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首先从思想上纠正过来,当下的文化是变异后的产物。轻轻点水的搞点古文化的东西作作样子,表面上说是传承,实际上有点像忽悠,搞得不模不样。没有深刻的理解,思想上也跟不上去,如何传承?
表面的改变不是内在真实的表现。文化传承的目地是什么呢?改变人的不正确状态,回归传统精神,因为那是半神文化的延续。都讲“中华大地”、“神州大地”,没有神性如何辉煌?如何神起来?
有韵有味才地道,有模有样才可行。这要大的形势配合和人心的回归,现在还做不到,走过这个过程也许行。因为天象的变化,趋势都在往这边走,那是精神觉醒后必须要做的事情。
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冲突,思想不一样的话,怎么去谈传承的主要手段呢?文化是个系统、思想的产物。社会认知低下的人们有一个思想净化过程,不去去除那些思想中变异的东西,自然升华不上来,也不可能接受正的理念。
社会上有“文化输出”的概念,以前好像不这样讲。文化不需要你去输出,别人认为好自然会认可你。你来了,给你说说自己文化的特点,都是这样的。没有那个国家强行推出自己文化的,只有虚弱者才会说自己强大。
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朝代辉煌的时候,那是万国来朝,不请自来。因为开明,所以伟大;因为强大,所以不争。
文化体现出各个民族的精神和特点,都有其各自的造化,也是宇宙各个空间生命带来的独有的东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别人要学是学不来的,不会那么地道。当然,你去学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样式可以,但也不会那么地道。是因为那是浸透在骨子里的东西,韵味是学不来的。时间的沉淀和思想的内涵造就生命的不同状态,人是看不懂的。
大象变一切都会变,世界格局也不一样了,那时可行。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承?
从广义上来看,我们所有活动都是在进行文化传承,写汉字说汉语读古文这些明白简单的方式都是,只是因为太常见所以容易被忽略其中深意。
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手工艺,医术,武术,艺术这些技术性很高的东西最好的传承方式还是师承。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比学院教育方式教出来的要精湛许多,毕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有许多精髓是师门不外传的。
像一些道德观念,社会风俗这些恐怕还得需要政府引导,人民提倡才能推广开来。当然普通人也可以用一些个人作品进行推广,特别是现在社会已经是新的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小视频等等。比如说穿汉服、行汉礼、讲孝道、守公德各种好看的视频、故事和好听的歌曲、音乐。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怎样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就如同每一个人有优点与缺点一样,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优秀之处与缺憾之处。
优秀的文化不需要保护,也会被其他民族吸收与融合。这种吸收与融合,不是仅仅被汉族文化吸收与融合,还会被世界其他遥远的民族借鉴与融合。例如中国古代文化吸收了二胡、琵琶,以及新疆的歌舞文化艺术等等。
不算优秀,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会被吸收与融合。例如国内的锅盔与烧饼的技艺,就是由历史上的新疆传播过去的。
一些与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会自然而然的融汇入主流文化群体之中,无需保护,因为其本身永远也不会消失,只是泯然众人而已。
至于少数民族文化之中的落后习俗与文化,即便是少数民族自己恐怕也不愿意保护与传承下去,例如彝族抓娃子习惯,藏族人皮唐卡艺术等。
在现在影像保存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四、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哪些?
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有很多种。其中一些常见的载体包括:
- 书籍:书籍是一种常用的文化载体,可以记录和传承历史、文化、思想等内容。
- 音乐:音乐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并且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 艺术品:艺术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可以通过视觉形象传承文化内容。
- 建筑:建筑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载体,可以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特色。
- 语言: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文字、口语等方式传承文化知识和思想。
- 生活习俗:生活习俗如节日庆祝、饮食文化、服装文化等,可以体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色。
这些只是一部分文化载体的例子,实际上文化传承的载体非常丰富多样。
五、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习俗(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2.传统建筑3.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4.传统思想(儒家,道家等)望采纳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七、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文化传承的主体载体有哪些?
文字记载的载体有陶器、石器、龟甲、青铜器、竹简、绢帛、纸张等,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方式大致有传说(口耳相传)、史书、文学艺术作品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