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红色景区(开平红色景点)

万里旅行网 2023-04-01 10:05 编辑:admin 287阅读

1. 开平红色景点

最著名的是浮石五烈士纪念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浮石五烈士纪念亭2006年4月17日建成。斗山镇是台山革命老区之一,孕育出众多革命英雄,有饮誉天山南北的“新疆圣人”林基路,有力抗击日军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苏立辉,还有赵长胜、赵国庆、赵炯培、赵锡炽、赵锦棠等五位浮石籍革命烈士。浮石五烈士纪念亭位于浮石村东门出口。

美丽的潭江河把开平市区划分成四部分,市内桥梁、河堤众多,风景优美,特别2000年市政府用彩灯把潭江两旁的河堤、树木、建筑物装饰一新,整个水乡的夜晚更显得五彩缤纷、美丽异常。

2. 开平市红色景点

开平赤坑古镇开放时间是上午8:00-晚上22:00。开平赤坑古镇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的结合体,即在传统“金”字瓦顶及青砖结构的基础上,融入当时先进的西洋混凝土建筑材料。整齐而风格各异的骑楼是其一大特点。

3. 开平红色景点图片

25个村

永安村 泮南村 泮村 黎村 永乐村 唐联村 红花村 后溪村 新风村 龙东村 海燕村

开锋村 联竹村 宝锋村 风采村 寺前村 新屋村 向阳村 桥溪村 金山村 新美村 开庄村 开新村

冈中村委 红进村

供你参考

4. 开平红色景点有哪些

开平赤坎红砖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其中以红砖楼最为著名,楼高三四层,砖红通体,旧时曾作为开平富商名流的别墅和店铺。赤坎红砖楼建于近百年前,层层叠叠的楼房、鳞次栉比的砖楼,如同一个可爱的童话世界,激起人们童心盎然的感觉。现在,这里已成为开平市的一个必去之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拍照以及了解开平当地的人文历史。

5. 开平红色景点在哪里

红线女(粤剧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

        原名邝健廉,女,汉族,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红线女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腔”。

6. 开平碉楼红色教育基地

碉堡式炮楼 在凤岗镇内有两种有别于一般客家地区的建筑———排屋和碉楼。

镇 上现存的120座碉楼。建筑风格形式各异,在全国实属罕见。凤岗排屋是客家建筑 继土楼、围屋之后的第三种建筑形态,体现了滨海客家文化特色。而 碉楼和开平碉楼有相似之处,是客家文化进入新阶段的标记。洪全福故居 洪全福,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族侄子,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暴发后, 跟随洪秀全挥师北上,晋封左天将,瑛王。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逃匿到凤岗镇洪屋围村购置田地,成家立室。篡香书室 “篡香书室”建成于清代乾隆后期,一七九零年应凤岗上村知名乡绅张时行的邀请,宋湘(岭南四大才子之一)到上村任教,并亲笔写了“篡香书室”的墨迹,这是至今尚存为数不多的清代书室旧址,属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江屋村建筑群 凤岗油甘埔江屋村,建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建筑设计整齐划一,规范形状似“非”字形。屋外室内都装饰许多山水、花鸟画及书法,正门和屋顶都装饰了浮雕及花纹图案,集中国古典画、书法、浮雕于一体,全村像个大型的艺术展览馆。凤岗文化活动中心 总投资四千多万元,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的凤岗文化活动中心于 1998年落成,内设:影剧院、书城、投影场、书画展览厅、老年人活动室、舞蹈培训室,还有凤岗广播电视中心等。凤晖园 凤晖园是凤岗镇第一个人民公园,建在热闹繁华的镇中心,占地面积约二万平方米,里有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绿树红花。雁湖公园 风景秀丽,独具特色的雁湖公园位于雁田村西部的凤凰山下,于1995 年动工兴建,1997年完成第一期园林工程,1998年又开始向凤凰山上扩建第二期工程,将山上山下连成一体,整个工程投资二千多万元,占地三千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村一级大型公园。

7. 开平红色基地有哪些地方

开平的风俗有围香、中秋节、端午节、三月三、冬至等。

1、围香

农历七月三十晚,各家各户燃点仙香于房屋周围,并在家里“擂”芝麻糊。据传此日地藏王上天向玉皇汇报“民情”去了,地面上的妖魔鬼怪就会兴风作浪,甚至会闯进人家作孽,故用此方法以避吓。

2、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较大的节日之一。一些地方杀鸡宰鸭拜祭祖先、神灵,苍城、马冈、龙胜、大沙一带还特制“濑粉”作祭品、餐食(与牛肉、鸡鸭等煲制的汤水混吃)。晚上,家家户户都点上灯火,陈列月饼、芋仔、椰子、柚子、水果等,开始“赏月”。

共和国成立前,民间有舞草龙、放孔明灯等活动;到二十世纪80年代起,不少年青人把“赏月”活动移到野外,“赏月”也增加烧烤、卡拉OK等内容。

3、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此节日活动的时间,在开平县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地分按惯例于五月初五日过节,二是有些地方提前于五月初一日过节,三是有些地方称初一为小节,初五为大节。

定初一为过节的据说是由于当年躲避兵乱(有人说是土客之争),后沿袭而俗成。此节日的主要活动,一般是包糯米粽、杀鸡以作拜祀,近河的地方加赛龙舟以作纪念,小孩也被鼓励下河洗澡,据说洗了龙舟水便没有“寒水”(疾病)。

4、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二日,春耕大忙即将到来,农村人家利用此日敬祀祖先神灵,祈求春耕顺利、风调雨顺。其所用的祭品是乌莲藤叶或艾绒捣碎拌以糯米粉和糖制成的糖圆糍,这种糍品人吃了还可以祛除水湿百毒,有助于人勤耕作。

5、冬至

一般人家煮食糯米汤圆,咸甜随好,叫做吃“冬圆”,此外还吃大红柑以示“冬甘”;有些人家还杀鸡宰鸭或以鱼生作餐。这种种活动,总称为“做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