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古董有何区别?如何界定?

万里旅行网 2023-02-16 16:24 编辑:yyns 231阅读

一、文物与古董有何区别?如何界定?

两者区别:

区别1:古董和文物的最大的区别其实大家想必都知道。文物是受国家的法律保护,允许私人持有,但是不允许贩卖。但是古董呢,大家可以收藏,可以投资,也可以转手。

区别2:古董的文物的区别还有一点就是时间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古董古玩的分类是以清代为界限。具体年限学术界一般认为是1911年。即之前时期遗留下的产物均可称之为古董古玩。然而,文物的范围就不止了。近现代产物如果有对现代社会具有影响力也可以称之为文物。

区别3:古董和文物的区别还有一个因素,大家请注意。文物可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文物几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所以从时间上来说,比古董的含量要大。而古董呢,就算是很久很久之前遗留下来的,也不一定能称之为文物。

文物:顾名思义,文物就是有文化价值的物体,按照现在学术界的看法,应该是指在以前所铸造而成的物体,流传至今,对现在的社会来说,有一定的价值因素和研究关系,是历史上遗传下的文化产物。文物的范围很广泛:囊括了各类建筑物遗址、各个时代的纪念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也是文物、出土的古墓、古代的建筑工具和建筑物、人工开采的石窟、人工雕刻的石刻、各个朝代或者各个时代的手工艺制品、工艺品、各类历史书籍以及对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化资料。

古董: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古董指的是以前年代生产出的东西。具备了鉴赏的资质和有研究价值的的古代物体,根据它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推测到当时年代的一些境况和特征。这类供研究和参考的古董、古玩其实不一定都是文物。古董古玩主要指的是以前的东西。又叫“骨董”

二、古代官员笏板与现代工艺品的区别

古代官员笏板与现代工艺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笏板材质和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不同。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综上所述,古代官员笏板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用料货真价实。

现代工艺品与之正好相反。

三、文玩与工艺品的区别在哪里?

近年来,在拍卖行和一些古玩城的大力推动下,文房杂项开始从小众收藏品不断走向大众化,民间对文房杂项的收藏热情亦日益升温。那么,工艺品与文玩的区别是什么呢?

唐宋以降的中国文人士大夫,把书房视为私人静修的空间,对内是自我释放的天地,对外则是至高礼仪的接待。明清以后,这种场所精神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凡是悖离这一传统文房美学体系的工艺品,都应该引起收藏者的警惕。

以往,文房文玩并不是像今天这么大众化的收藏品。拍卖市场上不断刷新的拍卖成交纪录,虽然唤起了一大批大众收藏者对文房杂项板块的关注热情,却并没有引导大家去深度挖掘这一小众收藏板块背后连接的文化根源。那么,为什么收藏文房文玩,要首先探寻和认识书房的文化根源?

对一些大众收藏者来说,一说到文玩,他们多少会感觉到有点突兀,有的人甚至在心里想:文玩文玩,不就是古代文人的玩具吗?实际上,文玩是书房文化的衍生品。明清以前,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明清以后,文房用具的品类架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与传统“文房四宝”相配套的其它各种文具,譬如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这些文具的材质和造型各种各样,并与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刻和其它装饰文化相互融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兼具文房功能和鉴赏、把玩功能的文玩陆续出现了。此后,新出现的文房用品不管在形态外延上如何发展变化,它的内涵始终没有与书房文化相悖离。

不理清书房文化的根源,显然是不可能认识和理解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更不可能理解围绕书房这个特殊的场所空间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美学思想体系。那么,传统文房美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呢?简约。从宋代开始,书房就已超脱了书写的功能,成为文人士大夫个人自由思考的地方。不管为国家、为社会,还是为个人而思考,都在这个独立的小空间完成。由于思考牵涉人的心情,心情又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是静是闹,都可以通过环境的设计布置来营造。正是基于这一需要,才出现了从宋到明的简约的文人审美观——不??隆⒉凰滋祝?胂执?分薜纳杓评砟钣幸烨??ぶ?睢:芏嗳硕疾焕斫猓??裁从⒐?诠ひ蹈锩?缶??上百年才形成简约的审美观,而中国文房在明朝就已经形成这种美学体系。就是因为文人在思考时候,容不得身边再有那些繁琐喧扰的因素影响。他们首先在自己的书房布置上,开始崇尚简单,甚至认为越简单越美,在环境上尽量营造出安静的氛围。静就是不动,不动就是止,止就是禅??

由于文玩经常要放在书桌案几上来把玩欣赏,因此体积上要求小巧玲珑,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大不盈尺、小不足寸,以此来满足主人远观近取的不同需求。实际上,大多数文玩摆件,虽然体积小,但是在立意和造型上,却是大块的浓缩,观者往往能从中小中见大、芥纳须弥,此即“小器大样”。作为大众收藏者,需要警惕的是卖家把文房文玩窄化、泛化和匠化。窄化即仅仅把文房文玩局限于传统的笔墨纸砚这四宝,忽略了文房用品是一个庞大的收藏体系;泛化就是把所有带有文化色彩的工艺品都当成文玩;匠化就是盲目买进一些缺乏艺术含量的复制品,把自家当成工匠作品的仓库。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玩可称为工艺品,但不是所有工艺品都称得上是文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