部3间),馆藏图书约20000册,视听教室1间。
07
峨眉山佛学院
是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峨眉山佛教协会承办、以佛学为基本学科的四川省汉语系佛学院,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一所高级佛学院,位于峨眉山大佛禅院内。
08
闽南佛学院
位于厦门南普陀寺内,由临济宗喝云派下的转逢和尚与南普陀寺十方丛林第一任住持会泉法师共同创办于1925年9月1日。是一所久负盛名的佛教高等学府。
2. 淳化县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汉代没有汤泉宫,有甘泉宫。甘泉宫为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它不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避暑胜地,而且许多重大政治活动都安排在这里进行。甘泉山,位于淳化县北约25公里处,出甘泉。甘泉山南凉武帝、城前头、董家等村附近,历年来曾出土不少秦汉建筑遗物,且瓦砾遍地,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就在这一带。为了进一步确定林光宫和甘泉宫的位置,我们于1978年至1979年内作了数次勘查。
3. 淳化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唐王陵是唐代皇帝李世民之墓,又名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坐落在我的故乡昭陵乡北部的九葼上,依山而建,开辟了我国古代王朝借助山势建皇陵的先河。
唐王陵周边景点有:醴泉湖景区,泔河水库,郑国渠旅游风景区,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城,唐建陵,唐长乐公主墓,礼泉李靖墓,礼泉步行街,礼泉魏征墓,礼泉尉敬德墓等。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甘泉湖旅游景区,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秦直道遗址,爷台山战役遗址,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汉云陵等。
4. 淳化周边景点
汤山温泉,天宝山藏龙寺,南京史量才故居,世凹桃源农家乐旅游特色村,南京周处台周处台遗址,江宁爱情隧道,阳山碑材,南京欢乐水魔方水上乐园,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南京人化石地点,汤山温泉别墅,淳化山田牛奶文化园,南京夫子庙,江宁阳山碑材等。
5. 淳化县有什么景点
彬县●大佛寺石窟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超度彬州浅水塬大战中阵亡将士们,在彬县建了大佛寺;大佛寺石窟的石雕、泥塑、彩绘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征,大佛寺石窟理所应当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亮点。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第一站,
永寿●武陵寺塔
塔为八角楼阁式砖塔,二层以上每层增设平座勾栏,施转角和补间平座斗拱。该塔较为特殊的是每层平座较高,高度几乎占每层一半,故在该塔层数上存在不同说法。
拆除塔顶残砖时发现宋神宗“熙宁重宝”铜钱一枚,同时发现书有“大观元年五月重”字砖一块,认定该塔为北宋塔。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通。
武陵寺塔身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七层八楼,第砖质木式结构。重檐楼阁式,层层有斗拱飞檐,角有风玲,楼门有圆有方,外有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隔层拱门相对,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长武●昭仁寺
玄宗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高墌(今长武县)与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寺院内现存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内无柱,为四根角梁挑起的梁架叠栱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山门、碑亭、东西厢房均是后来所建。寺内尚存唐碑一通,名“豳州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书丹,笔力刚劲,流畅有力。全碑共有3000余字,保存基本完好。
旬邑●文庙
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座北面南,面阔五间,长16米,进深三间宽11.5米,为歇山頂,是典型的七檩六椽式建筑,屋面中心施绿色琉璃瓦,四檐施斗栱,五彩重昂。
淳化●汉云陵
