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传统文化对日本品牌的影响(日本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华文化?)

万里旅行网 2023-03-20 18:55 编辑:yyns 204阅读

一、日本人怎么看待一个品牌的传承?我们需要怎么做?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大,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但就在今天,我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公园,在那儿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办一个节日,突然茅塞顿开。

我觉得他们不是对品牌的传承,是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厚爱。品牌是个流行的概念,而文化不是。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恪守和弘扬我们国家的文化;同时欣赏和尊重别国的文化,提高我们自身的涵养和深度。


二、在宣传方式上日本宣传本国传统文化比中国好吗?

日本的文化本身有她的卖点

她的文化,与古典中国的文化,有联系,也有区别

日本文化与古典中国的联系在汉、唐、宋

走的是典雅细腻的路线

问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元明清

在元明清三朝,中国的传统文化,接纳了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作风,也体现了劳动人民保守质朴的特点

而日本文化在元明清时期走的仍然是典雅细腻的路线

很多人自认为只有典雅细腻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

实际上是他们选错了参照物

他们以日本文化为参照物,为标准,去审视中国的文化,这根本就是在耍流氓

审视中国的文化,就要参照中国的标准

中国文化既有杏花春雨,也有骏马弯刀,中国风里是有一股羊膻味的

如果你以日本文化为参照物,你会觉得这羊膻味难闻、粗俗、不入流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就是人间滋味

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人间滋味

一味地高大上,脱离生活,甚至直接模仿日本,那不是文化

那是cosplay

三、日本文化有哪些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其实最核心的是礼

儒家的礼

也就是基于身份与地位差别而来的行为规范

上到国家政治,下到企业,学校,都是这套东西,这个是核心的

政治家应该做到什么,底下的官僚面对政治家时应该做什么

老板应该做什么,底下一层层的分级的员工面对上一级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最底层的员工,面对同梯应该怎么相处,面对前辈应该怎么相处,面对后辈应该怎么相处

学校里也是,前辈后辈,面对老师时又该有哪些礼仪

回家后,面对父母应该怎么相处,面对妻子应该怎么相处,妻子面对公婆应该怎么相处,面对丈夫应该怎么相处

这就是传统的中国的礼教,就是你横竖睡不着,这历史没有年代的那个礼教.

四、日本的服饰文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让大家知道了以日代唐,以韩代明,把自己国家的东西送出去,是多可怕的存在,当年林微因夫妻俩为了辟谣,唐代建筑只有日本有中国已经找不到一个了,唐代建筑在中国已经绝迹了日本谣言,在大半个中国找,最后在中国山西找到了好几个唐代建筑,才发现日本的唐朝建筑和真正的唐代建筑是两码事

五、日本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华文化?

看到有些人说起现代汉语来自日语,我谈谈我自己的了解,以证明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中国并非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把这种影响扩大到“没有日语就读不了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源头在中国而非相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历史、法律、行政都是使用汉文的。知识分子 普遍接受汉文的古典教育。翻译西方书籍的时候,用中国古典上的现成词汇也是顺理成章的。

比如日语的“人民”、“共和”等词都出自中国古典,并非日本人独创的 新词。

”人民“出自《史记 货殖列传》

”共和“出自《史记 周本纪》

类似的例子还有:

“经济”出自《晋书》

”文化“出自《说苑 指武》

”政治“出自《尚书 毕命》

”物理“出自《淮南鸿烈览冥训》

在日本这些词叫作汉文。最多只能算出口再进口的词汇而已。

比如“经济”这个词,英文的economy的语源来自希腊文的O ikonomia或者Oeconomicus,这两个词在希腊文 里的意思是家政术或者共同体的管理方式之类的意思。和古汉语里的 “经世济民”的含义是很接近的。

所以日本学者用“经济”来表达“political economy”还是相当贴切的。没有深厚的古汉文功底和西方语 源学功底,是翻不出这样的神来之笔的。

而且经济管理或者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可不是西方独有的概念。中国 几千年不都在实践么,也有相当多的经济学理论出来。只不过混在政治学里面,没有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学问罢了。而且没有象西方经 济学那样,用数学工具来把理论系统化。

但作为一门学问,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恐怕比西方要早很多年(至少上千年,恐怕还不止一千年)。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是混成一锅粥的,一个”治国“就等于西方好几门学问之和。

日本受过中国古典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之后的翻译就普遍使用片假名音译了。因为没有汉文的功底,是无法找到恰当的汉文词汇的。

过去日本人翻译西方著作能找到这么多汉文词汇是因为当时的知识分子都有深厚的汉文功底。这一代知识分子死得差不多了,日本翻译西方著作中的新词就几乎全都用片假名音译了。

而且很多词日文翻得并不好。比如物理学上的专业术语,中文的"衍 射"就比日文的"干涉"好,"阻尼"、"阻力"就比日文的"抵抗 "好。而且日文物理词汇中很多"强"和"力"不分的。比如中文的 "压力"和"压强"在日文中都用"压力"来表达。数学领域也有很 多类似的例子。

有些年轻的翻译者甚至把所有不会翻的词全都音译。比如很多年轻的日本翻译家翻译法文词时,就直接用片假名拼出来撩在那里,被日本翻译长辈讥讽他们的翻译是新兴宗教的经文 。日本有很多新兴宗教团体出的书就是这样,把西方的某些东西翻译过来,或者把佛教等宗教的一些教义的西文版翻回来,翻得满篇都是 片假名,让人似懂非懂。和中国的"常凯伸"、"孟修斯"有一拼。

总地来说日文在专业词汇上不如中文精确。日翻中,很多地方要加进自己的理解。而中翻日,往往需要多费很多笔墨才能维持原文的精度 。

没有古文功底,想造新词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翻译西方汉学著作的 时候,很容易翻出中餐洋吃的笑话来。

六、和中华文化相比,日本文化哪方面更吸引人,为什么欧美电影,更善于正确使用日本文化的元素?

首先是由于近一百年来日本文化向西方输出走在了中国前头,文化领域潮流的变化反映一个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但总是要落后于政经领域一段时间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其实相对于中国文化元素,欧美电影并不更擅长“正确”使用日本文化元素。

作为中国人,本身就更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对欧美电影中的“误用”更加敏感。但对于欧美电影中的日本文化元素,中国人就没那么容易去判断“正确”与否了,大部分中国观众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其实和西方观众没什么差别,都是浮于表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