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革家寨景区(凯里革家人)

万里旅行网 2023-02-16 01:30 编辑:admin 234阅读

1. 凯里革家人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节日有:[芦笙会]-正月初三至初五|苗族|凯里市翁义|芦笙舞、斗牛、对歌

[多耶祭萨]-正月初三至初四|侗族|肇兴、纪堂| “抬官人”等

[抢花炮]-正月二十八|侗族|从江县城|抢花炮

[芦笙会]-正月初五至初七|苗族|凯里市鸭塘镇|芦笙舞

[踩鼓节]-正月初六|苗族|台江稿午寨|踩鼓、游方

[芦笙会]-正月初七至初九|苗族|凯里市里禾|芦笙舞

[芦笙会]-正月初十至十二|苗族|凯里市大中|芦笙舞

[芦笙会]-正月十三至十五|苗族|凯里市青曼|芒筒芦笙舞

[芦笙会]-正月十六至十八|革家|黄平重安江肇兴|芦笙舞

[芦笙会]-正月十七至十九|苗族|凯里市龙场镇|芦笙舞

[芦笙会]-正月十八至二十|苗族|凯里市舟溪镇|芦笙舞、斗牛

[元宵节]-正月十五|苗族|台江县城、施洞|龙灯会

[翻鼓节]-二月肖亥日|苗族|凯里市、丹寨清江苗寨|情郎跳、木鼓舞

[二月二]-二月初二|苗族|台江反排|跳芦笙

[接龙节]-二月初二|苗族|三穗寨头|接龙敬桥

[三月三]-三月初二至初四|苗族|镇远县报京乡|对歌、芦笙舞、讨蓝子

[花炮节]-三月初三|侗族|龙额、双江|抢花炮、摔跤

[姊妹节]-二月十五至十六|苗族|施秉双井|游方、踩鼓、跳芦笙、姊妹饭

[姊妹节]-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台江县施洞|游方、踩鼓、跳芦笙、姊妹饭

[四月八]-四月初八|苗、汉|黄平县飞云崖|赛马、芦笙舞、斗鸟

[龙船节]-五月初五|苗、侗、汉|镇远县城|赛龙舟

[小端午]-五月初五|苗、侗、汉|施秉县城|划龙船、赛马、吹芦笙

[龙船节]-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苗族|台江县施洞镇|划龙船、踩鼓、对歌

[爬坡节]-六月十九至二十一|苗、汉|凯里市香炉山|跳芦笙、对歌、斗鸟、游方

[踩鼓节]-六月二十一起鼓后第13天|苗族|台江稿午寨|跳木鼓、对歌

[七月半]-七月中旬“卯”日|苗族|凯里市翁顶乡|跳芦笙、对歌

[洛香芦笙会]-(逢奇数年举办)八月十三至十五|侗族|从江县洛香、黎平县肇兴、纪堂|芦笙舞

[芦笙会]-九月二十六至二十七|苗、革|黄平重安江|跳芦笙、斗牛、游方

[芦笙会]-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苗族|黄平县谷陇|跳芦笙、斗牛、游方

[苗年]-十月中旬|苗族|凯里市、雷山县|跳芦笙、斗牛、游方、踩鼓

2. 贵州凯里

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等待开垦的田地",苗语称开垦田地为"凯",田地为"里","凯里"即"等待开垦的田地"之意,也意指凯里也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希望之地。

凯里有"中国百节之乡"之称,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凯里融合了现代化的浪潮与传统的苗侗文化,将现代化与传统化融合,促凯里市成为一座优秀旅游城市,凯里周边及市内的著名景点有西江千户苗寨、杉木河、云台山、剑河温泉、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舟溪生态园、南花苗寨、黔阳第一山、平良古峡等。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在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凯里市成为了一座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为国家乙类对外开放地区。凯里是全黔东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同时也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3. 凯里革家人李

杨姓是贵州第一大姓,黔东南的杨姓主要由四大来源组成:飞山蛮诸杨、侗族的改姓、苗族的改姓和汉族的杨姓。 

以下为苗族杨姓来源:秦汉时期,苗族先民从湖南洞庭湖一带沿沅江、巫水而上,西进抵达贵州榕江。在此处分迁黔东南西部各县。有本民族姓氏,“黎”氏、“方”氏、“柳”氏、“尤”氏等。一般可口溯40多代的家谱。明弘治十七年(1504),政府赐少数民族汉姓,苗民也乐于选用杨为姓氏。