汉云陵,是汉武帝爱妃、汉昭帝之母赵婕妤(勾弋夫人、赵太后)之陵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6. 淳化景区有哪些景点
大荔--凤翔,东起点为大荔,途经蒲城,出铜川,西连淳化、永寿、岐山至凤翔。此条高速还在规划阶段,没有定夺。
7. 淳化县的景区有哪些地方可以玩
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圆明园是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不仅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而且还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
这三座园林,都在圆明园管理大臣的管理之下,称为圆明三园。 长春园初称“东园”,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95米,原有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占地约21000平方米,相当于圆明三园总面积的1/5。 淳化轩是长春园正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745年,是乾隆为归政后颐养天年而建的。淳化轩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的含经堂,建成时正逢《重刻淳化阁贴》竣工,于是就将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淳化轩由此得名。 《淳化阁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也就是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乃至苍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书法名迹,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帖分10卷,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乾隆年间,根据《阁帖》的北宋“初拓赐本”,经过精审更定之后,进行钩摹刻石。 《重刻淳化阁贴》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赐皇室宗亲、大臣以及直隶、山东、浙江各行宫和名胜地。淳化轩因此成为北京地区的著名碑林。 鼎盛时期的含经堂,四周山水花木环抱,是长春园内最大的园林建筑风景群,占地4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三路轴线纵向并列,共有大小殿座近30座。 含经堂西为思永斋,建工字殿17楹。思永斋前建小有天园,思永斋北为海岳开襟,是湖面上建造的双层圆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层。海岳开襟之东隔水为仙人承露台,台南为茜园,以石取胜,建有茜园八景。
乾隆帝自杭州运来的南宋德寿宫遗石“青莲朵”就陈列于此。含经堂的东面为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和鉴园等,园东北角为狮子林。
狮子林有一水关即进水口,一水门即出水口,上面各有一座石拱桥,名叫虹桥。桥身两边各有几首石刻诗词,落款有乾隆题刻印。 水关南岸置石刻乾隆御笔“狮子林”3字匾。在石匾的背面及水关拱石的内外侧,共有乾隆至嘉庆时期御制的“狮子林”诗刻石10幅。
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为: 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为“春和园”。后来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 绮春园的宫门,在园子的东南部,被称为“新宫门”。宫门为三开间,前面建有影壁和东西朝房各五间,门内有月牙形的御河流过。 通过御桥之后是二宫门,中央是绮春园的正殿迎晖殿,殿北有两条长廊与中和堂相连。 中和堂北面是一座小型山丘,山北则是皇家的寝宫区,寝宫区是园内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的主要建筑是集禧堂和后来改名为敷春堂的永春堂。 绮春园的中心地带有几处别致的小园,分别是展诗应律、春泽园、生冬室、卧云轩、四宜书屋等建筑群,这几处小园,由蜿蜒水道的分隔开来,相互掩映,相互藏露,如诗画般隽永,极富韵味。 绮春园的西南及东北部以水面风景见长,各有较大的湖面和岛屿,构成独特的景色,绿满轩、畅和堂和澄心堂都建在西南岛屿上,凤麟洲、仙人承露台等则建筑在东北部的岛屿之上。 据说,从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位看仙人承露台,都可以欣赏到一个仙人衣衫飘拂的潇洒剪影。 绮春园的西部为清夏堂,占地10亩左右,整个建筑形状呈“工”形,是一处盛夏闲居的典型园林,主体建筑以外,尚有亭台、游廊点缀,庭院里植有苍松修竹,室外则有小巧灵秀的湖山在望。 在绮春园的南部还有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建筑群正觉寺。