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几个人的字可学、可练否?
谢邀
先说结论:可学。
当初硬笔书法界有两个协会,一南一北,南协的全称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北协的全称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注意两个名称是不同的。南协坐落在杭州,巅峰时期以王正良为首。北协在北京,是庞中华搞的。北协的田英章是国务院书写员,庞也有人脉,王正良只不过顶着王羲之后裔的名头在民间有些号召力,南北之争最终是南协被国家取缔了。
知乎上有人提出“毛笔书法家为什么看不起硬笔书法”,这个问题很幼稚。因为在当时,南协的高手大多数都是软硬兼修,硬笔毛笔都不差,很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甚至是领导。只不过南协被取缔以后,很多人不再写硬笔。
题主所说的几人都曾经是南协的高手:张秀是南协理事,刘惠浦是会员,赵彦良和任平是副主席,曹宝麟是中钢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还有卢中南、顾仲安、朱以撒等题主没有提到。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更加注重硬笔临古帖,而不完全是追求实用硬笔字。所以你看他们正式的作品,都有古帖的影子。
张秀的字有“明清闺秀小楷的流风遗韵”,赞曰“运转自如,不附轻巧;追求疏逸,能去媚柔”。作为女生,写出这样明净爽利的硬笔小楷实在难得。
刘惠浦主要取法魏晋小楷一脉(钟繇、王羲之),也有些欧阳询的味道,格调高雅,用笔虚实相间。
赵彦良很明显是取法褚遂良,褚遂良的字被誉为“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硬笔习褚也颇有妍媚风姿。
曹宝麟大家都非常熟悉。毛笔就是取法苏米(苏轼、米芾),硬笔对他而言不过是余兴。字里行间,我感觉米芾的用笔比苏轼的要更明显一些。
任平就更不用说了,宗师级的人物,无论毛笔和硬笔都是泰斗。
他们的字帖相对比较少见,喜欢他们的字,直接学习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自己理解能力还可以的话,我建议可以临古,毕竟他们的字也是古帖中来。现在有很多人的硬笔书法水平很高,但是相关的字帖几乎看不到,主要原因还是真正圈子里的人都直接买古帖学,今人的字帖没太大必要。
最后,再谈两个赛事:
2018年,沉寂已久的中钢大赛复出了,欢迎知乎上几位硬笔水平较高的朋友投稿 @nonozone @苏雪阳。
精灵: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开始了另外北协为了狙击中钢大赛,同时期举办了硬笔书法全国展: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硬笔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 - 美篇中钢大赛是采用赞助的形式举办的,因此没有实质的奖励,更多的是情怀,作品只要求A4大小;
硬笔国展因为是政府形式的赛事,作品入展册页手卷的奖金是1000元,小品是200元。很多人冲着奖金参赛,这样就会分流中钢大赛的参赛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赛事都是比较权威、公正的硬笔大赛,聘请的评委都是毛笔书法界的权威,无论参加哪个赛事都是值得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