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是因为明朝洪武四年的闭门洪崖门为而得名。
洪崖洞原为“洪崖门”,是老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闭门,也是古代巴国至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和最早最发达的通商口岸,更是巴渝文化兴衰变迁的缩影。
上世纪末,这里逐渐成为繁华都市中的一处危旧棚户区,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于2004年3月中标后,总投资3.85亿元,终于在2006年9月29日再次“站立”起来,绽放出巴渝文化的独特神韵与民俗风貌。
洪崖洞是在高达75米的崖壁上“雄起”的一座壮美瑰丽的世界奇观---中华悬崖城。其建筑群不仅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还欢快淋漓地演绎出了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山地民居的大智大慧。入夜的洪崖洞璀璨梦幻,崖江中波光粼粼、百舸争流、水天一色、动感十足,可谓“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洪崖洞景区总楼层为11层,系开敞式景区,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大小商铺442个,停车位415个。目前每天最大承载量由国家旅游局核定为52,500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由国家旅游局核定为8,750人次。
洪崖洞日常接待游客为15,000人次左右,法定节假日客流高峰可达3~4万人次左右,年均接待游客约为600万左右。每天游客高峰时段为15:00~23:00之间,特别是入夜之后,吊脚楼灯饰成为了洪崖洞景区最大的亮点。
扩展资料:
洪崖洞的历史:
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秦张仪灭巴国后修筑巴郡。三国蜀汉时期(公元前226年),李严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筑城。当时重庆人烟稀少,大规模开采山石困难,所以为土城。南宋时期(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由条石堆砌而成。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四次筑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为闭门。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此地曾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记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 。
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洪崖门,历来为军事要塞,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洪崖洞在洪崖门外岩下崖边,是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
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洪崖门早已损毁,位于洪崖洞海盗船位置。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文等大部分历史遗迹 。
参考资料来源:
重庆市人民政府-洪崖洞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秦张仪灭巴国后修筑巴郡。三国蜀汉时期(公元前226年),李严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筑城。
当时重庆人烟稀少,大规模开采山石困难,所以为土城。南宋时期(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由条石堆砌而成。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四次筑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为闭门。
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此地曾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记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 。
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洪崖门,历来为军事要塞,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洪崖洞在洪崖门外岩下崖边,是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
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 。洪崖门早已损毁,位于洪崖洞海盗船位置。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文等大部分历史遗迹 。
2002年,洪崖洞景观工程开始竞标。2003年,因规划需修建千厮门大桥,洪崖洞项目得移45米,原设计方案重新调整。洪崖洞最初的预算有9000万元,屡改设计投资又追加2亿多元。2006年,总投资3.85亿元兴建而成,形成11楼和1楼走出去都是马路的山城特色 。
扩展资料:
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是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 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
“一态”指的是文化休闲业态。“三绝”指的是吊脚楼、集镇老街、巴文化;“四街”指洪崖洞的四条街:动感酒吧街、巴渝风情街、盛宴街美食街、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四条大街分别融汇了时尚元素,主题迥异特色鲜明。成为重庆娱乐生活、夜生活的标向。
“八景”指的是洪崖滴翠、两江汇流、吊脚楼群、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滨江好吃街、嘉陵夕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洪崖洞
重庆洪崖洞的来历 提起洪崖洞,山城市民都耳熟能详,作为目前重庆主城区惟一一处老山城人文景观,其特有的吊脚楼令中外游客痴迷 重庆名片千年洪崖洞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沧白路旁,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总面积4.6万平方米,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和“AAA级重点旅游项目工程”。该景区以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闻名,并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是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也是解放碑的会客厅。 作为山城少有的特色景观,洪崖洞成为了该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名片,如何让其特色更全面、更美观成了有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再添一景水洞成一体 经过多次研究,有关部门决定在洪崖洞现有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在嘉陵江上建设一座休闲水岸平台,使之与洪崖洞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山水相连的效果。据了解,拟建工程架空平台总长200.70米,宽度9.00-12.00米,高程为181.90米、182.20米,平台后方与已建洪崖洞护岸工程前沿平台衔接,平台迎江侧将设6处弧形观景平台。 工程建成后,游客可从洪崖洞直达江面,将彻底改变嘉陵江洪崖洞河段岸线景观。目前,该工程已通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正在进行通航论证研究,预计明年将全面动工。 未来景象建风情集镇 据介绍,水岸平台建成后,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将成为拥有“一态、三绝、四街、八景、一水岸”的全方位旅游景点。 “一态”指的是文化休闲业态,由餐饮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购物休闲和旅游休闲等八部分构成。“三绝”指的是吊脚楼、集镇老街、巴文化。“四街”指的是纸盐河街江畔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风情街、洪崖洞盛宴美食街、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八景”指的是洪崖滴翠、两江汇流、吊脚群楼、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中华火锅第一鼎、嘉陵夕照。“一水岸”即拟建的水案观景平台。 据悉,重庆市政府和渝中区政府将把这里建成“巴渝民俗风情集镇”,使之成为主城区最佳的工艺品展销中心。
洪崖洞是因为明朝洪武四年的闭门洪崖门为而得名。
洪崖洞原为“洪崖门”,是老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闭门,也是古代巴国至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和最早最发达的通商口岸,更是巴渝文化兴衰变迁的缩影。
上世纪末,这里逐渐成为繁华都市中的一处危旧棚户区,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于2004年3月中标后,总投资3.85亿元,终于在2006年9月29日再次“站立”起来,绽放出巴渝文化的独特神韵与民俗风貌。
洪崖洞是在高达75米的崖壁上“雄起”的一座壮美瑰丽的世界奇观---中华悬崖城。其建筑群不仅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还欢快淋漓地演绎出了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山地民居的大智大慧。入夜的洪崖洞璀璨梦幻,崖江中波光粼粼、百舸争流、水天一色、动感十足,可谓“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洪崖洞景区总楼层为11层,系开敞式景区,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大小商铺442个,停车位415个。目前每天最大承载量由国家旅游局核定为52,500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由国家旅游局核定为8,750人次。
洪崖洞日常接待游客为15,000人次左右,法定节假日客流高峰可达3~4万人次左右,年均接待游客约为600万左右。每天游客高峰时段为15:00~23:00之间,特别是入夜之后,吊脚楼灯饰成为了洪崖洞景区最大的亮点。
洪崖洞是因为明朝洪武四年的闭门洪崖门而得名。
洪崖洞原为“洪崖门”,是老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闭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