正觉寺是一座喇嘛庙,庙宇本身有独立对外的南门,它的后门则与绮春园内部相贯通。 此外,在圆明园福园门南,绮春园西墙外,还有一座名叫“澄怀园”的特殊花园,这是专为南书房和上书房词臣所设的寓所,俗称翰林花园,是南书房和上书房翰林的值庐,这是清廷对汉族官员的最高礼遇,后来的咸丰皇帝曾有诗道: 墙西柳密花繁处,雅集应知有翰林。 澄怀园实际上是圆明园的附属花园,它的护卫和管理都由圆明园管园大臣统一负责。 福海是圆明园三园中最大的水面,东西南北各宽600米,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加上周围的小水域共计约32万平方米。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 方壶胜境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9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和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方壶胜境原是海神的祭祠,是我国园林中仅有的一座。它是面临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大小水面之间有一座可开启的吊桥作示意性的分隔,当桥开启,大的龙舟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薰亭。 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黄色琉璃瓦,倒影于水面上,犹如仙山的琼楼玉宇极为壮观。特别当人透过桥洞,远望福海中心的蓬岛瑶台时,更会产生漫游在仙境的观感。 整个建筑群的平、立面采用严格对称布局,由一个中轴线连着南北两个群组。南面的一组建筑修建在高大的汉白玉基座上,正殿为临湖二层楼宇,上层外檐悬挂铜镀金字匾“方壶胜境”,下层外檐悬挂“宜春殿”。 方壶胜境楼下设有宝座,四周摆放有大量古董,楼上为佛楼供有大小佛像1000多尊。方壶胜境前设有汉白玉护栏,东西各有游廊与临湖的3个亭子相连接。西边的亭子叫“凝祥亭”,东边的叫“集瑞亭”,此二亭屋顶形式与紫禁城角楼很相似。 在两亭之间湖面高台之上建有四方凉亭一座,外檐,悬挂乾隆御书“迎薰亭”铜镀金字匾额,此亭的名称和形制与南海瀛台的“迎薰亭”基本相同,亭内设有宝座,皇帝喜欢在此纳凉观景,四周立铜鹿、铜鹤各两对。 亭南设有台阶,平时可做码头,皇帝乘船由福海驶进方壶胜境景区就在此上岸。在迎薰亭北建有一座三孔石桥与北面的方壶胜境殿相连接,桥南北两端还各建有一座小型琉璃牌楼。 在方壶胜境殿后为六栋二层歇山楼阁,楼阁之间有游廊相连接围成一个封闭空间,整体建筑坐落在高出地面3米左右的平台上。 南部平台上摆有铜鹤、香炉和湖石。中间庭院内还种植有玉兰和苍松。游廊上部是露台,可自由穿行于两楼二层之间。 南面的楼阁叫“哕鸾殿”,殿的规模与形式与方壶胜境殿相同,哕鸾殿楼下设有宝座,此殿为皇帝寝宫,殿内设有床,哕鸾殿楼上为佛堂,供有大小佛像200多尊。 哕鸾殿后为琼华楼,“琼华楼”3个铜镀金字匾为乾隆御书,挂在楼外檐上。琼华楼比起前两座略小一些,楼内设有供帝后休息的床。楼上楼下均供奉有大小佛像及佛塔近千尊。 在琼华楼东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名叫“蕊珠宫”,小院建有正殿与东西配殿,正殿为三间南向,殿内设有暖阁,这里是帝后来方壶胜境游玩的主要寝宫。 另外,在琼华楼北湖北岸还有一组小院落,乾隆起名叫“天宇空明”。此景在乾隆初年就已经建成,后来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添建。 前殿天宇空明坐北朝南,是此景区正殿,后殿叫“澄景堂”与前殿有游廊相连接,殿内原收藏有乾隆《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在天宇空明殿前临湖还修有四方亭一座,亭内挂乾隆御书“圆翠”。 在方壶胜境以西还建有一组十分有意境的景区三潭印月。三潭印月与西湖三潭印月同名,是圆明园仿建西湖十景之一。 “三潭印月”是由佛语而来,佛语:“宗门有三印,谓印空、印水、印泥”。此景建于乾隆初年,在方壶胜境西河池水竖立仿西湖三座砖塔,砖塔高2.4米。 在三塔西为青石叠成的二仙洞,洞口上有活水滴落形成两个小水帘洞,在三塔东建有跨河敞榭,敞榭挂乾隆御书“三潭印月”黑漆金字匾。傍晚皇帝可在敞榭内欣赏三潭印月的景观。在敞榭东建有单孔石拱桥,乾隆赐名“涌金桥”。 三潭印月虽与西湖三潭印月同名,但除水中三座灯塔外与西湖并没有太大相同之处,圆明园三潭印月显得更加小巧玲珑,此景北、西、南被土山围住,东为跨水敞榭,皇帝乘船从福海至此,湖面逐渐缩小,建筑从大至小,层层深入,令人流连忘返。 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四十景•方壶胜境•诗序》中描述方壶胜境时,写道: 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渌空明,又辟一胜境矣。 飞观图云镜水寒,拿空松柏与天参。高冈翔羽鸣应六,曲渚寒蟾印有三。拿匠营心非美事,齐人扼腕只虚谈。争如茅土仙人宅,十二金堂比不惭。 蓬岛瑶台是位于福海中的3个小岛,雍正时期名为“蓬莱洲”,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琼阁之状,象征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也是为了追求人间仙境,祈求长生不老的一厢愿望。 