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无绝对的形式,但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下面我帮题主总结一些落款方法,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一、落款的形式
书法落款有“上款”和“下款”的说法。
上款一般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以及受赠者的名号、敬称等。
下款一般用于记述创作的年月、地点及作者名等。
仅有下款被称为“单款”,上下款都有的被称之为“双款”。
单款按字数的多少,又可以分为“短款”和“长款”两种。
短款也称为穷款,一般仅只落作则名,或最多加一个简单的年月时间。如赵孟頫《行书千字文》落款为“子昂书”。
长款也叫全款,其落款字数较多,涉及内容也比较广泛,有的是对正文内容的评议,有的是关于书家书写状态的记录等等。
比如,欧阳通书 《道因法师碑》署“奉义郎行兰台郎渤海县开国男骑都尉欧阳通书”,长达数十字 ,结衔、郡望、姓名、表字俱全。
而双款的上款,书写位置在前,以示尊敬之意。
对联落款,一般情况下,上款写在上联的右边,下款写在下联的左边。如沈曾植对联
二、落款字体大小
在书法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一般情况下,落款字体一般要小于正文。
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三、落款的位置
落款字数少易虚(短款),字数多易实(长款)。
具体需要根据书写内容做适当调整,使落款字体虚而不散,实而不挤。
一般情况下,款不顶正文第一个字,不低于正文底边,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在这个基础上,题主可以自由调整留白与落款位置。
如果正文末行空白较多,可在正文后面接着落款,这种落款的排布要考虑整体作品的协调性。
如果篇末还有更多空白,落款也可以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如启功的《登鹳雀楼》。
对联落款,上款一般写在上联的右上方,下款则写在下联的做上边或在偏下一点,落款位置最好不要居中。
四、落款的字体
一般来说,落款的不宜用篆书和隶书,比如:
正文为篆书(包括 甲骨文、金文),落款则以行草书、小楷书为宜;
正文为隶书,落款则以楷书、行楷、行草为宜;
正文为行书,落款则以行书、行草等为宜;
正文为为草书;落款则以行书、行草、草书为宜;
正文为楷书;落款则以楷书、行楷、行书、行草等为宜;
从上面情况看,用行书、行草落款较为普遍,但具体选择那种字体落款,题主可以根据正文字体情况和书写者所擅长书体落款。
五、落款词语
落款的常用词也会根据对方的身份而相应改变,为了题主能尽快找到合适的落款词语。
我基于《书画作品常用落款词》这篇文章,帮题主整理了一些常用的落款词语:
(1)谦词
上款:
雅属、雅赏、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清赏、清 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 正、法鉴、博鉴、尊鉴、法教、博教、鉴之、正之、哂正、正腕、、大教、大雅、指 正正举、存念、属 粲、一粲、粲正、笑正、教之、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等等。
下款:
敬书、拜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谨书、 顿首、嘱书、书、录、题、 笔、写、临、篆等等。
(2)时间
年份:
书法作品记年采用的“干支”记年法,通过十天干和十地支搭配记年,就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等等,每年都有对应的“干支”年,比如今年2022年就是壬寅年。
季节:
季度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孟、仲、季的排序,比如孟春/夏/秋/冬、仲/夏/秋/冬、季/夏/秋/冬。
总之,落款的形式可以根据书法作品整体效果做不同变化,但不宜偏离书法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