清雍正初年,再次编户造册,至此时各族方普遍使用了汉姓。苗族中的“勾娜”氏或“勾”氏,则可能来源于飞山蛮诸杨,不与诸苗同宗了。另有一部分俗称东苗、西苗、革兜的,居于麻江、凯里、黄平各县市。历史上源于湖北,在尧舜时被强制远徙甘肃三危,后南迁黔西北,一部分经黔中抵黔东,唐宋时期就已生息于境内。他们使用汉姓的情况与黑苗一样。

 第四支源于汉族的杨姓。明代以后,在清平(今炉山)、兴隆(今黄平)、镇远、清浪(今岑巩)、偏桥(今施秉)、铜鼓(今锦屏铜鼓)、五开(今黎平五开)、古州(今榕江)等设卫所,这些官兵主要来自南直隶,清代称江南,即今安徽、江苏二省。杨姓汉族大约也是这时迁来,至今600多年。清雍正年间,安屯设堡,置八寨(今丹寨)、丹江(雷山)、古州(榕江)、清江(剑河)、都江(今三都)、台拱(今台江)等六厅,这时入黔的汉族杨姓,来自湖南。

4. 凯里革家人跳舞视频

1、从江占里村

占里是一个“无锁村落”,昼不锁门,夜不闭户,从无偷盗现象。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

2、丹寨麻鸟村

麻鸟村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苗族村寨,现有一百多户,村寨沿着山坡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地坐落在大山之上,生活着苗族中的锦鸡苗族。这里是锦鸡舞的发源地之一。

3、贵阳黄连村

银杏、老井、田园风光,村子里担着担子的淳朴的村民,坐在古树下话家常的老人……无不构成如画美景。

4、盘县妥乐村

妥乐村拥有古银杏1200余株,一般树龄在300年以上,最长者为500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5、从江岜沙苗寨

岜沙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这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

6、黔东南朗德上寨

淳朴、原始的郎德上寨,在这个普遍旅游商业化的时代,几乎是难得的世外桃源。当节日期间或旅行团到来时,当地都会有热情的迎客仪式和盛大的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表演。

7、黔东南季刀苗寨

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树参天,风景宜人,民族风俗淳朴、动人、浓郁。到这里,一踏百年古道,二看百年粮仓,三听百年古歌,四望百年古树,五游巴拉河河水,六尝苗家苗王鱼、酸汤鱼、鸡八块、腌鱼、腌肉、腌汤等风味菜肴

8、黔西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恐怕是贵州许多被遗忘的寨子的缩影,这里的房屋全部是典型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但大部分已经人去楼空,人们都搬到了山下的新村住。然而正是人群的逐渐离去,让这里显得更静谧恢宏,那老榕树下的阴凉处,也更深入人心

9、凯里革家苗寨

聚居在麻塘革家寨的革家人,都保存着能体现民族特征的完整服饰。在麻塘,还可以欣赏革家的芦笙舞、板凳舞古歌、飞歌、酒歌、情歌、迎客歌以及革家妇女精美的蜡染和刺绣。

10、黎平地扪侗寨

地扪侗寨中的五个自然寨几乎是由五大“房族”组成,建有二座鼓楼、五座花桥、三座戏台等南方侗族典型的干栏式木楼,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幽深曲径,石板墁地,是一块极具侗族风情文化禀赋的原生地。

  

5. 凯里革命史

黔西观音洞遗址证明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活动。

距今1万年到4千年,贵州进入新石器时代。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定居而成村落。

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贵州逐渐向铜石并用和青铜时代过渡。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贵州出现了铁器。期间出现了牂牁、夜郎、且兰等“部落方国”。