三岛位于福海中心,由两座木桥将三岛相连接,正中为大岛约45米见方,岛上正殿叫“蓬岛瑶台”,殿内设有宝座并设有床,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乾隆帝曾多次在此传膳和休息。殿内还收藏有《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还各有一个小岛,西北岛上建有太监值班房,皇帝每次来岛游览,御膳房、御茶房都设在这里。 东南岛上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还立有很多御制刻石头,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皇帝都有御制诗描写蓬岛瑶台景区,这在圆明园甚至整个清代皇家园林中也是不多见的。 福海在清朝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皇帝与皇太后分别在望瀛洲和蓬岛瑶台观赏龙舟竞渡,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曾特允许葡萄牙使臣观看了竞渡。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福海还是放河灯的地方,蓬岛瑶台码头就是帝后放河灯的主要地点。 在福海的东南角为接秀山房,占地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与涵虚朗鉴很相似,都是沿岸布置,南北遥相呼应,使福海东岸景观显得十分和谐。 接秀山房主殿为西向三间大殿,檐下挂着雍正御笔的“接秀山房”匾。殿两端伸出游廊,将南面揽翠亭与北面的澄练楼完美的连接了起来,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感。 在接秀山房殿以南,原有一组独立的建筑名叫“观鱼跃”。在嘉庆时期被拆除进行改建,建成南向三卷五间大殿。嘉庆曾御书“观澜堂”挂在大殿檐下,新建成的观澜堂与九州清晏的慎德堂很相似,是福海沿岸最大的建筑。 观澜堂装饰的十分华丽,整个宫殿房梁、柱子、门窗和室内家具都采用了珍贵的紫檀木,上面镶嵌了金、银,以及珍珠和翡翠等珍贵宝石。 堂东为佛堂,西设有宝座床可供皇帝休息,嘉庆、道光好咸丰三位皇帝都喜欢居住在这里,并留有大量描写观澜堂的诗句。 接秀山房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和虫鸟等。 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的一个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是圆明园内的西湖十景之一,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平湖秋月的正殿为三间大殿,檐下悬挂雍正御书的“平湖秋月”匾。 盛时逢年过节,这里都会悬挂两对五福骈臻灯和四对六方绢画。殿内收贮一柄棕竹边文竹股心铜轴两面黑底平湖秋月应景字画扇,一面为词臣曹文植字,一面为画师李秉德画。 正殿北建有敞厅三间,外檐挂乾隆御笔的“花屿兰皋”匾,西北角有游廊与流水音亭相连接,殿前有临水敞厅三间,临水敞厅紧临水面,大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坐在敞厅内可欣赏福海西岸与东岸的美丽景色,也是去暑纳凉的好地方。 在平湖秋月殿东面有一座吊桥,福海的大型游船都是从这里进入北面的大船坞停靠的。 桥的东端高台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攒尖顶木亭,亭外悬挂乾隆御笔“两峰插云”的匾,与杭州西湖“两峰插云”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 每到九九重阳节,这里都是帝后的登高之处。 曲院风荷殿地处福海与九州之间,是一个过渡的景点,也是圆明园中仿建西湖十景规模最大的一处。在曲院风荷殿西建有一座两层小楼,楼内供有佛像,乾隆赐名为“洛伽胜境”,是照浙江定海的普陀山仿建的。 洛伽胜境居曲院风荷殿西,为二层三间,外檐悬乾隆御书“洛伽胜境”匾。嘉庆皇帝曾4次题咏《落迦胜境》。洛伽又称普陀落迦,南海落迦实即东海普陀,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曲院风荷殿前有一座桥亭,因桥内铺棕,所以俗称“棕亭桥”。其实,过棕亭桥就是一个人工挖掘的大荷花湖,湖面南北长240米,东西宽80米,中央是一座九孔石桥。 九孔石桥又称金鳌玉蝀桥,九孔桥南北河池中,荷花特盛,红衣印波,长虹摇影,是圆明三园最长的一座石券桥。 石桥的东西各立有牌楼一座,西边牌楼题匾“金鳌”,东边牌楼题匾“玉蝀,所以此桥又称“金鳌玉蝀桥”,此桥也是圆明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在桥东还建有一座上圆下方四方重檐亭,乾隆御书“饮练长虹”匾就挂在亭中。 在湖南岸建有船坞一座,船坞停靠着供帝后游览福海的大小船只,是圆明园内较大的几处船坞之一。 曲院风荷以观荷为主题。“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濒临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不饮亦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