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书法报写字班,有各种不同的想法:
1.传统文化熏陶,至于学习书法,能学多少算多少。这看上去佛系,其实要求不低,很可能家长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理念。
2.只是想让孩子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不在做作业时挨批丢面子,不在考试的时候丢分。
3.孩子太好动了,学书法让孩子静静心。
4.孩子做什么都注意力不集中,学书法让孩子定定神。这一点似乎与上面第三点挨边,但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
5.培养点兴趣,也许能成为一技之长,多一个“特长生”的选择,比别的孩子多一个谋生手段。
6.孩子姿势太不好了,写字做作业时,坐得东倒西歪,书写时执笔别扭,学硬笔书法改改孩子的姿势。
建议家长先搞清楚孩子写字的“底层逻辑”,把深层次原因找出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报班作指导。
我们先来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写字教学的要求:
对一年级的孩子,要求是: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上二年级以后,“大纲”对“写字”的要求是“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到三年级,就要“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年级更是明确,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年级以后,“大纲”对硬笔字的书写习惯,就再也不着一字,似乎“默认”已经有比较好的硬笔字书写习惯了。
从三年级开始,“大纲”还要求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而事实上不少孩子即使到更高年级,写字仍然是很慢的。
所以,现实中,“大纲”对书写习惯的要求,和小学生真实书写状况,基本上是处于背离的状态。说一句不客气的话,绝大部分人小学时怎么写字,长大以后也还是怎么写,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大纲”里也没有说,怎样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才是正确的?如果按这个问题搜索答案,“百度百科”倒是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词条解读。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在此展开论述。
现实中,笔者观察过成百上千的小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可以负责任地讲,在书写习惯上,很少是“无可挑剔”的。书写姿势不正确直接的结果,重者可能是视力下降、颈椎脊椎劳损,轻者手指疼痛起茧。这个不良习惯导致健康损害的结论,基本不需要做什么严格的科学论证。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无论是使用铅笔还是钢笔,实际上只要求小学生能写好规范汉字,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高大上”。如果从艺术审美的要求出发规范小学生写字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师,不是得个个要求成为懂书法的行家里手?
现实中的家长也是如此,他们对自己家孩子的要求,也不过是能有一个好的写字习惯,写出美观、大方、规范的汉字。这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没有任何偏差。
既然写字要求“三观”是正的,仔细分析一下孩子写字问题的“源头”在哪里?
有的小朋友字写得很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写的是什么字,大多是眼睛离纸面太近了,要么是执笔太低了;有的下笔很重,像在“镌刻”,简直“力透纸背”,那可不是毛笔书法中的“中锋用笔”写出来的效果,而只是手指握得过紧、写得过重所致;有的写不出笔锋,笔画写得像折断的木棍,撇画也是一根斜放的竖画,那是因为不会正确使用手腕的力量。等等。
所以,我们如果能现实一点,放弃硬笔字教学那些故弄玄虚的论调,重新审视书写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现:不良书写习惯是写不出美观、规范汉字的祸根。
知道了根本性原因,那么小学生写字教学,应该着重放在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上来。那么,怎么纠正好姿势呢?
笔者把纠正不良习惯概括为“三姿”练习。
什么叫“三姿”?“三姿”包括“坐姿、执笔、掌位”三个方面。坐姿和执笔容易理解,但“掌位”是基本被忽视的重要姿势。
要点是,手掌从小拇指开始到手腕的那一截轻靠桌面,大拇指朝前(大多数人靠左),手掌与手腕连接出突出的那个点,靠在桌面保持基本不动,作为“支点”,用手腕来“挥洒”硬笔,才是正确的“掌位”。
简言之,在保证坐姿正确的前提下,控制好三个“点”,双手肘部以下凹陷处两个“点”固定在桌沿(这两个点基本不动,就能实现身子与桌沿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掌位”作为第三个点作为书写“支点”,用左手推动作业纸(书写作业本),让书写的字在右眼下方一尺远距离,就是相对正确的书写姿势。
在保证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做规范字的书写练习,彻底纠正书写习惯,才是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根本出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