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在中国建筑史上宫廷建筑的意义

万里旅行网 2023-03-11 01:53 编辑:yyns 184阅读

故宫在中国建筑史上宫廷建筑的意义

它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民族文化心态和中国哲学的神秘力量。

故宫古建筑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故宫古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不仅是北京的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丰富内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物。故宫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规划设计上,故宫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反映了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故宫又具有象征意义。故宫从物质层面看只是一座古建筑,但它是皇宫。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因而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北京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

在世界建筑文化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制格局、思想精神意蕴而流放异彩为人瞩目。故宫,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珍品,人类文化的代表性见证,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作为物质产品,它凝聚着中国人天才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术和移山造海的力量;作为精神产品,它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民族文化心态和中国哲学的神秘力量。

1、男尊女卑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在故宫的建筑上也有体现。比如在龙图腾和凤图腾的饰刻上就有体现。从大清门一路走来,穿

越太和殿直至乾清门,只见龙,很少见到凤的影子。凤在故宫第一次以同等规制出现,是在第五座宫殿上。

又比如在宫殿的布局和名称上也有体现。首先中轴线上后三宫,体制规模均小于外朝各殿,后三宫整体占地面积不及三

大殿的三分之一。高墙深远,门户森严,是六宫突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等级的森严和男女的尊卑。

2、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宗法礼制观念

北京故宫殿宇如海,但见不到一座与众不同、个性十足的单体建筑。它注重的是建筑群体的和谐组合、平衡对称,以及

整体的有序推移和气度神韵。

专题片所蕴涵的思想和文化

故宫的建造始于永乐四年,即1406年,今年恰好是故宫建造的600周年。现在的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保留的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郑欣淼道出了他对建筑内涵的理解: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对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体现了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另一方面,阴阳五行学说也在紫禁城建筑中也得到运用。故宫外朝在前就是阳,纵向的太和殿、保和殿为三,最为高贵的太和殿分别是九五,九五至尊,九是皇帝的象征;内寝在后,乾清宫等三宫是皇帝真正处理文件的地方,其台阶为偶数。如此布局说明阴阳巧合,是对宇宙秩序的认识和追求。

故宫复杂的千门万户,其实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四合院组成的。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强调和追求的不是向空中的发展,而是在地面上的延伸,辽阔才是伟大,这种以平面延伸为壮丽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同时群体的序列有助于统治王朝的威严。从伦理上说这种格局体现了儒家的等级观念,是封建社会体制在建筑领域的典型体现。从审美的层次上看,强调群体组合,强调有序化和对称性,追求平面伸展对称,是中华民族普遍的审美观的体现。

国宝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故宫的文物藏品有150万件套,其中皇帝的书画有10多万件资料,古籍文献约20万册,古器物70万件,织绣宗教生活类约25万件。故宫的藏品主要有四个来源:一个是皇家的收藏;再就是国内进献、蕃属国贡品,外国礼品等;另外就是宫廷文化生活用品,还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受赠与购买。

我国历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郑欣淼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解放初期山西堂的三件东西辗转流落至英国,后即将被银行拍卖,我国花48万港币,将其带回祖国。当时建国初期,百废待举,又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国家财政才100多亿,但仍然将保存文化遗产作为重中之重。提起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南迁,郑欣淼也有这样一个感触:失去的领土可以收复,但是作为几千年的文明、文化传统的结晶,我们这些得之不易的瑰宝如果失去了,我们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国宝并不是仅指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不是这几件书画是国宝,不仅是青铜器、瓷器是国宝,而且故宫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无比的国宝,是民族文化传统最有代表性的象征。故宫的馆藏,是其他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无法比拟的,具有重要的政治与文化的象征意义。

两岸博物馆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1948年至1949年,有60万件故宫的器物、书画、文献被运往台湾,1965年在台北建立故宫博物院,形成了北京、台北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时存在的现状。台湾60万件文物中有38万件是明清档案,还有很多档案是很珍贵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

郑欣淼说:这海峡两岸的文化往来是十分密切的。去年李敖捐献了一幅乾隆的字;这几年也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来信,推荐人来参观我们的藏品以及宫殿。两岸在学术层面是割不断的。两岸故宫同根同源,均承担着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在报告会的最后,郑欣淼院长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故宫又是一部浓缩的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完整记录了古代艺术品所有的门类从萌生到辉煌的历程,它的演进和民族是同命运的。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保护好我们的民族瑰宝,使之千秋万代的弘扬!

在报告结束后,郑欣淼院长接受了同学以及媒体的提问,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中西观念的对比”以及“故宫未来的10年规划”等问题做出了回答。他表示,未来除了继续进行故宫建筑的修复外,还将把所有文物的目录向社会公布,并加强展馆建设和公共服务,使故宫文化更好的深入民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