战国末年,楚将庄途经且兰、夜郎等地入滇。

公元前277年,秦于今川、鄂、湘、黔边境地区置黔中郡,这是贵州有行政建置之始,“黔”之名亦由此而得。

前135年,汉王朝拜唐蒙为郎中将通夜郎,借夜郎精兵浮船牂牁江以控制南越。夜郎,且兰及旁小邑皆归附于汉。

前111年,汉王朝设牂牁郡。采取“募豪民田南夷”的措施,将“三蜀大姓”移入贵州。

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领兵南征,“南中”平定后,设郡县。其中六县在今贵州境内。

公元264年,牂牁等郡归附于晋。

公元639年,唐太宗根据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今贵州地大部属江南道。

公元974年,彝族首领普贵纳土内附,因赐王爵以镇一方。宋太祖《敕普贵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眼”之名,“贵州”之名始于此。

公元1282年,元朝置顺元等处宣慰司,其地在今贵阳市及黔南地区。

1382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与贵州宣慰司同城,隶于右军都督府。

1413年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自此贵州始为一省,成为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一。

1425年贵州始行科举,有愿应试者到湖广就试。

1658年清军分三路进攻贵州。

1680年清军击败吴三桂叛军,进入贵州,直抵省城贵阳,并逐次收复叛军占领的各府、州地。

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派兵征广顺长寨奏请改土归流,揭开了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序幕。

1890年青溪铁厂正式开工生产。

1895年贵州90多名举子参加“公车上书”签名。

1896年贵州人二品大臣李端上《请推广学校折》 。

1911年11月4日,贵州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清朝在贵州的统治结束。

1915年5月贵阳群众示威游行,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1916年1月27日贵州响应护国运动,宣布独立。

1917年,王伯群、华之鸿成立“群益社”,拟发展贵州实业。

7月4日贵州省议会通电反对张勋复辟。

1919年5月贵州响应“五四”爱国运动。

1931年9月19日贵阳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红军主力自湘入黔。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7年贵州大旱,灾情严重

1939年唐山交大迁福泉,浙江大学迁遵义

1945年抗战结束

1947年国民党贵州当局在贵阳成立“剿匪宣传总动员委员会”。

1949年11月15日 贵阳解放。

6. 凯里革家寨

1、从江占里村

占里是一个“无锁村落”,昼不锁门,夜不闭户,从无偷盗现象。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

2、丹寨麻鸟村

麻鸟村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苗族村寨,现有一百多户,村寨沿着山坡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地坐落在大山之上,生活着苗族中的锦鸡苗族。这里是锦鸡舞的发源地之一。

3、贵阳黄连村

银杏、老井、田园风光,村子里担着担子的淳朴的村民,坐在古树下话家常的老人……无不构成如画美景。

4、盘县妥乐村

妥乐村拥有古银杏1200余株,一般树龄在300年以上,最长者为500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5、从江岜沙苗寨

岜沙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这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

6、黔东南朗德上寨

淳朴、原始的郎德上寨,在这个普遍旅游商业化的时代,几乎是难得的世外桃源。当节日期间或旅行团到来时,当地都会有热情的迎客仪式和盛大的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表演。

7、黔东南季刀苗寨

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树参天,风景宜人,民族风俗淳朴、动人、浓郁。到这里,一踏百年古道,二看百年粮仓,三听百年古歌,四望百年古树,五游巴拉河河水,六尝苗家苗王鱼、酸汤鱼、鸡八块、腌鱼、腌肉、腌汤等风味菜肴

8、黔西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恐怕是贵州许多被遗忘的寨子的缩影,这里的房屋全部是典型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但大部分已经人去楼空,人们都搬到了山下的新村住。然而正是人群的逐渐离去,让这里显得更静谧恢宏,那老榕树下的阴凉处,也更深入人心

9、凯里革家苗寨

聚居在麻塘革家寨的革家人,都保存着能体现民族特征的完整服饰。在麻塘,还可以欣赏革家的芦笙舞、板凳舞古歌、飞歌、酒歌、情歌、迎客歌以及革家妇女精美的蜡染和刺绣。

10、黎平地扪侗寨

地扪侗寨中的五个自然寨几乎是由五大“房族”组成,建有二座鼓楼、五座花桥、三座戏台等南方侗族典型的干栏式木楼,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幽深曲径,石板墁地,是一块极具侗族风情文化禀赋的原生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